分享

认真阅读,包你学会真假声混音唱法!

 yawachu 2016-06-03



民族新唱法主要是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了美声唱法的特点,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出来的一种完美的唱法。在民族唱法当中,真假声结合的问题是很多女高音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如果真假声能够很好地结合,演唱时的声音会上下统一,音色圆润,音域不仅宽,而且应用自如。所以,解决真假声的结合是民族唱法中女高音演唱的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声音听起来很甜美,吐字清晰,气息讲究,音调多高亢。口腔的着力点比较靠前,口腔喷弹力大;以口腔共鸣为主也掺入头腔共鸣;咬字发音的因素转换较慢,棱角较大,声音走向横竖相当,声音点面合适,字声融洽;声音色调敏亮,声音个性强,以味为主,手法转换多样;音色甜、脆、直、润、水;气息运用灵活。

女高音混声唱法是将胸声区、头声区两种声音状态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在女高音歌唱训练中,要掌握好声区的统一、声音的流畅及宽广的音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掌握好换声区唱法。

从低音向高音唱,或是从高音向低音唱找到“换声点”,采用“中东辙”字音练习的办法来解决换声区的统一,避免女声常见的“真假声”打架现象。女高音经过“换声点”掺入假声,达到真假混声最佳状态,从而使高声区和中高声区形成混合声区的完美统一。 


01

真声、假声和混合声

真声,在音域内的每个音上糅进不同比例的假声,即真声多假声少的混声。这种混声真声色彩很浓,但又不乏假声的位置和感觉。听起来比较刚亮、结实,有穿透力、演唱质朴,语音也显得亲切自然。

我国的民族歌唱大多数采用的是这种发声方法,如比较早期的《洪湖赤卫队》《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等作品,都属于这种真混的发声方法。这里所说的真声是指打开喉咙、声音位置较高、有深呼吸的有力支持,又具有一定胸腔共鸣泛音的歌唱的真声,而不是指那种音质疏散、浮泛、没有焦点、干涩,提起喉头喊叫般的白声。

假声,在音域内的每个音上糅入不同比例的真声,即假声多真声少的混声。这种混声假声比例稍多一些,但一定是糅有真声、跟真声混合的,听起来更圆润、通畅。但低音区很容易虚、暗,缺乏色彩。

真假声混合,即真声假声各一半。这种混声听起来柔和、圆润而且亮度适中。它圆里透亮、能高能低、比较灵活,即所谓刚中有柔、柔里透刚,既有真声的色彩,又有假声的圆润,声区和音色都统一,没有明显区别,音色特别好听,咬中国字比较容易咬清楚。用这种混声演唱的歌唱者,嗓音的可塑性比较强,既能演唱现代歌曲、欧洲的歌剧咏叹调,又可以演唱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特色的歌曲,甚至一些戏曲选段。

假声有别于真声的一点是,假声存在几种类型,大致分为:传统型假声、借鉴型假声和混声型假声。传统型假声,相对美声唱法的假声来说,声音比较尖,不够丰满,同时缺少“竖立”的感觉。因为发声时喉头所处位置偏高,喉咙打开比较小,从传统唱法旦角的假声演唱中继承而来。借鉴型假声从美声唱法的抒情和花腔女高音中借鉴获得。这种假声较空、暗而且靠后,如果借鉴不合适,容易出现低、中、高各声区的音色不统一。

混合型假声,借助于咽壁的力量,使真声获得较高的声音位置,有假声混入真声的感觉。这种声音结实、穿透力强,既像真声又像假声,有些接近于对半混的混声。 

02

真假声混合科学的训练方法 

寻找假声的发音练唱方法如下:

(1)找到真声的发声感觉。所谓真声,就是说话时用的“大本嗓儿”。男、女各声部,在歌唱音域的低音区发声,只要想到用“说话的大本嗓儿”唱,就很容易地找到真声的发声感觉。

(2)找到假声的发声感觉。纯假声,是一种声门漏气“吹”出来的虚假声音,这种声音对于歌唱发声来说,是不能用的,因此是毫无意义的。但是,歌唱者通过假声的发声练习,可以明显地体会到有真声换到假声的“换声”过程和感觉。它是学习“换声区”唱法的启蒙课。对于从来没有唱过假声的人来说,这一课既新鲜又陌生。应该在发声练习时找到唱假声的感觉,没有假声就没有“混声”。


寻找假声发音练习要领:

1)喉咙放松,深呼吸支持。

2)声门略为松开,用“吸气”发声的感觉轻轻吹开声门,产生一种虚假带声的假声。

3)低音唱真声,记住声带闭合感觉;高音唱假声,记住声门被吹开的感觉。从低音到高音在嗓子上变劲儿的感觉,就是换声的感觉。

4)用各种母音练唱。男声唱u,女生唱i,最容易找到假声的感觉。


(3)寻找混声的发声感觉练习要领:

1)符干朝下的音符唱真声;符干朝上的音符唱假声。

2)真、假声转换是声音不能断开,要唱的声音连贯、音量均衡。

3)音高上升时,用“吸着唱”的感觉逐渐打开喉咙,唱假声时改“漏气”为“吸气”,想象着气息向后向下“倒灌”、“下沉”。

4)以MP(中弱)的音量和“半声”的感觉(半声半假的声音)练唱。

5)找到真、假“混声”之后,就可以进行同音渐强、减弱的力度变化练习。


单音“混声”渐强练习要领:

1)这是一条“以假带真”、“以气带声”的“混声”练习。它的发生特点是:起音的音头要用唱“假声”的感觉往虚里唱,并以轻微叹气的感觉从胸口发声位置向下“垂直叹气”。

2)由弱渐强时,咽腔里以“吸气”的感觉松弛地扩张,音色向咽壁集中,于是唱到强音时,咽腔则充满了共鸣的音响。

3)声音由弱渐强时,向下“垂直叹气”的呼气量渐渐增多。共鸣的共鸣音响便越来越丰满。声音变得结实而又明亮。

4)音高接近高音区,鼻咽腔扩张,用“拢住”或“吸住”小共鸣点的心理指导,让共鸣音色往鼻腔里集中,同时,“打开喉咙”从胸口往下找到气息“下插”或“叹息”的感觉,使整个腔体通气。沈先生特别强调,到了高音区唱的感觉是“气大,嗓子眼儿小”。

5)“半声半假”的“混声”练习,要体验和寻找两种相反的劲儿:整个腔体(特别是共鸣腔体)是向四周“吸气”膨胀扩张的劲儿,腔体“虚张”;同时感到在咽腔里的共鸣点,是向里集中、收缩的劲儿,这种同时产生“腔体打开、共鸣点集中”的发生感觉,为轻松地演唱和获得美好共鸣音色提供了最佳的歌唱发声技术方案。练到这种程度,歌唱者会心悦诚服地说:“啊,太美妙了,敢情唱高音就用一点劲儿。”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小共鸣点上有那么轻微的、集中地一点劲儿。这正是歌唱发声时“真、假混声”集中用力地体验。

6)在练习“真、假混声”与“换声”时,要随时注意保持中声区的“四个稳定状态”,无论如何换声,声带上却没有任何变化。“贴着咽壁吸着唱”,“声音落在胸口上”,是“混声”与“换声”最重要的感觉。 

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做调整,以便挖掘出学生的优点,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当然,不管每个人的基础和条件多么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必须经过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才能使嗓音运用自如,才能自如地唱出真声、假声、真混、假混和对半混等多种类型的声音。好的歌唱者一定是可以根据所唱的作品来选择合适的唱法的。任何唱法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同一切事物一样,在演变、发展。对唱法的研究也不例外。 



长按


玩游戏,获得【钢伴APP】微信大红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