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日本车“皮薄馅大” 看完后我竟无言以对

 昵称535885 2016-06-04

很多人抱怨外国的车在中国一旦国产,质量就会打折,还有各种简配,好多外企先进的技术并没有在合资车上使用,在国外的碰撞安全测试全五星,到了国内无法保护乘员安全,好像这些外国车企想着法子来忽悠中国人。这是事实吗?是的!
但是,换一个角度想,这些外国的车为什么进入中国就变了样?车企始终是以市场为导向,他只会做卖得好的车,而不是技术最先进最安全的车,换句话说,中国消费者越看重什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满足什么。同一款车,成本和价格摆在那里,选择了这些,就只能放弃那些,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毕竟人家来中国是为了赚钱的!

为什么外国汽车一到中国就“变坏”

都说日本车的钢板薄,没有防撞钢梁。这很好解释,钢板薄没有防撞梁就会降低车重降低成本,就会省油,就会更加灵活,更受城市开车群体的喜爱,不但车价便宜,而且还省油钱,所以买的人多。同样的车在美国,车身钢板变厚了,而且政府规定车辆防撞钢梁的厚度标准,再奸诈的小日本也不敢在美国造次


德国人之前做车是比较老实的,成熟的技术,扎实的底盘,老普桑就是一个好例子,虽然技术落后,但是凭借扎实的功底赢得了不少市场。但在中国他慢慢学坏了。中国人喜欢什么车?大的车,内饰漂亮的车,发动机、底盘、悬挂很少有人关心。所以大众很聪明,把车身拉长,把空间弄大,然后在悬挂、底盘上去简配,这样的车成本降低了,反而卖得更好


速腾后悬打补丁

至于大众的DSG变速器的问题,国人要求车辆舒适平顺更省油已经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老大哥,大众为了市场没有办法才把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的DSG变速箱搭载到量产车上,其实这款变速箱并不适合中国长时间拥堵的道路,加上市场数量的增大,DSG变速箱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中国人究竟喜欢什么车

在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观畸形,尤其在买车方面,我们并不是在买车,而是在买面子。往往会说:这个车看起来比较高级,那个车用什么样的先进技术等等,我们的关注点在车的外观是否大气,车屁股是否大,是不是真皮座椅,有没有电动调节座椅,全景天窗,没有发动机声音的驾驶室,各种blingbling闪动的按钮,恰恰外国车企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好看的颜色要加价,还有那些没有底线的丐中丐版本。想要这些配置吗?好!掏钱吧!

那么对于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安全性这些问题呢?no!no!no!这些并没有什么卵用,在城市开,你跟我提碰撞?are you kidding me?

发生这些事情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可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众多欧洲车企在打开中国市场时,引进的都是在欧洲很畅销的车型,比如雪铁龙塞纳,毕加索,标志508,纷纷扼杀在中国市场,直到法国人开窍了,设计了三厢富康才救活了,而且很多法系车的三厢版就是在两厢版上硬生生加了个屁股,至于是否很好的匹配底盘?我们并不care,也难为以操控感为傲的法系车了


外国车国产化是为了节省成本

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狂喷日本车车皮薄,大众车简配严重,为什么每次在北美评出的最可靠最安全的车型有着不少日系车的身影。北美的日系车为什么表现如此好?原因可想而知,零部件用料充足,装配工艺扎实,企业监管完善


所以每次在外国变现很棒的车要投入国产后,大家都要为之叹息,尺寸的改变,发动机的改变,底盘调校的变化,已经使得这些原汁原味的车变得“中国化”,质量更不能和进口车相提并论

小编有话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不能完全怪日本人,德国人,毕竟人家来到中国是赚钱的,你认为更大更长更有面儿是评价一辆车好坏的标准,那么人家就有理由去迎合你的需求,毕竟国人的汽车文化并不是很深厚,难免会出现消费观的不成熟,造成剑走偏锋。希望有关监管部门严格把关,消费者们不再去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相信这样做合资车企才会用心去把产品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