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字书”中学问多

 昵称33972276 2016-06-04

  

  如果说,读“无字书”——社会调查也好,出外旅行也好,对一般人来说,有利于丰富人生阅历,获取活的知识,开阔眼界,增益见闻;那么,对于一个以认知社会、剖析自我、解悟人生为职志的作家,还有更现实、更直捷的收获,那就是在读“无字书”的同时,有效地丰富了表现素材,促成了创作构思。

  20世纪末,我有中州之行,访问了开封、洛阳和邯郸这三座历史名都,回来后给香港《大公报》写了一组散文。这些在历史上曾经繁华绮丽的文化名城,历经沧桑嬗变,当年胜迹早已荡然无存,但在故都遗址上,却还存有沉甸甸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记忆。漫步其间,我脑子里涌现出很多诗文经史,翻腾着春秋战国以来大部中华文明史的烟云。我写这些散文,没有停留于记叙曾经发生过的史事(尽管这也是颇有教益的),而是努力揭示对于具体生命形态的超越性理解。

  “陈桥崖海须臾事,天淡云闲今古同”。三百多年的宋王朝留在故都开封的是一座历史的博物馆,更是一面文化的回音壁,是诗人们从中打捞出来的超出生命长度的感慨,是关于存在与虚无、永恒与有限、成功与幻灭的探寻。邯郸古道上,既有燕赵悲歌,也有黄粱幻梦,两种似乎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意旨,竟能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和谐地汇聚在一起,这不能不引发人们对于悠远的中国文化深入探究的兴趣。

  通过凭吊洛阳的魏晋故城遗址,我写了废墟——这悲剧的文化,历史的读本,着眼点在于阐释文学的代价及其永恒价值。魏晋时期留给后人可供咀嚼的东西太多。一方面,是真正的乱世,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政治腐败,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名士少有存者”;而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又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另一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玄、名、释、道各派蜂起,人们思想十分活跃。一时学者、文人辈出,呈现出十分自觉自主状态和生命的独立色彩,敢于荡检逾闲,抒发真情实感,创作了许多辉耀千古的名篇佳作;尤其是他们所造就的诗性人生与魏晋风度,给予未来的文化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审美活动融入生命全过程,忧乐两忘,放浪形骸,任情适性,畅饮生命之泉,在本体的自觉中安顿一个逍遥的人生。“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清代诗人赵翼的这一名句,既反映了文学创作规律,更揭示了时代塑造伟大作家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近年,我有机会重访江苏,曾有常熟古里之行。改变了那种随走随看的形式,我索性就把景观游览直接当作一部书卷来展读。在我看来,书香是古里的灵魂,是这座千年古镇的主题词,而诗卷则是它的展现方式。这样,我就借用古代画卷分为引首、卷本、拖尾的说法,写了一篇别开生面的游记,题目就叫《客子光阴诗卷里》。

  首先入眼的是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于是,我把它作为诗卷的“引首”。踏在润滑的苔痕上,似乎走进了时间深处,生发出一种时空错位的神秘感觉,说不定哪扇门“吱呀”一开,迎面会碰上一个状元、进士。粉墙黛瓦中,一种以书为主体的竹简、雕版、抄本这些中国数千年文明进程中的文化符号,让他乡客子亲炙了瞿家五代在藏书、读书、护书、刻书、献书中所辉映的高贵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守望,体味到高华、隽永的书香文脉。那么,这部手卷的“卷本”在哪里呢?那就是凸显历史名镇、江南水乡、时代文明三大主题的文化公园。堪资令人欣慰的是,当年那种文脉、书香,今天得到了有效的弘扬,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如果说,铁琴铜剑楼这个“引首”是一篇阳春白雪的古体格律诗,那么,作为“卷本”的文化公园,则是一首现代自由体诗章。它集休闲、娱乐、学习、观赏、活动、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充分体现出时代化、大众化、人性化的特点。而异彩纷呈的波司登羽绒服工业园,则相当于整幅诗卷的“拖尾”。人们在这里,通过展馆接近实际的亮丽的风景线,形象地了解到这一世界著名品牌的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感受到融现代化工业色彩与文化韵味于一体的时尚旅游的真髓。

  书香古镇孕育、滋养了万千读书种子,而这些读书种子,又以其超人才智和非凡业绩,反转过来为古镇跨越式发展创造出不竭资源。波司登的创建与发展,便是显著的一例。他们由过去靠推销人员“千山万水、千言万语”,跑遍全国各地去卖产品,转换为靠名牌的影响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世界客商走进来;企业从过去的单纯生产型转换为创意服务型,形成富有诗性的全新生态和源源不竭的动力,从而达致最高发展目标,称雄世界,独执亚洲羽绒服生产之牛耳。

  同样是展读“无字书”,若是把在同里、周庄旅行看作是读史书,那在古里,则是在披览史迹的同时,又读到了许多粉墨淋漓、芸香扑鼻的现代作品。当然,即使是不久前发生的阅读情事,待到我执笔叙述的时节,它们也都像王右军在《兰亭序》中所说的,“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而这类历史的叙述,总是一种追溯性的认识,是从事后着手,从发展过程完成的结果开始的,因而不能回避也无法拒绝笔者对于历史的当下阐释。就是说,作为“无字书”的解读者(同时也是叙述者),我总会通过当下的解读而印上个人思考的轨迹,留下一己剪裁、选择、判断的凿痕。——这同解读“有字书”,是原无二致的。 (王充闾,作者为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出版散文集多部,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