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均线实战的三十五种基础技术动作!_猎豹出击

 ai老生 2016-06-05
要熟悉掌握这些均线的规律性“分解”动作,在实战中分析、判断、操作时的作用是很直接的。国外,我不知道,目前在国内,没有人这样告诉你“均线”中秘密!这样给你讲“均线理论和战术动作”,呵呵,此篇只是《玩转移动平均线:扭线原理及实战应用》一书中的一个章节。其中有些文字,我在后面又做了修改和添加。)
  一.“顶线”!  “顶线”、“冲线”是《扭线原理》里“35种基础技术”中的两种股价攻击动作。也是股价与均线在底部扭转过程中最先出现的两个技术攻击动作。
  扭线,就是形象的揭示均线的扭转动作的。而这种扭转的过程在技术上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也的有一定的先后次序的。掌握了这些一个个很有规律并带有先后次序的技术动作,你就基本清晰的抓住了无论是大盘还是个股的底部扭转的“脉搏跳动轨迹”,并可以科学的做出判断,抓到底部扭转中的最佳介入时机点。
  “顶线”和“冲线”动作一般是底部扭转动作中的第一个会出现的技术动作。也就是说,底部扭转是先从“顶线”或者“冲线”开始的。顶部扭转从“压线”动作开始。
  顶线:
  就是股价向上攻击去“顶”压制性的均线,“顶线”现象的发生一般出现在股价内在因素由弱转强的初期或是某种“试探性攻击”的表现。它是股价内在能量“多/空转变”的一个最先出现的明显信号。“顶线”一般是不冲过压制均线的。
  具体的讲:
  1.当股价持续一段时间的下跌趋势将要出现扭转之前,顶线是最先出现的扭转信号,虽然,这个信号之后还有“最后一跌”的过程。
  2.当股价经过“探底”之后而处于多头的攻击状态中时,首先面临的一般是重重的中长期均线的一道道压制。需要冲破。一般第一次攻击的动作是先“顶线”。
  “顶线”的目的:是通过股价“顶线”动作对向下运行的中长期均线起到“强制刹车。减速”的目的。所以,有时会出现2次,甚至3次“顶线”动作,则会明显的将中长期均线从下行状态“顶”成较“缓”的运行姿态。而这也是主力介入该股的最早时期和区域。如果在“顶线”后再次下跌而不再有新低出现,那么下一次再攻击时,距离股价最近的一条中长期均线将很容易被“冲过”,之后才形成短线的一个小顶。那就成了“冲线”。
  所以,攻击到压制性均线即回落就为“顶线”动作。
  二.“冲
线”!
  冲线:
  “冲线”就是股价向上去冲击某条压制性均线的动作,“冲线”与“顶线”最大的区别是“冲线”动作中,股价会冲破该条压制性均线之后,再回落到该均线之下。而“顶线”是不会冲破该均线的。
  股价在经过前面试探性的“顶线”后,一般还会有再试探性质的“冲线”动作。冲线的特点是会将压制均线“冲破”后才完成这次攻击动作,也会再此回到压制均线之下再蓄势。冲线时股价的内部攻击能量要比“顶线”时强很多。而经过“冲破(均线)再回来”这个动作后,一般该条压制性均线会“由缓下扭转为平走状态”。这是“扭转形态”的最关键的阶段。一般此时股价在平走的压制均线下面称为“蓄势状态”,(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蓄势失败”,会重新再次进入下跌趋势。)当股价蓄势完成再次冲破压制均线,回落时不破该均线,则就演变到“穿线”动作了。
  所以,攻击冲破压制性均线后再回落此均线下面,就为“冲线”动作。
  “穿线”、“坐线”是《扭线原理》里“35种基础技术”中的两种股价攻击动作。
  也是股价与均线在底部扭转过程中在“顶线”、“冲线”动作之后出现的两个技术攻击动作。
  当股价经过前面的“顶”、“冲”动作之后,一般情况下,再向上突破这条压制性均线时,确认和区分这种突破动作是“冲线”动作(突破之后还要在回到该均线之下)、还是“穿线”动作(突破之后即使回落也不再破掉该条均线了),就在在于上不是突破之后回落动作是不是“坐线”。因为“坐线”动作一般在底部扭转过程中基本是跟随在“冲线”动作之后出现的。
  但还有一个现象要注意:“顶线”动作、“冲线”、“穿线”动作和“拉线(下拉线)”动作这几个技术动作也会出现在顶部扭转的过程中。
  在底部扭转过程中的标准口诀是:“一顶、二冲、三穿、四坐、五拉升!”(其中的技术动作先后次序在实战中会有变化的。这个次序不是固定的,经常会前后交替进行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底部扭转过程。但就是这几个动作在循环组合,却是确定的一个规律。)
  在顶部扭转过程中的标准口诀是:“一压、二冲(向下冲)、三穿(向下穿)、四顶(回顶均线,就是股价下破均线之后的反抽动作,相当于底部扭转中的回落‘坐线’动作、五下拉(向下拉线)”。)
  看有些人还是听不太明白。没关系,现在先了解掌握这些单个的技术动作,当后面讲到“顶部扭转的图例”时,与底部扭转图例做个比较,就一目了然了。
  三.穿线:
  就是股价冲破平走压制均线后,回落而不破该均线。“穿线”动作可以是单独出现,也会有“冲线”和“穿线”两个动作合为一体出现的,就是“冲穿一次过”的现象。其目的和本质都是一样的。(是股价波动中“从空头运行趋势扭转为多头运行趋势”的主要判断动作。)此时的量能表现的越大,越说明股价未来的上攻空间不会低。这是判断“穿线”时股价攻击能力大小的重要依据。
  “穿线”和“冲线”最大的区别在于:冲线时,可以做一次或者几次的冲线动作;而穿线动作(针对某条均线)只会有一次。
  也就是讲,“冲线”的动作是冲过压制均线后还会再回落到该均线下;而穿线动作是(突破)上到该压制均线之上后回落也不会再破该均线。股价出现“穿线”的动作时机,大多会在短期均线和中长期均线发生“多线聚拢”现象时,此时市场各周期股价换手处于相近水平,股价只需要一次集中能量的攻击动作就可以穿越多条周期均线的压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主力一般都会选择多条均线相互聚拢时,发动“穿线”动作。从中线趋势的博弈实战操作讲,“穿线”时也是中线机会介入的最好时机。但如果“穿线”时伴随量过小,股价容易攻击失败形成“冲线”而再次回落该均线下蓄势。
  “穿线”也会发生在顶部扭转动作中,不同的只是在方向上,是向下“穿线”的。
  
  四.坐线:
  很简单,就是股价回落而不破(以有效性判断)均线。即为“坐线”。坐线动作时无量为好。可以看作是一次洗盘或回震蓄势,“坐线”也常常是主力“测盘”的必要手段。现在,有些控盘主力“能坐住也破一下”的手法就是反市场心理的一种“测盘”手法。“坐线”动作也常常会出现在股价攻击阶段中回落洗盘的时候,或者主力调控攻击节奏和速度时。“坐线”发生时一般均会伴随缩量现象,技术上是一种股价短时间休整性质的动作。
  从最佳介入点的实战操作策略上讲,“坐线”动作出现时,也是一个择机买入的的最好时机,特别是在缩量回坐均线时。
  底部扭转中的“坐线”动作,在顶部扭转动作中则会是一种“回顶、或破位后反抽的顶线动作”。
五.“拉线”!
  股价在底部扭转过程中,先“顶”也罢、先“冲”也罢、或者“冲穿一次过”也罢,之后绝大多数都会有一个回落“坐线”这个确认突破该均线的动作出现,同时也确认了前面的攻击突破均线动作为“穿线”动作。那么,确认之时,往往也正是该均线(被突破的这条均线)从前期的下跌运行转为平向运行的变化过程中。《扭线原理》中总结的一个规律:均线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处于平走状态之时。所以,此时一般会进入一个变盘窗口中,后面股价向上拉起来,那么,就会带动平走的均线也向上“抬头运行”;如果后面是向下打下去----呵呵,那首先这里就不是“坐线”动作了,前面也不是“穿线”动作了,而只是一次“冲线”动作。但通常情况下,“穿过”压制性均线之后的缩量“回坐”动作,都是一种确认突破有效的技术动作。所以,一般情况下,当股价和均线运行到这一步的时候,基本上都可以确定“坐线”之后,下一个技术动作将会出现“拉线”的动作。
  拉线:
  “拉线”----简单言之:股价攻击拉动均线。(注:拉线动作是双向的,可以是向上拉动均线,也是可以是向下拉动均线。但不会“无缘无故”的拉。因为“拉线”的内在本质是控盘主力资金的一个启动股价向上(或向下)运行的最典型的技术信号之一。)
  当股价开始加速向上或向下运行时,由于速度和角度的大幅变化,以及股价平均值的逐步上升,就会“带动”均线系统在运行速度和角度方面加速改变。这种股价变化对均线系统的影响就是一种拉线现象。一般拉线动作影响最明显的首先是短期均线系统,此后为中期均线系统,最后是长期均线系统。“拉线”是由于股价在能量的推动下向某一方向在一段时间里持续的运行,从而带动某一条(或几条)中,长期均线改变原有的运行方向,向与股价运行方向相一致的方向运行。拉线往往是一只股票在运行中不断出现的重要现象。不同的只是由于股价的攻击的时间和空间持续的长短,则影响不同的均线系统。拉线是“扭线动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拉线现象的出现,也是股价在低位启动的一个信号。
  如果股价连续向某一方向运行,而中,长期均线不与随行。那么股价只会是一种短期的攻击动作,并且当出现股价与中期均线乖离率加大时,就会出现一段时间向中期均线位置靠拢的现象。
  任何股票要开始一个中期趋势的运行,股价的攻击动作必须拉动中、长期均线跟随其方向运行是必须要做的技术动作。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技术动作。
  高手看盘看什么?价、线、量、再配合指标状态。基本可以监控一直股票的波段变化了。《扭线原理》主要讲什么?就是价、线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和探索出的实战中的技术变化规律。量和指标也必然要涉及组合起来讲,但价、线方面是重点。因为目前国内这方面空白点很大。股价和均线在运行中它们之间到底有哪些内在规律和变化特点,对很多人来讲,还是个“盲区”。----几句题外话,呵呵。
  只要将杂乱的均线通过拉线动作“排列顺畅”了(比如从上往下数:股价,5日.10日.20日.30日.40日.60日.120日.250日....等依次排好。哦,我用的是5.10.21.48.89.144.288.576....系统均线组合。),整个扭转初期的拉线动作也就结束了.随后股价短期即使回落也不会对中长期均线改变后的方向构成威胁。震仓也好、洗盘也好,控盘主力都可以大胆玩手段了。
  所以,“顶、冲、穿、坐、拉”是底部扭转组合中的五个规律性技术动作,也是股价发生底部扭转时最原始的规律性技术动作。同时也是均线系统出现“扭线动作”时的依次演变动作。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也是基本如此排列的。这是一系列的规律性技术扭转动作,在任何一只股票或者是大盘指数图上都可以找到的。不同的情况只是,有时会出现某两种技术动作合成为一个技术动作来表现。
  这五个动作是《扭线原理》中,股价在做底部扭转动作时与均线关系中最基础、最原始的五个动作。把这些技术动作掌握、理解透了。任何“底部”对你来说都容易理解和把握判断了,那么,一旦有那只股票,或者是大盘将出现底部扭转形态时,你就会较早的进行确认,也可以准确的抓到最佳介入点。关于这个底部扭转中的“最佳接介入点”我没有具体的讲,就是因为这个技术点,最好由你自己来选择,因为在底部扭转的过程中,只要你掌握了我讲的底部扭转中的规律性技术要点。就会发现“介入点”和介入的时间都是有很多个的,这是“渔”,不是鱼。不能死记硬背啊!通了,懂了,就不用去猜测是不是底了。
六. “脱线”:
  “脱线”-----最简单的解释:股价脱离了跟随的均线。(“脱线”属于《玩转移动平均线:扭线原理及实战应用》上篇第三章“均线实战的三十五种基础技术动作”其中的一个技术动作)
  就是指股价(K线)在攻击过程中由于加速的缘故,脱离了最近的均线,比如5日均线,形成“空间性的距离”(也就是乖离率加大)。就会形成脱线现象。脱线现象的发生都代表着短期乖离率的加大现象。也是股价短线出现加速攻击动作时的一种必然表现,要修复股价的脱线现象,就会出现“靠线”动作。判断“脱线”的距离大小,应该以K线当天最高价为基准,结合收盘价格计算与最近短期均线之间的价差率。如果价差率太大,则上涨趋势时不宜追高,下跌趋势时则可以考虑抓取短线股价反抽、反弹靠线时的利润。
  如果“脱线”现象出现连续超过三天,就会造成筹码的转换现象。就容易出现一个高点(顶),或低点(低)。
  “脱线”动作是单个的一个基础技术动作。但如出现“连续脱线”则是属于《玩转移动平均线:扭线原理及实战应用》中篇第七章“实战中的转折关头——十六种技术现象”中的一个技术现象。总结为“三天脱线,筹码变换”。意思就是经过连续三天以上的“脱线”攻击后,短线该股筹码均会出现筹码转换(转移)的现象。有时,也是主力利用连续强攻,吸引跟风盘来达到出筹码;或者在下跌段中连续加速下跌达到低位捡拾恐慌割肉筹码的常用技术动作。可能有人会疑问:为什么是三天?这个三天时间只是多年来的一个经验谈,正常情况下(剔除连续涨、跌停板现象),有些股在攻击凶猛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连续5天左右的“脱线”现象。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做实战分析判断时,对连续“脱线”三天以上的个股,都是要保持警惕短线出现一个高点的概率越来越大。同样,下跌中,连续“脱线”超过了三天也要关注其短线将会出现一个低点,如有博弈的必要,可以考虑择机。
  通常情况下,在连续“脱线”三天(或以上)后,股价短线都会出现横向、回打、震、洗、等震荡整理的情况。即使还有攻击,股价也要先稳住震荡整理,等待下面均线跟上来股价“靠线”后,才会再展开攻击。
七.“压线”
  压线动作的内在动力有两种:一种是多方力量控制性的在股价攻击过程中,实施的一种回收调整攻击节奏的动作,是属于多方主动性的调控手段;另一种则是出现在“顶部扭转形态”中,股价内在的多方能量逐步衰减,空方能量逐步增强,股价进行向下扭转的初期技术动作表现。
  前一种压线动作只是攻击节奏中的一个转换环节的技术动作;而后一种压线动作则是股价进行顶部整套扭转运行方向动作中的第一个技术扭转动作。
  当股价经过一个阶段或波段的攻击运行之后,股价在结束此攻击波段形成构筑顶部扭转形态时,首先出现的多为压线动作-----股价从高位回落压在均线上。但压线动作中股价多不会击破该支撑均线。但均线在经过股价的“压线”动作后就会减慢上攻的速度,有时也会出现该均线开始走平向运动的现象。股价在压线之后会再次攻击而起,或出现新高(此次是多方最后一次努力)、或难以越过前高点(多方能量已经严重衰减)。之后股价再次回落下来,一般就会击破该支撑均线,此动作即为第二个顶部扭转动作----“冲线”。
  《扭线原理》中股价在底部形态中向上发生扭转时的“顶线”,和股价在顶部形态中的“压线”是相互对应的。而底部扭转形态中的“冲线”于顶部扭转形态中的“冲线”在其内在本质原理上是相同的。不同只在于一个是向上的“冲线”(底部扭转形态时)动作、一个是向下的“冲线”(顶部扭转形态时)动作。还有“穿线”动作、“拉线”动作,也是一样相对应的。
  但要指出的是,有一点是不同的:就是股价在顶部扭转形态中也有一个“顶线”的动作,出现在股价向下“穿线”动作之后的股价反弹时。此时股价已经向下“穿”过支撑均线了,那么,该均线就会转变为压制性均线了。但之后股价又会出现一次反弹起来的动作现象,而此种反弹动作中股价只是弹到该压制性均线处时,就会结束攻击,转而向下开始“拉线”的动作。这个股价反弹到压制性均线就回转的动作也是一种“顶线”的动作,也可以看做是股价有效下穿该均线的一次“确认性动作”。类似于底部扭转形态中的“坐线”动作,只是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要将这个“顶线”动作的意图和底部扭转形态中的“顶线”动作意图加以区分来看。
  我将“顶部扭转形态”的口诀归纳为:一压、二冲、三穿、四顶、五下拉。
  还有一个口诀:先压、后穿、回顶再下拉。
  还有一个变化的口诀:冲穿一次过、顶破再下拉。
  把“底部扭转形态”中的一套技术动作,与“顶部扭转形态”中的一套技术动作相对应起来分析,就会对这两种“扭转形态”中的股价与均线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动作的扭转演变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八.“锁线”
  “锁线”:是指股价在横向运行时始终与某一条均线形成紧密的重合波动状态,股价上下波动幅度不大。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主力高度控制股价运行的表现。一般出现在底部和顶部。有时候,在横向震荡平台的尾端部分也会形成一段时间的“锁线”动作,之后,出现突然的启动拉升动作。“锁线”的特点是:换手量虽然小,但却是主力索要筹码和放出筹码的惯用手法之一;有时,几条均线“合二为一”在一起,K线以均线为中轴进行上下小幅度的波动运行;同时,几条均线聚合在一起时形成的“锁线”动作,也是代表着短线几个周期的筹码平均值形成了共振现象,是预示着后面股价将出现比较大的方向性选择的信号之一。实战操作时,一般不要在股价“锁线”状态下急于介入,而要耐心等到方向性的突破时再做决定。因为这种股价“锁线”动作的最后,当股价要形成方向突破时,经常也会先出现股价反向运动的动作,作为实盘操作时不好准确把握。
九.靠线
  “靠线”:是指股价在上升或下跌的趋势性运行时,当某一时段股价拉开了与均线的距离后(就是出现“脱线”动作),由于股价需要进行修复乖离率过大,而会自然的向该均线靠拢以修补与该均线之间的乖离率。就会产生“靠线”现象。一般在上升运行中时“靠线”动作是用回打和横震方式完成,在下跌运行中时“靠线”动作是用反抽和横震来完成。“靠线”是均线对股价的一种内在吸引作用的体现。也是股价对自身极端攻击动作的一种自我修复。一般来讲,“靠线”之前,股价必然有“脱线”现象的出现。“靠线”动作是靠拢到强支撑(或强压制)均线后,就会继续原有的攻击方向,主力的洗盘、震仓手法常常在其过程中出现。
十.“八爪线”
  顾名思义,就像爪子张开一样的两条均线。一般在股价上攻(或下跌)过程中,由于股价短线攻击比较急促,而对均线形成拉动作用,在这种拉动(《扭线原理》中称之为“拉线”动作)做用下,均线系统(特别是短期均线系统5日和10日、21日)会随之上升形成攻击状态。但由于估计是短时间里攻击比较快,5日线上升快而10日线上升速度慢,就会容易出现“八爪线”现象。这也是一种均线之间“乖离率”加大而造成的结果。因此,在出现“八爪线”之后(一般股价此时还会伴随有“脱线”现象),股价就必然在短线出现一个回落(回打)动作来“消化”此种“乖离率”现象。所以,股价就会出现向均线靠拢而产生“靠线”动作。当这种“乖离率”缩小修复后,股价好可以继续原有的攻击。
  但实战中,在一些顶部、高点、底部、低点等扭转点处,也经常会出现“八爪线”现象。
  如果你随手拿过来一张股票图,仔细看,就可以在上面发现,上面有很多个“八爪线”,并且在几乎每个攻击波段中(无论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都会找到“八爪线”,特别是一些比较明显的高点、低点、顶或底的位置上。
  这是因为每当股价冲击出高点(顶)或低点(底)时,股价短线大多均会出现一次加速攻击动作而造成的结果。
  所以,此种均线形态在市场运行中非常普遍见到。但又往往被很多人在实战中所忽视。
  因此,在实战中,要牢记“八爪线”的均线形态。当某股加速上攻出现“八爪线”的时,不可追高,否则,容易出现刚买进就被套,因为“出现八爪线、股价必靠线。---《扭线原理》”。
  而当某股短线下打过急,也出现“八爪线”现象时,短线就不易再杀跌了,可以在后面的股价回升起来“靠线”时,逢高择机出局。
  还有一点:“八爪线”不仅仅会发生在5日与10日两线之间,也会发生在任何参数相邻的两线之间,也会发生在两均线系统之间(比如短期系统与中期系统,中期系统与长期系统)。因此,要活用。
十一.“护航线”
  简单地讲,在波段趋势发展过程中,始终会存在着一条均线对本次波段趋势的延伸起着非常重要的“护卫和支撑”作用。在整个波段趋势没有结束之前,股价是不会击穿该条均线的。这条均线就是“护航线”。从理论上讲,“护航线”的设定主要以个股自身不同的运行情况来确定均线周期。也就是讲:不同的个股运行轨迹,会有不同的“护航线”存在。比如:有些个股的护航线可能是48日线,而有些个股的“护航线”可能则是89日线,甚至有些个股的护航线是144日线。但一般情况下,多数个股的“护航线”都会趋同于48日均线。所以,48日均线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标准“护航线”,但要记住实战时可以先用48日线测试一下,如果48日线在股价稍微出现大的波动震荡时就经常被击穿,那么,则要灵活的重新设定“护航线”的周期。要分清楚,在“护航线”的上面还有一条“护盘线”的存在。护盘线多为21日线,有些个股也会是48日线来充当。“护盘线”与“护航线”的不同之处是,“护盘线”只是“维护、支撑”着股价的较短波段的攻击周期;而“护航线”一般则是“维护、支撑”着股价整个从底部到顶部的中期以上趋势的运行过程。
  这条48日均线(护航线)的起源来自几个方面:
  1.是源自最本质的“波浪理论”中的价格趋势演变路线。我们知道,股价在向前运行中的“理论角度”是45度。但实际中的股价运行角度是以45度为中轴线延伸线,上下大幅波动行进的。有些时间(当运行趋势变强时)是始终运行在45度之上,那么此时的45度理论角度延伸线就成了次股价回调的支撑线。而有些时间(当运行趋势变弱时)是始终运行在45度之下,那么此时的45度理论角度延伸线就成了每次股价上攻时的压力线。还有一种是股价沿着45度理论角度延伸线上下小幅波动运行。但此种运行方式不能够持久。且人为的因素较多。一般出现此种股价运行形态,可判断为“人为造势或为某种目的”而做出的一种“违背股价自然运行规律”的结果。
  “护航线”的产生就是“为了锁定股价的强势运行波段而设立一条始终高于45度理论角度延伸线的均线。”
  2.是源自我国目前证券常用的标准证券交易软件版(乾隆系统)的最小单位K线版面数字48根K线为参考数值。其实也是我们每天交易时间的数字值(每天交易4小时*60分钟=240分钟。240分钟/5分钟(最小分时图)=48。也就是说每天标准交易48根5分钟K线。)144根是3天的交易最小K线单位。
  3.是源取自于“神秘数字”中的144这个中期数字。144/3=48。
  4.是源自于我们国家的每个月的有效交易日(平均每个月为24个交易日左右)。24日*2个月=48日。也有人用72日(3个月的季交易日数)代替60日线。
  所以,48这条均线的理论切合点很多。更主要的是他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多符合目前股价变化演变趋势的特点。我将他设定为标准化的“护航线”。为什么是“标准化护航线”?是因为护航线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每只股票或每个指数的,每个波段演变趋势,都会产生或存在着一条“符合自己趋势演变”的“护航线”。这需要你自己去发现和设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股有千种,主力介入点,主力控盘手法,公司历史筹码,历史事件,技术演变,目前公司基本面环境,股份结构,在市场上吸引资金的热点或非热点....等等方面都有自己特定的原素左右着该公司股价目前阶段的运行演变程序。所以,我将48日线作为一条标准化“护航线”只是给大家一个“标准参考线”。你可以先用这个“标准线”来检测你所持的股票目前的运行状态,然后通过调整均线数值来寻找出这只股票真正的“护航线”。
  我们要打破千种股票用一条线的那种“过去”的思维定试。要“与时俱进”,要树立“个性化”个股技术模式。这样才更符合目前股市技术发展变化和主力新的个股技术控盘的步伐以及我们个股技术跟盘的需要。
  21日均线是“护盘线”。48日均线是“护航线”。89线和144线两线组合起来看,形成的是一条“护航带”(一般中期调整的强有力的支撑带)。这些均线周期都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标准线”而已,实战时不可过于“死板”应用。因为你手中的某只股的护盘线和护航线可能就是30日和60日,因此,这讲的是一种股价与均线在实战中的技术规律的运用,而不是某个周期参数的僵化套用。
十二.“护盘线”
  护盘线一般多以21日均线为准。有些个股的护盘线也许是30日均线或其它周期。但顾名思义,护盘-----就是指“维护和支撑”股价的短期盘面运行状态。我们知道,股价在短期波段的上行或下行运行时,在这个短期波段没有结束前,股价由于需要保持自然而顺畅的攻击角度和速度,就自然的形成一条呈45度-----65度的方向延伸。而在均线系统中(一般情况下)只有21日均线最为贴近这个角度形成短期的支撑或压力。(当然30日均线也可以作为一种备选线)。再加上主力的筹码的短期换手规律一般都在1个月左右控制。在自然角度和主力控盘的双重作用下,短期的攻击趋势一般都在21日均线上面(上行时)或21日均线下面(下行时)进行。因此,21日均线就成为了一条标准意义上的“护盘线”。股价一旦有效击破21日均线护盘线,则意味着短期的这个攻击波段的结束。在形成下一次攻击前股价和短期均线系统(比如5日、10日、21日这三条均线)需要有一个重新梳理的过程。从股价运行方面来讲,护盘线比护航线更贴近与股价,但又给予股价一个相对小的波动震荡空间,再股价攻击运行中,主力操盘手会充分利用这个震荡空间来进行一些既不改变股价运行趋势、又可以清洗盘面跟风浮筹的技术动作。不管是用“震、洗、跳、甩”等手段,一般都会在护盘线位置结束。
  还有一点很重要:护盘线被股价有效站稳或击穿,均是股价将发生“扭转”动作的第一个重要信号。思维、心态、等都要进行一次调整才行。比如在高位见顶时,或是低位见底时。所以,任何情况下,21日均线被击穿时,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
  十三.“护航带”
  护航带一般情况下是由89日和144日两条均线组成的,两线之间的空间地带称之为“护航带”。护航带一般是支撑(压制)股价和“短、中期”均线系统进行趋势性的波段攻击时的趋势延伸支撑(压制)带。因为89日和144日均属于中期性质的均线,将该两条线组合起来使用对于股价的中期支撑和压制作用就很明显。股价在主力控制筹码换手和股价中期趋势的运行时,一般都不会有效击穿该护航带。中期性质的波段调整或攻击的支撑或压制区域均在此地带。其内在原理是市场里的筹码中期性质的换手大多沉淀在此区域。一旦股价有效击穿该区域地带,则意味着市场中期趋势的彻底改变。89日和144日两条均线共同组合而成的“护航带”是一般意义上的标准周期均线带。根据不同个股的运行个性化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均线周期时间调整。以更“贴近”实战为主。
十三.“轨道线”
  “轨道线”:一般是指距离股价最近的2条短期均线(比如通常用的5日.10日线),在趋势运行中形成的一条通道。像火车轨道一样,所以称为“轨道线”。由于实战中,此线组合运用比较多,也可以做为监控股价运行的一条短期“攻击通道”线。(注:也可以参看“攻击通道”篇章)
  轨道线的出现第一可以判断为主力“控盘运做”的典型表现。第二可以判断为该股价的运行趋势会有一段时间的持续性。股价在沿着“轨道线”运行期间,主力的“震仓和洗盘”动作大多会时间持续较短。而不会轻易破坏该通道(轨道)的延续性。“轨道线”是一种持续运行能力比较强的攻击均线形态。
  通常轨道线运行期间,量会保持不大的变化。股价出现短时间的加速攻击或量放大现象时,主力多会采用横向震荡几天,一旦股价靠近或碰到5日、10日均线时又会再次发力攻击。而5日和10日均线一般不会发生“交叉”,继续形成轨道运行。轨道线代表着该股价的“短期强势攻击状态”。而中、长期均线形成轨道线则代表着股价的“中长期运行状态”。
  要打破轨道线的运行是比较难的,股价必须有连续强大的放量扭转动作促使5日和10日两线交叉封闭轨道、或先加速脱离“轨道线”形成“脱线”、“八爪线”等动作现象,之后扭转连续穿过轨道线直接去攻击21日均线才可以使轨道线(两条线)相交叉封闭该轨道。
十五.“交叉线”
  (因为关于“交叉线”在实战中比较复杂,附图也比较多,书上均有原理性的附图。此处就一一不贴出了。)
  “交叉线”:一般较为多见到。但大多数人只是从“死叉”和“金叉”来做简单判断。实际上,均线发生交叉的内在原理是很复杂的。均线交叉的出现代表着不同时期筹码成本和价值的相互抵消,以及新的换手成本和价值再产生的一种重大变化现象。
  所以,每当发生均线交叉现象时,就必然会产生股价的震荡或着运行方向的转变。
  不同的均线发生交叉都会产生震荡或方向转变。但由于不同的均线交叉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而会造成不同的变化结果。比如:5日线与21日线形成交叉和5日线与48日线形成交叉,或者21日线和48日线交叉,48日线与89日线交叉……等等,都代表着股价运行周期的转变和运行趋势的转变。这种转变往往会成为整个大的股价演变中其中的一个“扭转点”。这种“扭转点”的发生恰好是某一时期里的筹码成本和另一个时期里的筹码成本形成换手后,又产生出新的筹码换手成本的一种表现。因而,才会有股价的“压力区域”和“支撑区域”的出现。
  股市里的筹码是不断地流动换手的。所以,这种“循环性的流动换手就成为了股市波动发展的原始内在本质。”而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均线的延伸和交叉。均线的延伸是股价简单运行的代表。而均线的交叉是股价复杂运行的代表。也可以理解为简单运行要发生转变的典型信号。
  又比如:两条短期均线发生交叉,意味着只是筹码短期性质换手的运行转变。而两条中期均线发生交叉,则代表着筹码中期性质换手的运行转变。一条短期均线和一条中期均线发生交叉说明短期筹码的换手运行已经转变为中期性质的筹码换手。一条中期均线和一条长期均线发生交叉则说明中期筹码的换手运行已经转变为长期性质的筹码换手。但一般来讲------如果短期筹码换手要转变为中期性质的换手,或中期性质的筹码换手要转变为长期性质的筹码换手,由于两个时期的筹码换手的周期间隔较长。就会出现反复几次交叉后才会“形成转变”的特点。这样,就产生了“回抽”,“反抽”,“加速”,“反弹”,“平台震荡”,“震仓,洗盘”,等等较为复杂的股价运行现象。
  均线的交叉现象是均线运行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技术动作。特别是在趋势性行情的攻击动作中,出现的交叉线就更为重要。下面我们对攻击行情中的交叉线做个了解:
  1.“上攻交叉线”:
  上攻交叉线----是指在上攻趋势阶段中,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均线进行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交叉线。
  这种均线的交叉现象,一般是和股价的回落整理同时进行的。也是主力控制股价进行震仓,洗盘,消化浮筹等技术动作的一种表现。
  这种均线的交叉现象,往往并不破坏上攻技术趋势的延续性。只是在出现交叉现象时,由于受到股价短时间的大幅波动等盘面的影响,会使大多数人在恐惧和担心中做出错误的“后期股价运行方向的判断”,事后又追悔莫及。这是因为人们太过于倚重表面化地实盘技术变化。
  对于当在上攻趋势阶段里出现这种交叉现象时,分析和判断主要倚重于两点:
  A.均线与均线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
  B.两条均线出现交叉时,下面的一条支撑均线是否依然保持着坚挺的向上运行状态。(而这条起支撑作用的均线往往是在上攻趋势阶段里具有重要作用的均线之一。)
  还要补充一点。当均线出现这样的交叉现象时,不要以股价的上穿或下穿现象作为主要判断依据。而是应该以均线与均线的相互击穿和支撑作为分析和判断的重点。才可以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比较最简单的例子有两个:
  A.两条均线并没有发生交叉,只有股价短时间击穿了两条均线,而两条均线只是相互靠拢但并没有发生交叉现象,这往往只是主力控制股价的短线“震仓动作”表现,并不改变股价的攻击方向。
  B.在股价短线回落的带动下,5日均线主动下穿了(交叉)10日均线,但之后很快又回到10日均线之上,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10日均线始终保持着坚挺的原有攻击状态。那么,股价在短线回落震荡之后,还会再次继续原有的攻击趋势。
  2.“下跌交叉线”:
  下跌交叉线----是指在下跌趋势阶段中,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均线进行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交叉线。
  这种均线的交叉现象,一般是和股价的反弹反攻同时进行的。也是主力利用股价和均线的技术乖离现象和超卖现象进行出货或回补等技术动作的一种表现。
  这种均线的交叉现象,往往并不破坏下跌技术趋势的延续性。只是在出现交叉现象时,由于受到股价短时间的大幅波动等盘面的影响,也会使大多数人在急于抄底或以为机会又降临而做出错误的“后期运行判断”,事后懊悔不已。这是因为人们太过于表面化地看待技术变化。
  对于当在下跌趋势阶段里出现这种交叉现象时,分析和判断主要倚重于两点:
  A.均线与均线之间的相互压制作用。
B.两条均线出现交叉时,上面的一条压制均线是否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向下运行状态。(而这条起压制作用的均线往往是在下跌趋势阶段里具有同样重要作用的均线之一。)
  还要补充一点。当均线出现这样的交叉现象时,不要以股价的上穿或下穿现象作为主要判断依据。而是应该以均线与均线的相互击穿和压制作为分析和判断的重点。才可以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十六.“飞龙线”
  “飞龙线”:顾名思义,就像一条飞腾起来的龙,龙身蜿蜒,但龙头始终向上扬升。“飞龙线”是一种比较强势的在带有明显趋势波段特征的攻击性均线组合。
  特点是:5日(和10日)与21日线组合而成。5日(和10日)线为蜿蜒向上的延伸线,21日线为坚挺向上的支撑线。在整个趋势性波段的攻击中(一般这种波段攻击至少持续2、3个月。有时,可以连续攻击长达半年以上),5日线与10日线会形成3次(或以上)的交叉现象,但5日不会与21日线发生聚合或交叉现象。21日线(“护盘线”--《扭线原理》)一直形成比较强的支撑和上攻姿态。因为这是边震荡、股价边上移而完成,所以,属于强势震荡攻击动作,也可以理解为强势洗盘洗盘性的攻击行为。同时在MACD指标上也有一个典型特点:指标是“飘”着走的,很少会在攻击过程中回打到O轴。
  具有“飞龙线”特征的个股基本上都是大牛股居多。因为这些个股几乎是沿着21日“护盘线”连续几个月以上的攻击,股价上涨幅度很大,或者巨大。
  持有该类个股的股民大多数在震荡攻击过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具有“飞龙线”特征的个股,每天的攻击幅度在大部分的运行时间里都比较小(或很小)。而很多人会因为“心急”而在中途放弃该类股的持有。但具有“飞龙线”特征的个股,基本上在运行到后期时,会出现明显的加速动作,有些个股的“加速段”升幅就会高达100%以上。
  而如果你回头再看该类股的整体形态时,就会发现一个很典型的特点:攻击形态比较简单。涨幅空间很大.
但在实战中有些个股开始启动运行阶段,与“飞龙线”的技术走势非常相似,但在中段就会出现5日与21线交叉的现象,而只有一小段具备“飞龙线”的技术特征。或者在中间运行中的某个阶段比较像“飞龙线”特征。这都属于“小飞龙线”现象,要和整体比较大的“飞龙线”个股形态加以区别。
“飞龙线”(补)
  再讲“飞龙线”!
  因为近期不断有人在询问关于“飞龙线”在实盘中的技术把握点。今天再补充讲讲“飞龙线”。已经有《玩转移动平均线:扭线原理及实战应用》一书的朋友,可以将此文做为书中关于“飞龙线”部分的补充讲解。
  飞龙线,一般以5日、10日和21日三线。21是支撑线。5、01两线必须始终在21线上运行,5.10两线如果走的简单,不经常出现死叉,就最好,但k线始终是贴线之上走的,一般不脱线。小K线多,量稳定。加速时才放量。
  就比如002085万丰奥威,自3月18日5日、10日穿上21日线后,到现在该两线一直是在21线之上运行,期间4月9日、4月27日两次股价K线击破21线,但5、10两线并没有击破21线。这两次也出现了短线拐点拉起来,这就是“价穿线不穿、拐点必出现”的技术现象。特别是自5月6日开始到现在的这一段运行,就是典型的“飞龙线”+“攻击通道”特征。期间K线股价基本都是贴线走的,5、10两线的走的比较顺畅,两线之间距离保持稳定,也就是“攻击通道”保持稳定,但没有出现连续加速攻击,直到6月5日开始出现加速动作。
  加速动作出现时,量会持续明显放大,K线实体也拉长了。
  在“飞龙线”运行过程中,介入点会出现很多个,一般主要抓出现回打、缩量站10日线的时候为最佳。期间也偶尔会出现回打到21线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属于偶发,不能够做为标准来定性。如果偶尔抓到了,当然好。
  还有,注意一下指标MACD,在“飞龙线”没有加速前的运行状态,也是比较稳定的,缓慢上升。加速动作时,指标也会明显加速。
  卖点的把握,一般在连续加速攻击动作出现以后,注意脱线、有时也会有“八爪线”出现、还是就是跳攻动作(出现缺口),等这些技术乖离加大的现象后。如果出现冲高回落动作,60分上出现顶背离,等技术信号后,均可作为卖出信号加以判断。又比如002212南洋股份,在加速攻击以后的4月15日出现冲高回落动作,因为当天没有站稳2/1处价位,就已经可以作为卖点判断,次日16日再次冲高回落动作,还是没有站稳2/1价位,就已经是连续两天攻击遇阻的表现了。即使晚了一步,那么,17日的低开反起,再下打收,就更加表明短线攻击遇阻,攻击力的下降。从16、17两天的缩量想象,和60分图上出现顶背离现象均是可以做出卖的判断的。
  本次行情中,有很多股均具有典型的“飞龙线”特征。如:002249、002212、600857(今年1月到4月也走的是“飞龙线”)、000760、000806(3月到5月)、600783(去年11月到今年2月)、002059等等,我就不一一点了。
  注:“冲高回落”动作卖点测算标准:以前一天的收盘价为“假设”最低价+当天最高价,再除以2,得出的数字,就是一个当天的强弱判断价位,也就是“2/1价位”。当天如果站稳在此位置之上,还可以观察次日的走势再决定卖。如果不能够站稳在此价位之上,当日就可以择机卖。另外----次日如果低开反弹之后,还是不能够站稳在此价位之上,也是判断卖的标准。
十七.“顺势起(顺势下)”
  顺势起:是“牛铃线”(上攻型)的形态中,其中的一个单一的技术攻击动作。因为上面的均线是顺着下面的支撑均线,在股价的带动下,顺势被拉起的。所以,称之为“顺势起”。这个技术动作也是攻击动作中最原始的三个规律性技术攻击动作之一。“顺势起”的特点,是股价、5日、10日、21日、等均线,已经穿上了中期均线了,中期均线此时多为平走、支撑状态,在股价启动攻击时,已经开始形成多头排列的迹象,股价基本是以沿均线上攻的,有典型的“顺势而起”的特点。成交量也会有顺势而放大的现象。
  “顺势起”时,以均线为参考,可以择机抓机会点。
  顺势下:是“牛铃线”(下跌型)的形态中,其中的一个单一的技术攻击动作(也是“顺势起”的反向动作形态)。原理和顺势起一致。只是一个是向上攻击拉起时的技术动作;一个是向下攻击开始时的技术动作。“顺势下”时,短期均线系统在破位中期(此时中期均线已经为平走、压制状态)后,股价与5日、10日、21日等线顺势向下攻击运行。是典型的“顺势而下”的特点。“顺势下”出现时,应尽早规避出局规避风险。
二十五.“ 回震 ”
  回震:这是向上攻击组合动作中的一个技术动作。回震的目的是为了“震出跟风获利的浮筹”。就是一种震仓动作。(而回抽是一种突破之后的确认动作,两个动作的目的不同,手法也就有了差异。)“回震”的技术动作基本上都出现在攻击组合动作中。比如,先攻、再震、再攻击;或者边攻、边洗、边震结合运用;或者每震一次就加速攻击一次等等。所以说,主力攻击中的技术动作总是组合的变化和运用着,很多人总是踩准一步,又踩错一步的现象经常发生,就是与主力把多个技术动作组合起来运用有很大的关系。
  “回震”动作只发生在上攻阶段中。特别是多发生与突破新高之后,以“震仓”手法清洗跟风盘和浮筹,也具有化解短线超买或“八爪线”的作用。
  上攻阶段中的“回震”动作与下跌阶段中的“回抽”动作在技术形态上有类似之处,但两个动作的目的性却有很大的差别。“回震”也有确认突破的目的,但主要以“震掉”浮筹为主。“回抽”则主要是确认向下突破、破位的目的。
二十八.“先震后洗攻”
  先震后洗攻------就是股价在趋势性攻击阶段过程中间,由三个技术动作结合起来,而组合成的一套完整的震仓、洗盘、再攻击的技术演化过程。在完成这套技术动作的整个过程中,均线系统中会有一条“支撑线”始终在起着关键的作用。从震仓时的支撑,到最后洗盘动作结束时,再次攻击起来前的支撑任务均由该条均线完成。(“先震后洗攻”属于《玩转移动平均线:扭线原理及实战应用》上篇第三章“均线实战的三十五种基础技术动作”其中的一个技术动作)
  技术动作分解:
  1.在短线一个加速攻击动作之后,先出现一次向下打的震仓动作,然后在拉起来到前高点(或出现新高);
  2.之后,形成横向的洗盘动作,洗盘期间以量逐步缩小为主。均线系统在洗盘中形成逐步聚拢状态,下面会有一条支撑均线(就是前面震仓时打到的支撑均线)逐步上移,也加入聚拢窗口。注意:这些均线不可以靠拢太近,就会形成向上攻击动作。
  3.展开新一波的攻击动作。
  “先震后洗攻”在整体运行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个技术动作组合进行时,有时会是在技术性背离现象中进行。所以,在遇到此种技术形态时,要结合整体的市场状态,和其他周期的均线系统状态综合来分析判断是不是“先震后洗攻”形态。或者是一个真正的“背离顶”的形成。
  这个形态的判断比较复杂些,有时,刚开始时比较像“先震后洗攻”的形态,后面又演化成了“强势震荡的双震动作”(就是把第二个洗盘动作,变化为了第二次震仓动作再下打一次,然后快速拉起来,支撑均线依然是前面第一次震仓时得到支撑的那条均线。)来化解这里的“背离顶”。
二十.“缓攻(缓跌)”
  缓攻(缓跌):就是指股价或者均线在攻击的时候,比较缓慢、平和、不剧烈、大多由中小型的k线密集排列进行的一种攻击状态。
  这种状态多出现于股价小幅的震荡盘升或震荡盘跌阶段里。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边攻击、边积蓄多头或空头能量的蓄势期。基本上攻击的角度都会小于(或最多等于)45度的攻击斜率。
  缓攻动作中,一般会沿21日或48日的支撑线缓慢攻击,看似涨幅缓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的涨幅空间也不小。
  缓跌动作中,一般也是受21日或48日线的压制在缓慢下跌,此种下跌动作,极易迷惑持股者和套牢盘的心理,由于下跌导致缓慢,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套牢幅度。缓跌动作期间的每次反弹基本上都可以作为择机出局避险的机会点。
  二十一.“强攻(强跌)”
  强攻(强跌):就是指股价或者均线在攻击的时候,始终保持在大于45度的攻击斜率之上进行。这种攻击状态多出现于股价已经明显的转强形成阶段性强势攻击(强攻或强跌)。这种攻击状态的时间延续性很强。也是理论上最标准的攻击状态。所以,股价和均线之间的乖离率始终保持着合理的差值。在这种运行状态没有被打破之前(比如股价加速进入急攻状态),这种攻击趋势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强攻(强跌)动作,一般发生在缓攻(缓跌)动作之后较为多见。也是股价内在攻击力量、角度、速率等明显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的技术变化现象。
  强攻动作中成交量会有较为明显的放大现象。强跌动作中,则有时会有明显放量现象,有时不一定会有,原因是强跌动作中,市场中的观望盘明显会增多,套牢盘由于股价下跌较快,也会出现观望的现象,从而造成成交量没有明显放大现象。但如出现此情况,则要警惕,在强跌动作和短线反弹整理之后,会出现急跌动作,而增强套牢盘的恐惧心理,就会在急跌中出现明显放量杀跌的现象。
二十二.“急攻(急跌)”
  急攻(急跌):就是指股价或着均线在攻击的时候,是一种比较急促、迅速、甚至多带有“跳跃动作”的一种快速攻击状态。这种攻击状态多出现于股价连续性急攻(急跌)状态时。由于股价连续性的加速急攻,均线攻击角度基本上都会大于70度的攻击斜率。这种攻击角度是最强的。但也就是最大的一个攻击角度。不可能有比这个角度更强的均线攻击角度了。所以,这种攻击状态出现后,只有一个结果:攻击一旦结束,本次阶段性攻击行为也就结束了。股价和均线的运行趋势也将发生阶段性的扭转现象。
  在急攻动作中,需要密切紧盯几个方面的技术信号:
  1.连续脱线,一般如果连续脱线超过三天了,就要特别警惕。
  2.长上影现象,特别是在放量、脱线的情况下,出现长上影现象(就是冲高回落了),都要作为警惕信号。
  3.几个分钟图上的顶背离现象,有时,60分上没有出现顶背离现象,而30分上出现了,那么,在股价急攻中,要考虑到由于股价上升较快,60分图上没有出现明显的顶背离信号是一种正常的迟钝现象,而一般30分上出现了的话,就可以作为择机减仓、或出局的警告信号。此时,60分上的顶背离信号,多会发生在RSI指标上,而MACD指标就迟钝些,没有信号出现。
  在急跌时,将上面的几个技术信号反过来以寻底的方式来用,就可以。但有一点,急跌之后出现的底,并不一定就是比较大的底,也可能只是一个反弹阶段的开始。是不是中期(或以上)性质的底部?还要结合日、周等图以及底部的扭转动作来做综合分析判断。
二十三.“ 洗攻 ”
  洗攻:是在一连串强势的攻击动作中,其中的一个变形攻击的技术动作。它的特点是会在保持短线的均线攻击通道的前提下,股价进行着一种边清洗浮筹、边强势攻击的技术动作。“洗攻”的技术动作一般在两条攻击通道均线相互靠拢靠近时即结束,而转入继续加速攻击运行中。“洗攻”出现时,一般均线系统的变化不是很大或很明显,但股价k线和量的波动变化会明显大于均线系统。“洗攻”的本身就是两个技术动作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以,在实际中,它的复杂性要大于那些简单的技术攻击动作。“洗攻”出现时,是很容易使人做出“误判”的,因为它很像“攻击遇阻或乏力”的技术表现。但恰恰此时要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就是密切注意均线系统,特别是短线攻击通道是否始终保持着。
  洗攻动作,只发生在向上攻击的过程中。在下跌趋势中,与“洗攻”动作相对应的是“横盘下”动作。
  洗攻动作,在短线股价处于强势攻击过程中时,主要关注的是5日与10日两线。在中期性质的攻击波中,也可以注意10日与21日两线形成的“洗攻”动作,或者,21日与48日两线形成的“洗攻”形态。更长的攻击周期中,还可以注意看48日与89日两线形成的“洗攻”形态。但两条线的周期越大,则是以“洗攻”形态来判断,而不是以短线的“洗攻”动作来判断。这一点要有区别。
二十四.“ 回抽 ”
  回抽:也是一个技术动作。主要指股价的回抽。但有时候,也可以在均线系统的“突破”波段里看到均线的回抽动作。
  回抽,就是股价突破某个“压力、阻力、支撑”等之后的一个带有“确认有效突破”的短时间股价回转的技术动作。回抽的技术动作特点是,比较快,时间持续短,一般回抽到“压力、阻力、支撑”等这些被突破的位置处上下就结束而返回。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回抽动作在突破动作之后只出现一次,因为突破区域一般都是敏感位置,股价大多不会过久的停留。
  “回抽”动作只发生在下跌阶段中。并多发生在顶部构筑完成之后的破位下跌之后,或下跌阶段中某个震荡平台破位下跌之后。回抽动作是一次破位之后的股价快速回抽确认前面破位动作的动作。
  与“回抽”动作相对应的动作,是上攻阶段中的“回震”动作。
二十五.“ 回震 ”
  回震:这是向上攻击组合动作中的一个技术动作。回震的目的是为了“震出跟风获利的浮筹”。就是一种震仓动作。(而回抽是一种突破之后的确认动作,两个动作的目的不同,手法也就有了差异。)“回震”的技术动作基本上都出现在攻击组合动作中。比如,先攻、再震、再攻击;或者边攻、边洗、边震结合运用;或者每震一次就加速攻击一次等等。所以说,主力攻击中的技术动作总是组合的变化和运用着,很多人总是踩准一步,又踩错一步的现象经常发生,就是与主力把多个技术动作组合起来运用有很大的关系。
  “回震”动作只发生在上攻阶段中。特别是多发生与突破新高之后,以“震仓”手法清洗跟风盘和浮筹,也具有化解短线超买或“八爪线”的作用。
  上攻阶段中的“回震”动作与下跌阶段中的“回抽”动作在技术形态上有类似之处,但两个动作的目的性却有很大的差别。“回震”也有确认突破的目的,但主要以“震掉”浮筹为主。“回抽”则主要是确认向下突破、破位的目的。
二十六.“ 横盘下 ”
  横盘下,是出现在下跌阶段中的一个技术动作。它的特点与上涨阶段中的“洗攻”技术动作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洗攻”发生在上涨阶段中,而“横盘下”发生在下跌阶段中。“横盘下”的动作中的均线系统,特别是短期均线通道,是始终保持着的,主要是股价在前面下跌之后的一个比较短时间的横盘动作连着后面的继续下跌动作。两条通道均线相互收缩靠拢但不交叉,就又开始新的下跌攻击动作。“横盘下”只是股价连续下跌动作中的一个“短时间的缓冲”动作。
  “横盘下”动作,只发生在向下攻击的过程中。在上攻过程中,与“横盘下”动作相对应的是“洗攻”动作。
二十七.“ 破位震 ”
  破位震,是指在向上攻击过程中,出现的股价回震动作比较大,往往股价回震时会击破下面的攻击支撑均线而形成破位。短期均线系统中的两条通道线,此时会发生相互交叉现象。但下面的第二条均线始终保持着坚挺的支撑作用。这种“破位震”的技术动作常发生在前面股价攻击比较快速和凶猛之后,两条通道线之间的距离也拉开出现乖离率,股价和均线都需要一个“回收”的过程时。“破位震”由于会造成两条通道线的交叉现象出现,所以,这个技术动作的持续时间会比一般的震仓动作要长一些。有时也是股价即将见顶前的一个技术动作。一般情况下,出现“破位震”的技术动作后,股价再次向上攻击起来,就要密切注意股价是否有短线攻击见顶的可能性了。
  “破位震”动作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短线震仓中,应注意,只有5日线下破21日线,而10日线一般不会下破21日线。
  “破位震”动作,多发生在向上攻击的过程中。预期相对应的,向下攻击过程中的是“反弹下”动作
二十八.“先震后洗攻”
  先震后洗攻------就是股价在趋势性攻击阶段过程中间,由三个技术动作结合起来,而组合成的一套完整的震仓、洗盘、再攻击的技术演化过程。在完成这套技术动作的整个过程中,均线系统中会有一条“支撑线”始终在起着关键的作用。从震仓时的支撑,到最后洗盘动作结束时,再次攻击起来前的支撑任务均由该条均线完成。(“先震后洗攻”属于《玩转移动平均线:扭线原理及实战应用》上篇第三章“均线实战的三十五种基础技术动作”其中的一个技术动作)
  技术动作分解:
  1.在短线一个加速攻击动作之后,先出现一次向下打的震仓动作,然后在拉起来到前高点(或出现新高);
  2.之后,形成横向的洗盘动作,洗盘期间以量逐步缩小为主。均线系统在洗盘中形成逐步聚拢状态,下面会有一条支撑均线(就是前面震仓时打到的支撑均线)逐步上移,也加入聚拢窗口。注意:这些均线不可以靠拢太近,就会形成向上攻击动作。
  3.展开新一波的攻击动作。
  “先震后洗攻”在整体运行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个技术动作组合进行时,有时会是在技术性背离现象中进行。所以,在遇到此种技术形态时,要结合整体的市场状态,和其他周期的均线系统状态综合来分析判断是不是“先震后洗攻”形态。或者是一个真正的“背离顶”的形成。
  这个形态的判断比较复杂些,有时,刚开始时比较像“先震后洗攻”的形态,后面又演化成了“强势震荡的双震动作”(就是把第二个洗盘动作,变化为了第二次震仓动作再下打一次,然后快速拉起来,支撑均线依然是前面第一次震仓时得到支撑的那条均线。)来化解这里的“背离顶”。
二十九.“震荡蓄势起”
  震荡蓄势起:是一组比较典型的攻击组合形态。
  一般出现在波段攻击中的横向震荡阶段。是在中间起承接作用的。比如:上攻-----横向震荡(出现“震荡蓄势起”)---再上攻。在这个组合震荡形态中,下面会有一条重要的均线始终保持着向上的延伸,和对股价以及其它短均线的支撑力度。这个形态也可以演化为经典的“牛铃线”。而“牛铃线”形态又往往是股价强势攻击之前的基础形态。所以,了解和掌握这个技术形态很重要。
  比如,实战中,某股在震荡攻击一段后,出现横向震荡,缩量洗盘,此时,10日线平走,5日下破10日,但之后,5日并不下破21日线,而再次穿上10日线,放量形成新的攻击。下面的21日线始终保持着强势的向上攻击姿态,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十.“牛铃线”
  “牛铃线”是一种均线攻击的经典技术启动形态。由两条均线组合而成。它也是《扭线原理》中最具攻击力的典型技术形态。它是股价和均线出现扭转攻击时比较常出现的攻击技术形态。这种攻击形态经过大量的实战经验表明,很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攻击波段的初始攻击动作,常会先形成“牛铃线”的技术攻击形态。并且在攻击波段的过程中,每当攻击动作将出现新的加速攻击时,也会常常先出现“牛铃线”攻击形态。股价和均线在形成“突破性攻击”时也经常会看到“牛铃线”的身影。“牛铃线”的攻击力度往往是在各种攻击动作中规律性最强、攻击持续性也最长的启动形态。
  “牛铃线”均线用的参数不需要死用。可以这样讲,任何两条相邻的均线形成“牛铃线”状态,都是可以的。可以是5日与10日,也可以是5日与21日。或者有些股的攻击形态大一点,21日与48日也会形成“牛铃线”的状态来。日线上会出现,周线、月线上也会出现。分钟图上也会出现。“牛铃线”的威力在于均线的攻击状态上,而并不在具体的均线参数上。要活用。市场中有些均线形态是规律性和典型性的,只要记住这种均线形态,复盘的时候,看到了,就要特别重视一下,并重点分析。有一点,要清楚:“牛铃线”基本上都是出现在底部扭转向上开始启动攻击时、或横盘平台结束后的攻击启动动作,或顶部扭转向下的启动攻击时(分为向上型和向下型)。
  另外,“牛铃线”攻击形态,不仅仅只出现在均线系统上,在一些指标中也会出现,比如:MACD,EXPMA的指标当出现“牛铃线”形态时,也需要重视。
  “牛铃线”分为(上攻型)和(下跌型)两种攻击形态。
  1.(上攻型):主要特点是---均线1上穿均线2(支撑均线)后,均线1会在均线2之上先形成“蓄势状态”运行。而不再下破均线2(支撑均线)。最后演化为“顺势起”的攻击动作。
  2.(下跌型):主要特点是---均线1下穿均线2(压制均线)后,均线1会在均线2之下先形成“蓄势状态”运行。而不再上破均线2(压制均线)。最后演化为“顺势下”的攻击动作。
  这个经典攻击形态的威力比较惊人。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三十一.“反弹下”
  “反弹下”的技术动作出现在下跌趋势中。当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加速下跌攻击动作之后,由于市场的技术性超卖现象需要进行修正,股价内在的超跌也需要修复(经常还会伴有“股价脱线”现象发生),同时也会出现两条重要的股价压制性均线也出现了“八爪线”现象,均线自身也需要进行靠拢修复等等。诸多的短线技术同时需要修复的综合影响,就必然会导致出现“反弹”技术动作的出现(通常就会出现“反弹平台”)。但有时“反弹动作”的攻击力度还是比较强的,就会出现股价与短期均线突破压制性均线的现象发生。但这仅仅是一个短暂的突破现象,随后在强大的整体市场和技术系统的压力下,再次开始向下调整。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反弹下”技术动作形态。由于此技术形态中有“突破”压制均线形成两均线交叉的现象,通常会造成市场中很多人误认为股价已经见底。而出现损失。避免的方法最好是当两均线在短期内连续出现两次向上交叉(也就是股价出现两次“向上突破压制均线”)现象时,再结合其它市场因素以及换手量的变化来确定是否见底。因为“反弹下”的技术动作的确也是短线背离底构筑中的一个前半部分技术动作。
三十三.“炸弹坑”
  此形态是一组K线组成。一般不超过五根K线,即先一根中(大)阴线带量打下,然后出现三根(或两根)小K线形成缩量坑底部,再一根(有时两根)中(大)阳线明显带量收回来。总体形成一个U形的“炸弹坑”。此K线组合一般出现在大涨前的启动初期。具体见例图。
日期:2009-09-16 21:09:11
  三十四.“变脸K线”
  先一根中(大)阴(阳)K线;第二天又出现一根中(大)阳(阴)K线,带量收回来。是一种快速诱筹、震仓的表现。均线走势无变化。此K线组合一般出现在拉升启动前或上攻结束时。
  在变脸K线出现后,股价一定要尽快的脱离变脸区域,拉开距离。如果继续在此区域纠缠,很容易形成“双引诱K线”的结果。因为,变脸K线本身就是主力人为做的一个“引诱K线组合”。
  注:变脸K线中前一根K线是引诱K线,后一根是方向选择K线。所以,变脸K线只有一根引诱K线。而双引诱K线就是2根都是引诱K线,是为了打乱惯性思维判断的K线组合,第3根才是真正的方向选择K线。一般此组合多出现在筑顶和筑底时。判断是筑顶还是筑底,关键不在变脸的K线组合上,而是出现变脸K线后向上还是向下快速脱离此组合这个方向选择。判断变脸K线是单根引诱K线还是双引诱K线的最可靠方法,就是看,快速脱离变脸K线组合的那根K线攻击方向。
三十五.“中字K线” (到此,“35种基础技术动作”全部讲完。后面还有“16种技术现象”,一个一个讲。)
  一般经常出现在小的阶段顶(小的阶段底),波段顶(底),震荡顶(底)时等位置。上(下)影线比较长,中间的实体小,像个“中”字,所以,称为“中字K线”。要破此K线只有一个办法,即在“中字线”出现后的两天内,必须用较长阳K线的实体部分“填补”中字线的长上影区域,且要明显带量。在具有“扭转性质”的单K线中,中字K线是最容易成为“扭转”点的K线。所以,要认识并时时注意该K线的出现。
  “中字K线”的原理是:
  1.出现在上攻阶段的时候,说明抛货力度明显加大了。
  2.说明在这个区域里攻击方如果想过去,或者强势接单硬推,或者回落缓冲一下,再蓄势另寻机会攻击。所以,出现中字K线后,2天内如果不用实体阳线填补上影线部分,则会下跌回落。
  另:一般“中字K线”的次日,如果股价总是站不住“中字K线”收盘价以上的价位,比如冲高回落,高开低走,冲上高位盘不住逐波滑落等,盘中就可以考虑先出局为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