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岳美中老谈黄芪的应用(三)

 简兮 2016-06-05

三)治中气下陷  中气二字始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篇》及《灵枢.口问篇》。《营卫生会篇》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并咽,而布胸中。”《口问篇》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腹肠为脾胃所司,苦泄与鸣,中气下陷,亦即脾胃之下陷。《素问.太阴阳明篇》曰:“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主,故不用焉。”是水谷之气生于脾,可称脾气,亦即中气。常见人因饥饱劳逸过度,以致发生体倦盗汗、言语眼视无力,食少无味,微热心烦,脉虚大等证。其原因多系脾胃内伤,谷气不胜,中气虚馁,体力为之不足。谷气见于《灵枢.刺节真邪篇》:“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和身者也。”后人解谷气为五谷之精气,通会于肌腠之元真,脾胃之所主。

   李东垣本着《内经》各篇脾胃之说,并作《脾胃论》,以治当时现实常见病证,甚有功于世。其中尤以创制之补中益气汤,能补中气,亦即是有补脾胃之气,通会肌腠之元真,以之治饥饱劳役,脾阳下陷,气怯神疲之疾患,及疟久脾虚,清气不升,寒热不止者,每有显效。但补中益气扬之补脾胃的虚馁,乃方中参术的职事,黄芪是负鼓荡谷气以充肌表力量之职责者,东垣谓内伤者,上焦阳气下陷为虚热,非黄芪不可。然则补中益气汤之应用黄芪,仍未出仲景用黄芪之范畴,不过在视乎方剂的组织法度与配合品味如何,而随宜的发挥振起肌表衰强将手下无弱兵能力罢了。

   有的人提出治虚损,膀胱有热尿血不止者,于蒲黄丸中,用黄芪固下焦之卫,认为这样地黄、麦冬始得合而奏清热之功,并借其升阳以达表,而水府之热,遂以投清热而除,这是善于组织与配伍的。后人于补中益气汤中加知母、黄柏,以治清阳下陷之尿血,加赤石脂,以气虚之慢性脱肛,加龙骨、牡蛎、茜草、海螵蛸,以治小腹重坠感,在劳作时更显,且同时表现呼吸短促,这时投以补中益气汤或张锡纯之升陷汤,颇有捷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