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史】开国皇帝爱读书

 笨老头858 2016-06-04



图/张文发


开国皇帝爱读书

○忆江南


虽然古语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是,翻一翻历史,你会发现几乎每个大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喜爱读书的人。


一天,还是秦王政的始皇帝读到了韩非子的《孤愤》《五蠹》两篇文章,觉得每句话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嗟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为了能够与韩非子同游,秦王政急切下令攻打韩国,让韩王把韩非子护送到秦都咸阳来,并且最终如愿以偿。


如果有人像秦始皇这样因为喜欢一部书或一篇文章而千方百计要与作者“同游”,你能说他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吗?


汉光武帝刘秀虽不能说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还是当之无愧的。也正因为好学上进,博学多才,刘秀才获得了到京城长安就读太学(当时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或者清华)的机会,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皇帝。


后来,刘秀革命成功,登基称帝。在日理万机之余,刘秀依然热心文化事业,经常召集公卿郎官等文臣谈论经史义理方面的事情,有的时候直到深夜才上床安歇。太子劝他要注意身体,多多休息,他笑着回答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于是,“乐此不疲”这个成语就呱呱坠地了。


如果把历朝历代的皇帝按照武力指数来一个大排名,宋太祖赵匡胤肯定名列前三甲之内。但是,这位武将出身、武功盖世的皇帝并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人,他一有机会就乐此不疲地读书,而且堪称史上最重视读书的皇帝。


一次,赵匡胤奉命攻打南唐州郡取得胜利。有人向周世宗汇报说发现赵匡胤从南唐运回了一大箱宝物,天天带在身边。周世宗非常吃惊,就差人查验,谁知打开箱子一看,检查人员傻了眼,原来里面什么金银宝贝都没有,只有满满当当一箱子书。


做了皇帝之后,赵匡胤对书籍痴情不改,依然保持着日夜读书的良好习惯,而且两宋的皇帝们都继承了这个优秀传统。


在读书上,赵匡胤不仅以身作则,还鼓励文武大臣读书求知,提高修养。唐末五代是武人的天下,读书人在社会上地位很低。赵匡胤通过提倡读书扭转了社会上,特别是朝廷上轻文重武的风气,保证了有宋一代三百年的安定和谐。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贫苦,小时候还是上过一段时间的私塾的,不幸父母双亡后,他就成了流浪儿童,再也没有条件读书求学了,但他心底的读书梦一直没有泯灭。


成为起义军领袖后,朱元璋又有机会读书了。他每到一处,就“令有司访求古书籍,藏之秘府”,然后,就每天在公务之余夙兴夜寐地抓紧时间阅读。


明帝国建立后,朱元璋特地在南京城奉天门东设文渊阁,“尽贮古今载籍,置大学士员”,经常“命鸿儒进经史,自批阅,终日忘倦”。此时的朱元璋,不但能作文赋诗,还注解起了《道德经》,而且写得颇有水平,大大丰富了老子原作的内涵。


通过读书,朱元璋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吸取了前人的教训,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制度,保证了政府机器的正常运转,从某种程度上延长了他创立的王朝的寿命,否则,明王朝早就在求仙怠政的嘉靖手里垮掉了,万历也就没机会成为三十年不上朝的怪胎皇帝了。


中高端文摘领先品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