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龙虾 大市场|好虾配好料

 小林餐饮交流 2016-06-04
文|史军

  图|张洋

  五月,天气逐渐热了起来。馋小龙虾的食客们早就坐不住了,从一大盆中抢出小龙虾,吸去表面的红亮汁水,让舌头先感受一轮麻辣风暴,“嘻哈嘻哈”地大口喘气,啃开大钳,吮吸出嫩肉。然后扒开头甲,流油的虾黄已经在等待你的舌头。接着掰开虾尾,让嫩肉弹出,放在嘴巴里尽享柔嫩和“Q弹”的复合滋味儿。一个字儿,爽!几只虾吃下来,红油都已经流到了手肘,大家根本不以为意,继续与小龙虾作战。

  问题来了,如果这小龙虾是白水煮的,大家还会这么兴奋么?还会有这种吮吸汁水的快感吗?曾经有这样一件事,说是美国宜家供应价格极低的龙虾尾,但只有中国人对此有兴趣,为啥呢?因为在去吃之前,聪明的同胞每人都准备了一瓶老干妈辣酱。


  十三香小龙虾

  故事归故事,段子归段子,但是这事儿说明,再好的小龙虾也需要调料的帮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烹饪小龙虾的制法已经有上百种。无论是十三香、蒜泥、麻辣、酱香、清水、蟹黄、孜然、咖喱、泡菜、剁椒……各种味道的小龙虾都会用到几种甚至几十种调料,这些不被食客们关注的调料又有哪些故事呢?

  花椒和辣椒:土洋结合好搭档

  今天,虽然我们都很习惯吃麻辣味儿,但是这种组合的出现不超过300年。原因很简单,因为辣椒是个不折不扣的外来户,而花椒则是土生土长的经典调料。相较于辣椒,花椒才是中国味道的脊梁,因为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没有使用这种调料的菜肴。最初花椒进入我们的生活,象征意义可能大于对口舌之欲的满足,是作为敬神的祭品出现的,后来才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象征。

  花椒的浓烈香气来自于其中的大量的挥发油(柠檬烯、芳樟醇等)。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花椒叶片都有柑橘味道,我们平常说的花椒实际上是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的大集合。这里面至少包括了花椒、竹叶花椒、川陕花椒、青花椒和野花椒等5个种。这5个种的气味大不一样,如花椒中富含柠檬烯和芳樟醇,所以更有柑橘的气息;而青花椒中占主导地位的则是爱草脑,所以它们的味道更加清冽,偏向于胡椒。当然,我们关注花椒更多的是在于它的麻。这种麻味儿主要来自于α-山椒素。之所以会给我们带来麻味,是因为山椒素可以与我们舌头上负责感觉的TRPV1受体结合,让舌头感觉到刺麻感。有意思的是,辣椒素在我们舌头上也是通过与TRPV1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如此看来,麻辣一家相得益彰倒是有几分道理。


  贵州丰富多彩的辣椒调味料

  至于辣椒进入欧亚大陆就有几分戏剧性了,那不过是哥伦布当年满世界找胡椒时在美洲找到的冒牌货。但是今天,这种冒牌胡椒在中国显然比正牌更受人欢迎。这种茄科植物让我们又怕又爱,怕的是那种可以把人击倒的辣味儿。

  为了统一评估辣椒辣度,美国科学家韦伯·史高维尔(Wilbur L. Scoville)在1912年时第一次制定了评判辣椒辣度的单位,方法就是将辣椒磨碎后用糖水稀释,直到察觉不出辣味,稀释倍数就代表了辣椒的辣度。为纪念史高维尔,这个辣度标准被命名为史高维尔指数(SHU,Scoville Heat Unit),也就是辣度的单位。今天,史高维尔品尝判别辣度的方法已经被仪器定量分析所替代,但是他的单位体系被保留了下来。论辣椒的辣度,只要看看它们的史高维尔指数就行。

  显然,那些平时把我们辣得汗流浃背的朝天椒、小米辣、灯笼椒都是小儿科了,它们只有数百到数千不等的辣度。最辣辣椒的宝座一度被2000年在印度发现的“断魂椒”(Naga Jolokia)占据,它的辣度是855000 SHU;在2009年,这项纪录受到了挑战,挑战者是在孟加拉辣椒(Michael Michaud)中选育出的极品品种Dorset Naga,据说可以提供1598227 SHU的辣度,2012年,这个数值被推升到了2200000 SHU。不过,这些辣椒的辣度离纯辣椒素还有相当距离,那可是高达16000000 SHU的辣度。

  虽然辣椒很辣很刺激,但是这种刺激就是辣椒素的小把戏,就是在欺骗我们身体上的温度感受器而已,它们并不会真把我们的身体烧坏。更有意思的是,辣椒素可以抑制脂肪的合成,同时还有助于胃肠蠕动。这倒是爱美女性的福音呢。附带说一下,辣椒中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可以达到144毫克/100克,这几乎是柠檬的3倍。所以,吃点辣椒还是很健康的。

  葱和姜:掌管中餐基本味儿

  在中国菜里,葱姜味是个基本味儿,烹制小龙虾时也不例外。


  大葱

  大葱的原产地在中国西部以及相邻的中亚地区,这算得上是华夏大地最早栽培的蔬菜之一。在汉代的《尹都尉书》中就有《种葱篇》,只是原文已经失传了。在公元2世纪成书的《四民月令》中有这样的记载,“夏葱白小,冬葱白大”,想见当时的人已经一年四季都在种葱了。虽然葱几乎渗透到我们餐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这种蔬菜独自出境的几率却不高,大葱蘸酱算得上是屈指可数的独立表演。

  葱的辣味实际上是来自于其特有的含硫化合物,通常是以蒜氨酸类物质(S-烃基半胱氨酸亚砜,CSOs)的形式存在,这种物质是无色无味的。所以,如果我们不掰开或者切开大葱,就感受不到那种特有的葱味。一旦大葱的组织受到损伤,CSOs就会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一组复杂的化合物,比如正丙硫醇(肉味)、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青草味、辛辣味)等,葱的辣味因此显现。一般来说,葱叶部分的辣味物质含量要低于葱白部分,所以凉拌菜大多用葱叶,而煎炒烹炸通常用葱白了。

  即使是葱白,在熟制之后也会失去特有的辣味,变得温和可人。这是因为含硫化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会逐渐分解,特别是大葱辛辣味的主谋(二甲基三硫醚)在加热15分钟后会迅速降低,在加热30分钟之后就会消失殆尽。不过,也有一些物质被保留了下来,那就是正丙硫醇。这种物质有种特殊的肉香味,这也正是大葱成为主要调料的重要原因。


  生姜

  姜是姜科姜属的植物,它们的原产地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它们的辣味总是那样持久,恒定却又温和。即使不能吃辣椒的人,对些许的姜丝姜末也不会有反感。更妙的是,在历经煎炒烹炸之后,姜的辣味还是姜的辣味,它不会像辣椒那样把辣椒素贡献到油中,也不会像大蒜那样干脆变成了无味的“面团”。

  姜中的化学物质是姜辣素,这是姜酚、姜酮、姜烯酚这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辣味,以及让姜具有那种独特的香味。姜辣素被发现的时间并不长,1879年时才第一次被提取出来。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人们逐渐认清了这个负责的家族,目前确定的姜酚类物质有十多种。因为姜辣素的沸点非常高,可以达到240℃,所以熟姜丝依然是辣的。

  比较而言,辣椒像是一位严师的教导,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五体辣个通透;大蒜更像是挚友的箴言,虽然入口平常,但是回味之下,却独具个性;姜更像是家人的唠叨,虽然入口时可能会有辛辣之感,但吃下去之后总是会暖暖的。

  大蒜:最爱那口怪蒜味儿

  西汉时,从西域成功返回的张骞顺便带回来几头大蒜。不曾想,这种最初被称为“胡蒜”的引进调味料迅速风靡神州大地。那种特殊的辛辣味儿正是它们征服餐桌的不二法门。不过,在没有受损伤的蒜瓣中又闻不到蒜味儿。这是因为,在大蒜不受威胁(比如我们的牙齿)的情况下,大蒜素是以蒜氨酸的形态存在的。蒜氨酸是没有任何气味儿的,只有当蒜薹或者大蒜被切碎咬破,蒜氨酸才会分解,释放出化学武器——大蒜素(二甲基三硫醚)。不得不感叹,人类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偏偏就喜欢这种让嘴巴受虐的辛辣感觉。


  大蒜

  当然这种感觉也不是白白忍耐的,大蒜素有比较强的抗菌能力,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细菌的原理就是影响这些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所以吃些带有大蒜素的蒜薹,对于抑制有害细菌有一定的帮助。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蒜素很容易被高温分解,所以吃炒熟的蒜薹虽然不会给我们带来口臭,但是也不会有防御细菌的作用了。另外,这种抗菌功能,仅限于预防,如果已经发生了感染病变,靠谱的做法还是去求助医生使用抗生素,想用大蒜素治疗细菌感染,只会延误病情活受罪了。

  有时候大蒜可以独撑一片天,做成蒜蓉开边小龙虾也是美味一道。

  孜然:最有诱人鲜滋味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孜然味儿成了麻辣味儿的绝美搭配,不仅烤鱼、火锅少不了它们,连麻辣小龙虾也被孜然尽数攻陷。

  作为伞形科的植物成员,孜然同芹菜、香菜、小茴香一样都有特立独行的味道。孜然的特殊风味主要来自它们含有的β-蒎烯、对伞花烃、枯茗醛等化合物。除此之外,孜然中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也很高,甚至可以达到总氨基酸含量的34%,这两种氨基酸都是鸡精的主要成分,想不鲜都难了。与此同时,经过加热的孜然粒会产生一些吡嗪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有特别的坚果香味儿。只不过,孜然中除了鲜味和香味,也有一些苦味物质,如何取舍,还得看个人喜好了。

  香叶和丁香:藏在幕后的点睛之笔

  高级一点儿的小龙虾,不单单放辣椒花椒来猛味儿,还会放香叶、丁香和桂皮来柔和味道。


  香叶

  我们偶尔在小龙虾下面发现几片叶子,那就是被称为香叶的月桂叶了。

  月桂树并非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这种樟科植物的老家在地中海。地球上的月桂树也是很出名的树,早在古希腊时期,月桂的枝条就被编成头冠,戴在体育比赛冠军的头上。指代冠军的“桂冠”一词也因此而生,只是后来桂冠的材料变成了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香叶中含有1,8-桉叶素、松油醇、芳樟醇和丁香油酚,所以月香叶有一种强烈的混合着花香和木质香的特殊风味。但是当调料的时候不能放太多,否则不光苦,还有浓浓的木头味儿。

  我们在春天的庭院里能看到很多丁香花朵,但是这些花朵可不能当调料。当调料的丁香实际上是生长在东南亚的一种调料,在其中偶尔发现的小钉子模样的东西就是调料丁香了。因为这些干燥的花蕾长着特殊模样,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它们长长的管状花萼,加上没有打开的扁平花瓣,倒是真有钉子的模样。与我们常见的丁香花能够美丽绽放不同,供应香料的丁香要在花朵开放之前就采摘下来。 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就变成了火锅中黑乎乎的小“钉子”了。

  我们喜欢丁香,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丁香酚,这种物质赋予了丁香一种类似香石竹(康乃馨)的味道,实际上,丁香酚也被用在辛香型、薄荷、坚果、各种果香、枣子香等香精及烟草香精中。在火爆的红汤锅里,加入一点花香,就像在激昂的乐章之间添加一些轻松的衔接。
中国烹饪杂志

微信号:ChineseCuisine198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