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才是真正的旅行 寻找那份遗失的美好

 吴梅枫 2016-06-05

生长在这个年代,旅行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能说走就走的移动行为,虽然在巴黎看到凯旋门时会感到兴奋、在柬埔寨与吴哥窟相遇时会觉得壮观、终于亲眼见到罗马竞技场时会被那种雄伟而感到震撼,但更多时候,我们好像就是在景点前走马看花、忘了关心其背后的歷史、文化意义,因此欣赏时我们心中确实是有各种感受,但却又少了点深刻的冲击与惊嘆,甚至因为在抵达目的地前,我们早已在网路上看过世界各地,因此偶尔也不禁纳闷,当资讯如此丰富、旅行又是如此容易时,也许旅人们或多或少也失去了什么?


我们总喜欢在“观光客”和“旅人”之间做出区隔,那些背着后背包到泰国旅行、或辞去原先工作改做个digital nomad (科技游牧民)的人将自己定义成会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用更深入、更有意义的方式探索世界的旅人,因此这个字眼听起来好像比较高尚,而用传统的方式在主流城市、要跟着地图旅行的人则是成群结队跟着别人身后跑的观光客。


任谁都渴望去相信旅行是种改变人生的经验,即使是对《美食, 祈祷, 爱》一书不屑,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美食, 祈祷, 爱》时刻的人也一样,但是否真的有什么东西让旅行变得更有意义?在印度旅行的旅人真的就比在时代广场的观光客拥有更深沉、更扭转生活的体验吗?


时下社会每个人都在旅行,有了廉价机票和网路上丰富的资讯后,旅行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容易,每个人都是旅人,我们的微博和微信是满满的旅行日记,上面有罗马竞技场、东南亚街头、海边绝美夕阳的照片;我们会去看“30岁以前必去的30个地方”这类的文章然后跑去泰国玩,之后又会阅读“10个泰国必去海滩”和“5种必吃的泰国美食”,因此我们走访了那些海边,把那些食物都给吃了一轮;我们把照片发布在社交平台之上,之后再把去过的地方加到我们的“已拜访国家”清单里,20个国家变成21个,不久后又增加到22个;于是我们变得好会旅行,对世界有着相当程度的认知,然后我们开始考虑是不是要辞掉工作、变卖所有家当、找份能透过网路完成的工作开始过着在世界各地游走的生活。

在还没有普及的照相技术,更别提网络的时代,任何旅行看起来都是充满危险与挑战;反观如今的我们说走就走的旅程已经不是问题,那些早已是主流的旅行目的地,在我们真正抵达当地机场前就已经在无数的电影、照片和明信片中看过它的身影了。所以倘若少了历史与文化知识,景点就只会是无法为你留下太多感受的明信片而已。


当观光客(或旅人们)站在罗马竞技场前一手拿着自拍棒时,他们是否真的有感觉到任何一点惊嘆、钦佩的心情吗?除了发上网络的照片外,竞技场的影像真的有为他们带来深刻的情绪或记忆吗?在停留几天后,有些观光客会说自己已经「Done Rome」了,也不会产生想再回到这里的想法,而那些Bloggers则会写下听起来相当可信的“罗马必去景点、必做之事、必吃美食”,然后一边准备出发到下一个城市,他们也许很享受那趟旅行,但很可能在心里一点也没有惊叹、崇拜、改变人生等种种我们认定旅行会有的感受。


如果一年旅行个好几次,那么兴奋的感觉也会跟着降低,一个最容易的解决办法是不要那么常旅行,待在同一个地方久一点;另外,在出发前先阅读该地的歷史与文化,如此一来等到你真的站在着名的遗址前也更能感受那个当下。好比第一眼看见帕德嫩神庙或圣索菲亚大教堂时,请停下来好好欣赏建筑本身、回想曾经看过的歷史和文化意涵,而不是立刻拿出iPhone;也许你还可以花点时间学习语言和当地人聊聊天,而不是拍拍照就开始在blog上面介绍其实你不真的懂得的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