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学中华传统养生国士高级研修班

 xinhuashang 2016-06-04
    【易学养生】
    易学就是《易经》的学说。易学来原于大自然,所以,易学养生也叫自然养生学。而自然养生学是没有什么人为的条条框框的,它只有一个“中正平衡”的准则。世上万事万物,都不可能离开这个准则。

    易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把这个过程放在平面图上就是:太极代表中心点,两仪就是南北定,四象就是东西分,八卦就是四隅出。四象八卦规定了四平八稳的趋势,然后,八卦又纳入万物,从而演绎了精彩的人间世界!无论新旧更替、四季推移皆不能越此,更无从打破这个平衡的局面。这个世界才得以延续久远。这就是易学、自然平衡的硬道理!

    如果把自己的心态、思想、行为回归到自然,无疑于把自己的身体在心脏这个中心点的周围布上了四象八卦,无形中就产生了庞大的平衡。这样一来,生病的机会(尤其是致命的病)就少之又少了。寿命也就自然延续久远了。健康百岁有何难哉?!

    【佛家养生】
    佛教认为,致病的原因不外乎下列二种:一为四大不调。即地大病相为身体沉重,坚结疼痛;水大病相为饮食不消,腹痛下痢;火大则会全身发热,大小便不通;风大会引起肺闷,气急呕吐;二为贪瞋痴毒,贪是对于自己的喜爱境生起染污耽着的心;瞋心起时,血脉贲张,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复发等疾病;痴是愚昧无知,不明事理。

    寺庙闭关,晨钟暮鼓,素食斋戒,禅师辅修,诵读持咒,净化心灵,修身养性,在佛的圣洁中觉悟生命。从戒、定、慧三方面积淀修身养心之法,从而获得静虑解脱的大智慧。通过坐禅达到肉体的健康和心灵的超凡脱俗,领会“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认知佛家“养生先养心”的理念与实践,培养达观心态,练习易筋经、佛门禅修,动静结合,以获得健康、智慧和精神能量。

    【儒家养生】
    儒家注重在道德修养实现中感悟心智养生,情绪管理与调节的技巧;儒家养生思想包括养形与养神等人生观,历来被人们所推崇。

    孔子曾言:“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的“三戒”,即是根据人的年龄不同,生理特点不一样,而提出的具体养生方法。

    “自强不息”是儒家养生思想的积极概括也是其思想的出发点。“大德必得其寿”,故“仁者寿”,“仁民爱物、止于气善”。在儒家经典中学习不偏不倚的养生理念,培养仁德与浩然正气,在感悟和修行中达到身心和谐。

    【道家养生】
    道家养生既高明澄澈又最博大精深。道家重本体、重诀法、重功夫、重实证。培养达观心态,身心超然改善体内环境,适应外部环境,从心性起修,以高尚其人生,纯化其心灵,混元先天真性,而圣化其生命道德,期其生命之光辉,与天地同流,与日月同光,与宇宙常存,与造化常新!道家养生,大之可以极圣功神化之妙造,小之可以达健康长寿之微旨。

    【中医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从周易的角度阐释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讲求阴阳平和、天人相应。通过调节经络、脏腑、起居、饮食、风水,进而养精、养气、养神、养形为中医养生之根本。中医养生结合自然界养生的变化与人类之间的心理活动,以自然规律为参照来调节人体的脏腑机理,在几千年的智慧沉底中挖掘出务实的养生理论。掌握四季养生精髓、五脏养生要旨、十二时辰养生秘诀,改掉导致身体衰弱的坏习惯,养成符合生命本性的起居养生之道。

    【太极养生】
    陈式太极拳包含了传统哲学、周易的阴阳五行、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在内,有快有慢,有刚有柔,中央体育频道进行的太极拳武术大赛也是打的陈式太极拳,可见在中国陈式太极拳的地位,身如太极拳发源地——河南陈家沟,跟随陈式太极拳嫡宗传人,学习正宗的太极精髓,习练太极十三式,感受融养生防身艺术于一体的太极文化。

    【艺术养生】
    古乐修养心境,棋弈开拓思维,书法承载文化,绘画陶冶性情,雕刻悦目怡情,艺术应人类精神而生,自古就被认为是人们生活品质和个人修养的具体体现。养生不仅要调养身体,更要呵护心灵。本主题将从风华国乐、书画人生、以舞会友等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入手,具体来阐述这些艺术形式与养生之间的密切关系。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调养身心,修养心境,开拓思维,传承文化,陶冶性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