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格律与对联创作漫谈(之二)

 悟痴 2016-06-06

 对联格律与对联创作漫谈(之二)

齐应凯

对联除了上一篇所讲的六项基本格律要求,须要避免严重违反。另外,项避忌需要注意。

(二)的避忌

1合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字精妙绝伦。汉字的一大特点是:描述精准细腻排他。每一个字(古代以字为词)或者词语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即使是同义字或者词语都有其微妙的不同。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其寓意彰显于此。所以,对联的最大禁忌之一就是合掌。所谓合掌就是上下联词义雷同,内容重复,好像左右手掌相对相合也即同义相对它是对联的大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就是合掌对联本是以最精炼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容,如果合掌,全联不过是半联的意思,岂不是浪费笔墨,浪费了另一半联,浪费读者的时间精力?上下联完全合掌,固然应当反对;基本合掌,部分合掌,也要注意避免。

合掌往往是一味追求工对的结果。如以“岁”对“年”,“四海”对“五湖”,“英雄”对“豪杰”’“华夏”对“神州”等。另外,是由于作者思路不开,只从一个方向、一个方面着想,没有从另一个方向、多侧面着想,即单向思维,缺乏逆向思维、发散思维。

对联合掌并不罕见。如:

九州千古秀;

四海万年春。

秀”、“春”略有一点分别,其余完全同义。

大棚长年绿;

温室四季青。

“大棚”就是“温室”,完全合掌。

奇勋传百世;

懋绩耀千秋。

“传”必“耀”,“耀”必“传”,奇勋”和“懋绩”意思相同,“百世”和“千秋”意思相同,也是全部合掌。

群贤争谱箴时调;

诸彦齐讴警世声。

“群贤”与“诸彦”同义,“箴时调”与“警世声”基本同义,只“争”与“齐”略有分别,仍是全部合掌。

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如:

心色皆空成正道

根尘俱彻证圆通。

此联上下联联义颇为接近,但终究不是同义。

2不规则重字对联特别讲究用字精炼,即便是长联,也应该字斟句酌,不能因长而滥用和随意用字用词。一些千古流传的短联,虽然寥寥数字,却能包容很多内容和深刻的哲理。要使精炼的联句能包容更多的内容,就不能不珍惜每一字,除非技巧和内容需要,否则不要轻易重复用字。重复用字用词的联作简称为“复字联”,连续重复又称为“叠字联”。

重复用字规则:

(1)允许“同位重复”。如果上联(或出句)重复使用某个字时,下联(或对句)必须在相同位置重复使用同样一个字。简称“复字”。例:

春回大地春阳暖;

国至新元国运昌。

上联重复“春”,下联在相同位置重复“国”,合乎规则。

病例:

春回大地春阳暖;

岁至新元国运昌。

下联1、5位用字和上联没有对应,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

另一种重复用字是连续重复,称为“叠字”或“连珠”,也是合乎规则的。例:

岁岁春光好;

家家富路通。

 

曲曲弯弯走路;

堂堂正正做人。

  重复用字能强化思想感情: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出自《清末民国讽喻联集》。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重复用字还能横生妙趣: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朝朝暮暮时时鼓鼓钟钟。(福州西禅寺玉佛阁)

  (2)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允许“异位互重”。

同位重字病例:

春安夏泰人长寿;

秋福冬祥人进财。(“人”属同位重字)

 

且咏清风寻皓月;

不教清风问浮云。

“清风”一词在上下联相同位置出现,和同位重复单个字是一个性质,同位重字、重词都应该力图避免。

作为特例,虚字、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之”字可以重复)

异位重字病例1: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不恨人。(“不”属异位重字。此例下联改为“莫”字即可)

玉女飘飘如天降;

珠花滚滚似玉倾。(“玉”异位重字,应改为“雪”之类的其他字)

同位、异位单个字词的重复是禁忌,但两个字或两个词的“异位互重”作为一种修辞技巧而被联律所允许,又称“换位格”。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室有奇书穷亦富;

胸无点墨富也穷。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

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对联忌用同字相对,如“石”对“石”,“百”对“百”,应当避免。由于对联一个来源是骈文,骈文中有“之”、“于”、“而”等虚字同字相对,对联中也可以有“之”、“于”、“而”等少数几个虚词同字相对。此外,一般不得同字相对。

上联用过的字,一般下联不宜再用。如果错位重用,上下联彼此相对的字应当相同。如李桂梓讽刺送礼风的对联:

小情尚可大包送;

大礼须从小处来。

“小处”,指礼物越送体积越小、越珍贵。上联已用了“小”,下联对以“大”;下联再用“小”,上联必对以“大”。此联是对得好的。

上联在某几处重复使用了某字,下联在相应位置也要重复使用另一字,与某字相对。如明顾宪成所撰的著名的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五处用了“声”,下联就五处用“事”与它相对,非常工稳。

上述两例是有规则地使用重字,可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是写作对联的需要。但是,不合规则地使用重字,却是对联一病。具体表现有三种:

一是同字相对。如:

国泰民安,一岁强一岁;

年丰人寿,一年胜一年。

看似有规则,其实不合规则。此联后半又合掌。

二是重字无对。如:

年复年,年年花香鸟语;

岁增岁,岁岁人寿年丰。

下联重复使用了上联的“年”,应对“岁”,却对的是“鸟”。

三是重字漏对。如:

铁路畅行,快速通行通富路;

列车直达,准时到达到新城。

且不说这副对联的意境如何,单说对仗,上联两次使用“行”、“通”,下联两次对以“达”、“到”,不错。上联两次使用“路”,下联对以“车”、“城”,不合,实际是未对。

写作中长联,容易犯重字无对或漏对,联家有时疏忽,也难避免。如杨度挽孙中山联,下联重复使用了上联的“成”,某省重奖征联的首选联,重复使用了上联的“天”,它们都无适合对应的字。

3、忌同声落脚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亦称“马蹄格”,也即“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

马蹄韵是对联格律中关于平仄对仗规则的一套理论,最早由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并撰写了专著《对联格律》。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是:“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而得名。就是说,对联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据此,五言联上联,下联则相反)的平仄谱(三种形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七言联上联,下联则相反)的平仄谱为(三种形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此规则有两点要求必须注意

一是句脚规则,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某些联意甚佳的长联,句脚安排为“平仄平仄”这样单平仄交替或者单平仄、双平仄均有交替并非绝对不可以。只要联意好,再加句子多、停顿也多的缘故,读起来一般不会产生拗口的感觉,如果每个分句的句中平仄都很考究的话,这样的长联同样能成为佳联!

二是句中规则,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句中平仄安排受句脚平仄安排的制约。句脚平仄有正格与变格之分。通常情况下,把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称为正格,相同者称为变格。变格没有正格铿锵。句中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三种格式。严格按规则的标准格式可称正格,相对正格有所变化者可称变格。

当然,采用特殊手法的对联,其句脚安排可以不依常规。如这副据称是已知最早的押韵联就是各分句都同声落脚: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

4、忌同声收尾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个字(联脚)应当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

5、忌三平尾或三仄尾所谓忌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变成了三仄尾。又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变成了三平尾。

6、忌上重下轻对联忌上联气盛下联气弱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如:气凌衡岳三千丈心托离骚廿五篇。下联弱了些,难以托起上联。

除此而外,对联还要注意克服语言生涩、生造词语的毛病。语言至关重要,一副好的对联,应当用流畅清新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构成动人的境界。可是实际写作中,由于对仗有字数、语法结构、平仄声等诸种要求和限制,驾驭语言能力不强的人,作品中往往削足适履,出现苟简、杂糅、填塞、牵强、生造、晦涩、歧义等病句。如某诗社征联中出现一副联:

陆台隔一水,台北架金桥,中国河山归一统;

民共破重山,共方开宝岛,大华民族定重圆。

上联意思含混,“中国河山归一统”归谁统,不明白。台北集团正谋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他们能架什么“金桥”呢?用词很不恰当。下联意思也有含混不清之处。“民共”,想系国民党、共产党的合称,如此简,令读者难以接受。“共方”,让人听来不入耳。“大华民族”,是典型的生造词。

词语生涩常见,出句征联的对句中尤多。如为了对“铁路畅行”,就有“新国大建”、“华邦大设”、“宏图顺现”等;为了对“商潮滚滚”,就有“民气腾腾”、“学海腾腾”、“富水滔滔”等。用词不准确,搭配不当,也令人感到生涩、别扭。而读者一感到语言生涩、别扭,就难以明白和接受其思想内容,对联的美感也就荡然无存了。

对联内容不相关,短联如:

新年台上演戏;

暑假水边钓鱼。

此联只能说是对偶句,上下联内容不相干。中联如:

焦点,热点,重点,点点皆关国计民生;

足球,篮球,排球,球球都赛水平风格。

此联上下联内容虽有一点关联,但是相距较远。

又如某省的重奖征联(出句征对):

东迎华岳,西接昆仑,南望祁连,北通大漠。越丝绸古道,溯汉武雄风。襟欧亚,射天狼,到此何妨同斟御酒。

尧法昊天,舜承禅让,禹治水患,汤撤鸟罗。显燮理嘉猷,施庙堂铁腕。念台澎,除硕鼠,清时正好共品龙芽。

下联虽然立意严正,措词典雅,但是内容与上联相距较远,与征联主旨无涉,被拔为获奖者第一名值得商榷。上下联内容如果轻重悬殊,即使词语能对仗,也不合乎对联的要求。如:

万仞高峰惊日月;

一株柔柳伴花枝。

一雄伟,一柔弱,严重失调,不能相对。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