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独秀 与 酒

 黄元章 2016-06-06

 

《寒夜醉成》
作者: 陈独秀
孤桑好勇独撑风,乱叶颠狂舞太空。
寒幸万家蚕缩茧,暖偷一室雀趋丛。
纵横谈以忘形健,衰飒心因得句雄。
自得酒兵鏖百战,醉乡老子是元戎。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1938年,由于日本侵略者相继占领了南京、武汉等

走出国民党监狱不久的陈独秀流寓到了“大后方”重庆,住在重庆近郊的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鹤山坪石墙院。60多岁的陈独秀疾病缠身,显得非常苍老和憔悴。

年轻时的陈独秀却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风华正茂,豪情万丈,和大多数文人一样,也特别喜欢饮酒。

陈独秀流寓到江津后,身体每况愈下,患多种疾病,更不能饮酒。江津是巴蜀有名的酒乡,当地人将这里的白酒称为“江津老白干”,石墙院附近的双石场、五举场、龙门场、白沙场以及江津县城,到处都有生产“老白干”的槽房。“江津老白干”清冽纯正,醇香柔和,馥郁净爽,全国有名。每当陈独秀漫步江津街头或乡场,时不时从槽房内或酒肆中飘出能使半街生香的酒味,他总要深深地呼吸几口空气……
1941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从沦陷区流寓到江津的文化名流聚奎中学校长周光午,国立九中教师何之瑜,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国立编译馆编辑台静农、魏建功等人,为屈原祭日设酒聚欢。他们感叹世事沧桑,对酒当歌,大饮江津老白干,结果全都大醉。


在石墙院闻知此事的陈独秀不由得发出一番感慨。这些人都是他很好的朋友或学生,他们以酒会友,以酒凭吊先人,怎么就不邀请我呢?

他怀着一种伤感和被人冷落、遗忘的复杂心绪写下《闻光午之瑜静农建功于屈原祭日聚饮大醉作此寄之》一诗:“除去文章无嗜好,世无朋友更凄凉。诗人枉向汨罗去,不及刘伶老醉乡。”不久,周光干等人读到了这首诗,才知陈独秀也在江津,便相约专程带着一壶“江津老白干”、鸡鸭等礼物来到鹤山坪石墙院看望陈独秀。

1940年初冬,陈独秀应邀到鹤山坪参加一个农家青年的结婚宴,这是他第一次应邀到当地农民家中“喝喜酒”。见到新郎新娘如此热情,当地人大口大口地喝老白干,陈独秀也忍不住品蘸了一小点,这酒太香了,比他以前喝过的酒爽多了,于是又喝了两杯。“闹洞房”时,他第一次看到了不分尊卑,不分男女老少,全都对新娘乱说一通并动手动脚的“狂闹”民俗场面。

他酒兴和诗兴大发,当场写下了一首《江津乡间闹房酒》的诗:“老少不分都一般,大家嬉笑赋关关。花如解语应嗤我,人到白头转厚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