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芒种养生,安迎盛夏!

 君悦2015 2016-06-04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今年芒种时间是 6月5日13:48:28。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随着气温的升高降水量的增多,芒种时节的人们如何养生呢?

  芒种节气警惕七大疾病

  1、提防热伤风


  进入夏季,雨水较多,湿度加大,人们也容易患上感冒,中医称之为“热伤风”,症状大多是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等,个别患者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

  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慎用补品,发热时不要吃人参及冬虫夏草、紫河车、鹿茸等补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

  2、预防口舌生疮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芒种开始,湿热更重,如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就会出现小便黄短,舌红苔黄,大便秘结,口舌生疮。此时应该少吃辛热之品,如白酒、羊肉等,多吃黄瓜、青菜、绿豆。

  3、小心妇科病


  妇女易患白带多而黄等妇科疾病,应少吃辛热食物,多吃一些清热利湿之品,如绿豆,还应常吃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山药、白扁豆、粳米粥等。

  4、防心脏疾病


  芒种节气,气温更高,湿度更大,心脏负荷逐渐加重,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要注意保养,少熬夜,避免工作过分紧张,生活要有节奏,可以吃一些保养心脏的食物,如桂圆莲肉小枣小米冰糖粥,或麦冬桂圆、肉枸杞、菊花茶等。

  5、避免外湿伤身


  尽量少呆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也不要呆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6、防糖尿病


  夏季的饮食宜清淡,另外饮食忌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7、防真菌感染


  在湿热环境中最易真菌感染类皮肤病,如湿疹、皮肤瘙痒、股癣、日光性皮炎等。预防真菌感染一要注意经常更换内衣,保持清洁卫生;尽量穿透气的全棉内衣,不要穿不透气的紧身衣裤。

  芒种时节的健康习惯

  1、每天午休


  我国的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容易精神不振。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半小时,有助于身体解除疲劳。

  2、勤洗衣服


  芒种过后天气炎热,细菌也更加容易滋生。最简单的方法是勤换衣服,特别是内衣裤,每天换洗非常必要。同时,每次洗澡后可以在一些肌肤皱摺的地方扑上一些痱子粉,这样既可以将皮肤表面的致病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清除,又可以使皮肤保持清洁干爽,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3、多补水


  芒种时节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加。此时节,人体也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此时水分消耗较多,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水排出体外,只有多补水,才能保持代谢良好,弥补机体需求。

  4、浸药浴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出汗,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使“阳热”发泄,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药浴的方法多种多样,作为保健养生则以浸浴为主。

  5、早晚避免着凉


  芒种时节多降水天气,冷暖变化比较频繁,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物。

  6、出汗后别忙洗澡


  随着气温升高,很多人都会通过洗澡来给自己降温。但须注意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如果洗澡的水过热,会加速血液流动,同时又增加了皮肤及肌肉的血流量,使血液不足以供应心脏和大脑等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机体缺氧,出现眩晕等症状。

  芒种养生须注意

  精神:宜恬静 少忧郁


  保持乐观情绪,注意预防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做到神清气和,心胸宽阔,精神饱满。

  起居:养阳气 避炎热


  芒种过后,天气渐热,起居调养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

  运动:宜早晚 不过量


  此时节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大,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运动后可多饮淡盐开水、绿豆汤,避免吃大量冷饮,以免胃肠道痉挛。

  芒种饮食“八个第一”

  “第一菜”:黄瓜


  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水、排毒通便。我们常吃的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

  烹调方式:凉拌黄瓜是最好的吃法。脾胃虚寒的人可以清炒黄瓜,或者做黄瓜馅儿水饺。

  “第一鲜”:鲤鱼


  夏初的鲤鱼正值产卵季。鱼在临近产卵期时,体内积蓄了很多脂肪和营养成分,身体肥硕而结实,因此肉的味道最鲜美,吃起来有种香甜的感觉。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

  烹调方式:吃鲤鱼可以适当加一些祛湿的食材一起煲汤,比如陈皮、冬瓜、葱白等。咳嗽时则可以用鲤鱼与少许川贝一起煮汤食用,可止咳平喘。

  “第一菌”:木耳


  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具有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称,夏天多吃点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

  烹调方式:银耳有润肺生津、补养气血、滋肾益精等功效。将双耳用温水泡发后,与冰糖和水一起,放蒸笼中蒸熟,制成双耳汤,具有滋阴润肺、补肾健脑的功效。

  '第一肉':鸭肉


  四季之中,鸭肉特别适合夏季食用,俗话说得好:“防苦夏,吃吃鸭”。鸭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治疾病。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烹调方式: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炖食。

  “第一谷”:薏米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夏天用薏米煮粥,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补剂。

  烹调方式:薏米红豆粥。既除湿,又补心,还能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

  “第一粥”:绿豆粥


  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之食谷”之美称。在炎炎夏日,绿豆汤更是人们最喜欢的消暑饮料。

  烹调方式:可以搭配大米或者黑豆等其他豆类做成杂豆粥,能补充更多的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

  “第一饮”:酸梅汤


  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这几种。《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第一瓜”:西瓜


  我国民间早有一句谚语:“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

  责任编辑:桑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