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人体的免疫系统

 蓝田日暖一田琥 2016-06-04
认识人体的免疫系统
经方中医刘卫红06.04 09:48阅读73

(一)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系统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

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溶菌酶、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

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二)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是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但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或组织产生攻击、伤害,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1 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微生物等,这种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功能称为免疫防御,可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

2 识别和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细胞、死亡细胞和其他有害成分。这种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非己”成分的功能称为免疫监视。这些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病毒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都必须通过免疫细胞加以清除。

3 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使免疫系统保持稳定。修补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

(关键词:识别、清除;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耐受、免疫调节)

健康的免疫系统是无可取代的,但仍可能因为情志、起居、劳倦、饮食的因素发生紊乱。

(三)人体共有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

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以上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3.第三道防线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又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四)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的因素 

现实生活中,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情绪紧张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生病,原因何在?这是因为以上不良情绪状态使得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进而导致免疫系统机能紊乱,然后出现各种顽固性疾病。

比如:副交感神经正常活动,可以促进唾液、胃液、肠液、胰液与胰岛素分泌,当副交感神经活动持续减弱时:

1 唾液减少,导致口腔有害菌无法彻底消灭,使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难以治愈。

2 胃液减少,导致幽门螺杆菌无法杀灭,出现慢性胃炎、胃溃疡。

3 肠液减少,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结肠炎久治不愈。

4 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蛋白质代谢紊乱,免疫力降低,病毒乘虚而入,出现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大量的免疫系统疾病;

胰岛素减少还会出现高血糖,进而出现高血脂、高血压,并发大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如下肢溃疡、趾端缺血疼痛或出现坏死)、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变、视网膜病变、肾小球硬化)。

(五)免疫系统与病毒性肝炎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防御系统,即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对进入体内的危险的外源物质,如肝炎病毒,进行免疫清除。免疫机能低下的人,在接触病毒后,很难将病毒从体内清除出去,而免疫机能良好的人,则很少会发展成慢性感染。

在讨论免疫系统时,频繁用到的两个重要术语是抗原和抗体。抗原,是指外来物质,如肝炎病毒;抗体,是免疫系统中与抗原作战的士兵。当抗原(如乙肝病毒)感染机体时,免疫系统会制造出来相应的抗体,即乙肝病毒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在一起,并将抗原从身体中清除,使得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

临床可以通过特殊的化验,检测出特异的肝炎抗原和抗体。这些化验表明,为了确定患者肝脏的异常是否是因为感染了肝炎病毒引起的?并且确定是哪一种肝炎?进行“肝炎血清学检查”是很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