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故事:汉初三杰 韩信

 奇趣玩 2016-06-04

韩信分油

韩信分油是有关于汉朝大将韩信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流传证明了韩信的聪明才智,也证明了他行军打仗靠的是自己的才能,绝不是仅凭运气。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是怎么发展的呢?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的时候,经过了一个地方。这里有两个人正在为平分油而犯愁。原来这两人身边有一只大油篓,里面装了十斤油。但是这两人只有一个能装七斤油的罐子和能装三斤的葫芦。这让两人犯了难,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均分这十斤油。

韩信经过时看到了这个状况,一看就说出了方法。他说将篓里的油注入葫芦中,在将葫芦里的油倒入灌中,最后在灌快要满的时候将灌中的油倒入娄里,这样油就能被平均分开了。韩信说完之后,立马就走了。这两人听到后,跟着韩信所说的步骤就实施了,发现几下之后,油真的被分开了。

那么韩信分油到底是怎么分开的呢?让我们来推算一下。原本篓中十斤斤油,罐中和葫芦中没有油。从篓中往葫芦倒油,接着将葫芦中的油倒入罐中,再将篓中的油倒入葫芦中,这样算来,就是篓中还有四斤,葫芦中还有三斤,罐中也有三斤。再一次将葫芦中倒入罐中,篓中倒入葫芦中。

此时的篓中只剩下一斤。接下来,将葫芦继续往罐中倒油,就变成了篓中一斤,葫芦中有二斤,罐中有七斤,将罐中的油倒入篓中,葫芦的油倒入罐中后,可以发现,罐有二斤油,篓中有八斤油,葫芦中没有。再将相同的动作执行一次,就会发现此时篓中和罐中都剩下了五斤油。十斤油就这样被均分了。

能将如此复杂的分油步骤用十四字字概括出来,可见韩信的计算能力之强悍。

韩信算卦

韩信算卦是一出太平歌词传统的曲目,一直流行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在四十年代之后,就很少有人继续唱了。这出戏主要讲述的是韩信遇到道长为自己算寿命的故事。让我们通过韩信算卦的故事情节来了解一下这出戏。



韩信在帮汉高祖刘邦平定江山之后,过上了安稳的生活。此时他的称号为齐王。齐王韩信在路上走时遇见了一位算卦的道长。他看到这个道长仙风道骨,就认为他比较可靠,决定为自己算上一卦。

韩信先试探了这个道长一下,问他“万马营中谁能为首”,而道长立马就算出了韩信的身份,回答韩信说“算定万马营中你能为首”。道长的回答让韩信十分满意,也相信了这个人是有真本事的。

于是他问出了自己真正想问的“你算一算我活多少年”。那位道长说自己不算,怕韩信翻脸。但是在说的时候还是脱口而出韩信能活到三十三岁。韩信一听之下,勃然大怒。任何一个人听到自己的寿命这么短都会很生气。

韩信质疑这个道长,说张良为自己算的命数有七十三岁,怎么到道长口中就平白减了四十年。那道长解释说因为韩信做了五件坏事,每一件损命八年,所以只剩下了三十三的寿命。而这五件坏事分别是活埋自己的母亲、问路时将樵夫杀死、设九龙计、逼项羽自尽和受刘邦二十四拜。道长这些话一出,韩信就信了。当他抬头时,道长已经随风远去了。

这就是韩信算卦的过程。

韩信带兵

汉朝的韩信被后人称为兵仙,从这个称呼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韩信带兵是出了名的厉害。在刘邦未收用韩信前,他只是起义军中的一个小部队,到处被人排斥,尤其是被项羽欺压地抬不起头。但是在他任命韩信作为大将军之后,迅速地反败为胜,成为了起义军中的大赢家。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这句话是韩信对自己带兵能力的总结。他认为自己的带兵能力比刘邦强,这一点就为后来刘邦猜忌他埋下了伏笔。

韩信带兵,最出名的就是擅长以少胜多。在他打仗的所有战绩中,多数都是以少胜多,要么就是反败为胜,而这个败还不是自己的败,一般都是刘邦等人去攻打城池然后失败了,结果再由韩信出马扳回局势。

韩信带兵的能力还表现在他招揽士兵的能力上。刘邦很多次都将韩信的士兵调到自己的旗下。但是韩信每次都能很快地再集结出一批士兵为自己效力。这种能力简直就跟开了挂似的。韩信本身的带兵能力和他在士兵中的声誉、威望等不得不让刘邦猜疑自己恐怕压制不住这个猛将。

后世曾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带兵最厉害的应该就是韩信。一是因为他擅长以少胜多。二是因为他的功绩。刘邦是如何打败项羽的,还不是靠着韩信。在韩信的谋划下,刘邦仅用了三年就从龟缩一处到称霸天下。秦始皇灭六国,而韩信秦始皇更甚,他灭了七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