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审题“三部曲”

 山湖微波 2016-06-04


 

高考作文审题“三部曲”

 

作者:广东黄蔼北

编审:赵怀兵

授权发布:公众号yuwenyuekan

 

 

本文针对2015年以前的高考“新材料”作文形式侧重谈一谈,而对于当下热点问题“任务驱动型作文”,则基本避开一下。其实,“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两者还是有着很大联系的。

对高考作文的备考,我觉得在话题作文、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这三种题型中,后者是最能检测出考生真实写作水平的。考生在动笔写材料作文时,应该对材料加以准确理解、精确把握、明确表述,如果事先不接触、训练和反馈、再加训练,不断完善的话,是一下子难以真正写出完美的考场作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相比较,显得角度灵活,内容宽泛,视野更广,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用以往操练过的不变“范文”来应付万变作文题的套袭、套用等等弊端。2012年广东高考中,材料作文一出现,就使较多考生得分低,原因就在于此。它将考生写作水平的优劣显现得判若云泥,满分者有之,而零分者也有1676位。两相比较,令人感慨。

在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我觉得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表达因素,有条理地进行训练,分步骤地进行反馈和再训练,以使学生能在堂上作文和考场上写作时准确地理解材料,熟练地掌握审题的方法,充满信心地对材料加以立意,进而提炼出清晰明白、干脆有力的观点。而在审题立意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紧扣“看懂、弄懂、读懂”这三方面来进行。

 

第一、看懂类型,把握内涵

2012年高考作文的材料类型有“话题式”和“选择式”两类材料。前者如安徽卷作文题,作者在所给的一段文字中,表述了车间梯子怎样放置的事情,这就很明显地表达出了一个相对明确或者相对集中的语意指向,考生弄清楚了其“话题”类型和总结出中心后,只要按照“中心”来构思、写作,就完全是在“材料”范围之内了。“选择式”材料则是指命题者在所给文字中表现出话题的多个方面,考生只要围绕一方面或者选择多方面来写就行。比方说广东题就属于这类题,命题者列举汤因比和居里夫人、伊蕾娜三人选择生活在一世纪、当下和未来的心愿,要求考生发表看法。

在看懂材料类型后,我们应引导考生整体把握清楚内涵,以求从整体方面弄懂写作的观点或者主线,把作文立意给精确掌握,完整地表达出来。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雪  梅   北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解:平章,评论。

请准确理解上述材料的含义,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这是我布置学生写的一道堂上作文,很显然是“选择式”材料。因为学生既可以从“雪”“梅”的优点,也可以从其不足这两方面入手来行文。下面是我的“写作指导”——

从“色”来看,梅花无法与雪花比洁白;而从“香”来说,白雪则无法超越梅花沁人心脾的香气。

卢梅坡诗歌《雪梅》标题就抓住“雪”“梅”两个各有特色的意象,旗帜鲜明地告诫读者,它们自有其长短。行文中,作者紧扣文人骚客对两者难以评价的两难境界加以发挥,从而提出显而易见的道理。

从上述情况而言,作文的立意可以:(1)要善于看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2)扬长方能避短;(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4)从多角度、全面性去看问题,我们就能发现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医学与心理学组织研究显示,“坏性格”只要发挥得好,可能能被激发出一些特殊才能。

性格多疑的人,虽然难以被他人接受,但这类人观察事物细致,遇事三思而后行,如果承担一些繁琐任务,往往表现得异常出色,很少失误;天生攻击性强的人,虽然为人鲁莽,爱惹麻烦,但最容易调动积极的情绪,适合打头炮,能担当克难攻关的“开路先锋”;依赖性强的人,常常缺乏进取心,但是他们作为助手会令人觉得十分贴心,有助于增强凝聚力,形成团队精神;……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我在堂上布置给学生写的作文,是一道“话题式”材料作文。我的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旨,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本材料是由“坏性格”的三方面表现构成的。由此联想开去,“坏性格”远远不止这些。但是,它们的意思则显示得非常明确:面对别人明显的缺点,我们怎样才能抑制其“短”,显现其“长”,以使对自己不仅不形成反力、阻力,反能化为活力、动力,从而有助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写本材料作文时,不该简单陈述自己对“坏性格”的三方面看法,而是综合起来看,将现象背后的本质特点揭示清楚,以其“个性”背后的“共性”为切入点,将立意拟写得准确而令人信服。

因而立意的角度有:(1)用“坏”人,应善看其另一面,权衡利弊,化弊为利;(2)人、事、物肯定存在优点和缺陷,要尽量遏制其短处,显示其长处;(3)坏不是绝对的,化坏为好需要我们有眼光;(4)只有“坏”的一面呈现时,要冷静考量,找到适当的方法去发现其“优势”;……

 

第二、弄懂材料,提炼中心

这个步骤能否走好,是决定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是否跑题的关键环节。我们老师补课等闲视之。我认为,如果学生都能在对材料内容整体理解,那么就得抓好“提炼中心”或者“明确主线”的训练。如果学生们针对的是“话题式”材料的话,就得好好训练其概括中心观点、确定写作主题的能力;假如针对的是“选择式”材料的内容,就得训练学生善于需要选取“一个侧重点”,来确定“这一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写作主要方向的能力。进一步来说,我们还要训练学生善于分析材料的特点,进行具体理解的能力,比方说:对单则材料,就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而对多则材料,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目的就在于要球考生能把握中心;另外,对比喻性材料则要精确地理解其比喻意义;而对饱含哲理性的寓言材料,则要把握其寓意。

对这些材料的训练,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来进行:紧紧抓住材料中关键句子或暗示性语言来理解;要注意对比材料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综合分析材料的基本观点;要用正确的观点和对正反材料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空谈者,海阔天空,滔滔不绝,美言善词,惹人喜欢;实干者,胸有目标,勤恳做事,乐于奉献。两相比较,古人就总结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

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和标点符号)。

这是堂上作文题,我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两则或者两则以上关系型材料作文的方法,使其明白行文的中心是什么。如下是我的指导:

本材料告诉我们,空谈与实干的结果就是“误国”、“兴邦”,相形之下,孰好孰坏、孰优孰劣,自然会一目了然。在写作时,可以兼顾两者关系,平衡使用篇幅来行文,也可适当倾斜一方面,以另一方面作对比,作陪衬。

有基于此,本材料的立意可以大体表述为如下中心论点:(1)摒弃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兴国富强的根本;(2)实现个人梦想,实现家国梦想,实干是关键,空谈则会使一切落空;……

进而让学生联想到的事例则有:(1)赵括纸上谈兵,导致长平之战全军覆没;唐太宗实干兴邦,促成“贞观之治”;(2)马谡信口开河,兵败街亭;孙权励精图治,振兴东吴;(3)……

例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宋大文豪、书画家苏轼人到中年后,从来不写草书。

朋友佛印不解,问:“草书多好,龙蛇飞动,简省连绵。如果你行楷隶篆中缺少张旭、怀素那种草书的风格,可太遗憾了!”

苏轼笑答:“狂草灵动,我也追求。若因草书而浸润到我人格中,则为我不取。我再得意,再落魄,都告诫自己莫吐张狂之言,莫行过激之事。我怕草书会无意间让我改变性格!”

佛印大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作文,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则材料表面上是“一则”,其实也构成了“多则”,如苏轼与佛印、苏轼书法与怀素、张旭等等的关系。当然,在写作中,最好还是“顺从”那“一则”(苏轼不写草书)来写,会更轻松。

科举成功后,苏轼在仕途上最初是很“顺”的,但人到中年后因与旧党、新党都不相容,官越做越小,越做越远,从汴州到密州,从杭州到英州(广东英德),从惠州到儋州(海南岛),但他从不为此而消沉。

材料中苏轼与佛印的一番对话,其实就是写作的最好中心论点:(1)人生得意时,我们切莫张狂,失意时也不能做出格的事;(2)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平心静气去对待;(3)坚持自我,不能因环境的改变而舍弃为人的道理;……

 

第三、读懂要求,规范写作

学生读完了材料,不一定就等于“读懂了要求”。此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要认真重视命题者所提出的“写作要求”,这一步是落实的“重点”。对材料叙述后的要求,学生也要仔细阅读,认真分析。现在很多命题者会特意加上“请你根据材料内容”、“在本材料范围内”或者“结合材料”等等字眼,这是,我们要训练学生在作文里能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善于“引述材料”。如果能做到既“引述材料”又避免生搬硬套,就是最好的做法。即使命题者在“要求”中没有上述文字方面的具体要求,考生也应养成引述材料的好习惯,以避免“另起炉灶”“信口开河”的错觉出现。

在做完这一步之后,我们也要教育学生应养成明确作文在写法、文体、拟题、字数等方面限制的好习惯,然后再循规蹈矩、沉着冷静地、规范地、有序地写作。我觉得,宁可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多花几分钟,也不能让他们匆匆下笔之后再涂涂改改。换句话说,宁可“保守传统”,也决不能“越雷池半步”。

例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井边,两个用于汲水的木桶在聊天。

一只小木桶说:“看,我们的人生多没有意义,不管打了多少水上来,下去的时候总是空空的,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

另一只小木桶说:“我的想法跟你不同,我们每次下去的时候都是空空的,上来的时候都是满满的,我们得到了很多!”

请结合上述材料的含义,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自拟标题,自定文体,完成作文

我的指导意图是:第一只小木桶的看法是负面思考得来的,第二只小木桶是从正面来考虑问题的。我们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用积极的态度、清醒的头脑去工作和成活,才能迎来人生的一道道彩虹。为此,可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些角度来立意:

(1)从负面考虑问题,可以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但如果一味从负面来思考问题,则会产生消极颓废的心态……

(2)从正面来考虑问题,可以让自己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看到光明和希望,变得积极向上,走出逆境;但一味从正面看问题,则会丧失应付挫折与变局的能力,变成盲目乐观的自负者……

(3)将正面和负面的做法结合起来,既能使我们看到生活天空中的太阳,又能看到大树下的阴影;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看到道路是曲折的……

本材料的“要求”很显然是围绕“结合上述材料的含义”,这就肯定要在行文中引述材料了。

 

只要能有序地坚持训练,考生的观点也就会避免那种跟材料似是而非的现象,避免那种若即若离的错误。退一步想,如果考生理解材料有误差,甚至偏差太大,由此提炼出的观点肯定会跟材料的意思相距甚远,即使其文章结构再好,论述再有深度和力度,素材再丰富,语言再优美生动,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我们应努力训练学生咬定材料不放松的能力,让学生能清晰地亮明自己对材料理解后的准确观点,以求达到能在考场上清爽行文、舒心表达的目的。(本版编辑语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