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以脉验医不可取?

 steventwotwo 2016-06-05

站在专业立场

讲述通俗中医

这是书生第255篇原创文章

中医看病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面色沉凝,话不多说,把手一摆,只从嘴里蹦出一句话“医生,我身上病可多了,你把把脉看我都有什么病?”……

且不说他们具体有什么病,就凭这样的表现就可以先给他诊断出一种病。这种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病家分明在清楚自己身体疾病的情况下单单用脉诊来考验和判断一名中医是否合格是否值得信任。这种病在我国历史悠久至今不绝,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里姑且就先叫做以脉验医病吧。

可能有些人一看就要不屑的说:你不要小题大做了,这多正常啊,中医不就是通过把脉来看病吗?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炼,通过把脉考验一下中医无可厚非啊?

这种想法不是无可厚非,而是太不正常。即便是没有看过中医的人也该知道这么一条常识: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的方法主要就是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这四种。其中的切诊主要就是指脉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脉。中医在说完“望闻问切”这四个字之后往往还会加上一句“四诊合参”。连在一起就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意思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法联合起来综合分析,然后对疾病做出判断从而得出对疾病的诊断。无论是四诊之中任何一法,单独应用都难以准确得出诊断。脉诊只不过是四诊之一而已,需要结合其他的诊法才能进行诊断。中医是通过把脉来看病,但绝不是单单通过把脉来看病。脉诊也是有法可依,有理可据的一种方法手段,可以诊察出身体的很多状况,然而,千万不要随便把它神化了,更不可虚化了。

有些传言仅仅是传言,听信了认真了你就输了,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先得上了以脉验医病,那可不好……

可是,事实中不也能见到某某中医通过把脉就正确诊断出疾病的事吗?其实,这样的事实我也相信,这样的脉诊境界我也向往,这样的追求我也没有停止,只是脉诊意义对于病家来说真的仅仅在此吗?把脉诊病是评断一名中医水平的唯一标尺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脉诊的意义是使医者通过诊脉了解病家气血的虚实,阴阳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以及邪正力量的消长,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为治疗指出方向。诊脉的唯一目的还是为了诊疗,而评断中医大夫水平的唯一标尺就是疗效。当然把脉还有其他的意义,但是它绝不该成为了病家普遍认可的考验医者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还会伤害大夫的感情。试想,会有谁乐意被人无故怀疑呢?而且还是有求助于他的人?

中医自始就崇尚医德,信奉“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孙思邈语)的医训。虽然不会对具体到自己身上“以脉验医”的现象表达不满,可是从情感深处却是难以平和的,毕竟,若去掉各自的身份,大家都是一样的,人之常情,在所难免。

中医有一“哑科”,有的人知道那指的是儿科。因为婴幼儿不能或难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去确切描述自己的病情,大夫面对他们时往往有问难出口。对于成人来说,如果有嘴不去说,都要装个哑巴伸出手来考验中医大夫,那岂不是又多了一个“哑科”?但是这个“哑科”却无法和前者想比,因为前者“哑科”的病人天真、单纯、可爱。

如果仅仅是为了通过把脉来判断一个中医水平高低进而评判他是否值得信任,此法不可行,大可休矣。其他可行的方法很多:比方说事先打听好医者的医术医德,大家都认可称赞,那估计不会有啥大问题;比方说自己以身试法看一看他的疗效,若好则继续;还比方说直接的言语交流,用嘴说出来岂不更好?最好是开诚布公的交流,这是双方增进信任的最好办法,对于诊断和治疗也是最有用最捷径的方式。

信任是诊疗的基石。《黄帝内经》中讲:“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有一层意思就是说,若病家抱着怀疑的态度找大夫看病,那他的病就难有疗效。反过来讲就是如果完全信任大夫,同样的治疗方法,效果会更好。这到底是不是事实?你若怀疑,一试便可知。

自此可以进一步说说“以脉验医”这种病了,病因就是对中医片面的认识,对大夫水平的怀疑。此病防治的办法就是加深对中医的了解,不管是中医文化还是你会遇到的中医大夫。懂了中医文化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点点滴滴加强健康意识。

此外,不同的中医对于四诊的把握及应用也会有不同,有人擅长望诊,有人擅长问诊,还有人擅长脉诊。假如你遇到擅长脉诊的中医,他可能不需要听你多说什么,你只管伸出两只手,准备回答他极少的问题就行了,也不要较真非要嘟哝一大堆话来,你要信任他那就听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