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放:劝谏而被流放的问题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6-06


【原文】1生于国兮,长于原野。言语讷23兮,又无强辅。浅智褊4能兮,闻见又寡。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群众成朋5兮,上浸以惑。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尧舜圣已没6兮,孰为忠直?高山崔7巍兮,水流汤汤8。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塊9兮鞠10,当道宿,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斥逐鸿鹄11兮,近习12鸱枭13,斩伐橘柚兮,列树14苦桃。便娟15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1617而防露兮,下泠泠18而来风。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悠悠苍天兮,莫我振19理。窃怨君之不寤20兮,吾独死而后已21

【译文】屈原我生于国中兮,成长于原野。言谈迟钝不流畅兮,又无强势之辅佐。智慧浅显才能狭小兮,闻见又寡少。多次言说方便事宜兮,却见怨于权贵。君王不察长远利益兮,于是弃我于原野。暗自思考过错兮,我无过错可改。众人群聚兮,对上浸润以迷惑。巧言令色君前兮,贤者都灭息。尧舜圣明已沉没兮,谁能作为于忠直?高山巍峨兮,水流浩荡。我的死日将至兮,将与麋鹿同坑葬。孑然孤独兮独匐匍,倒在道上就歇宿,举世都是如此兮,我将向谁来告诉?他们斥逐鸿鹄兮,接近鸱枭来调节,砍伐橘柚树兮,陈列种植苦桃。姿态柔美之修竹兮,寄生在那江潭边。顶上枝叶防露水兮,下部清凉而有风。谁知晓君臣不合兮,就象竹与柏之异心。过去的已追不上兮,未来的不可待。悠悠苍天兮,也不来显扬我之理。私下埋怨君王不觉悟兮,我只有死后才能停。

【说明】所谓“七谏”,即七次劝谏,《初放》是《七谏》组曲的第一篇,也是第一次劝谏。屈原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出身来历以及社会背景,叙说自己因为多次言说而得罪权贵,因此被流放。他感慨世道混乱,贤者灭息,尧舜的圣明精神已经消失不见,而只有自己还在坚持。他抨击楚王昏庸,小人营私,他坚持着独立精神,再怎么穷困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誓死抗争的精神,就是作者“公天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

【注释】1.平:屈原之名。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国贵族出身,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5月秦军一举攻破楚都郢。他怀着亡国的悲痛,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

2.讷:(nè呐)《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论语·里仁》:“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贾子·道术》:“论物明辨谓之辩,反辩为讷。”《说文》:“讷,言难也。”这里用为语言迟钝之意。

3.涩:(sè色)说话、写文章迟钝艰难、生硬、不流畅。《楚辞·七谏》:“言语讷涩兮,又无强辅。”《说文》:“濇,不滑也。”《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4.褊:(bian)《诗·魏风·葛屦》:“维是褊心,是以为刺。”《文子·自然》:“一人被之不褒,万人被之不褊。”《左传·昭公元年》:“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韩非子·亡征》:“变褊而心急,轻疾而易动发。”《鹖冠子·度万》:“其孰能以褊材为褒德博义者哉?”《说文》:“褊,衣小也。”这里用为狭小之意。

5.朋:(péng)《易·咸·九四》:“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书·益稷》:“朋淫于家,用珍厥世。”孔传:“朋,群也。”《管子·参患》:“行邪者不变,则群臣朋党。”《韩非子·人主》:“左右近习朋党比周以制疏远。”《广雅·释地》:“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这里用为群聚之意。

6.没:(mò莫)《诗·小雅·渐渐之石》:“山川悠远,曷其没矣。”《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说文》:“没,沉也。”这里用为沉没之意。

7.崔:(cuī催)《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诗·齐风·南山》:“南山崔崔。”《诗·小雅·谷风》:“维山崔嵬。”《楚辞·九章·惜诵》:“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说文》:“崔,大高也。”《乐府诗集》:“大山崔,百卉殖。”这里用为高大之意。

8.汤:(tāng)《书·尧典》:“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诗·齐风·载驱》:“汶水汤汤,行人彭彭。”《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其流汤汤。”《诗·大雅·江汉》:“江汉汤汤,武夫洸洸。”《庄子·天地》:“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这里用为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之意。

9.塊:(kuài)见“块”。《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庄子·应帝王》:“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荀子·君道》:“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刘琨《答卢谌书》:“块然独立,则哀愤两集。”这里用为孤独、孑然之意。

10.鞠:(jū居)匐匍。《楚辞·七谏》:“塊兮鞠,当道宿,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11.鸿鹄:即天鹅。因飞得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孟子·告子上》:“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史记·陈涉世家》:“鸿鹄之志 。”《说文》:“鸿,鹄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慕鸿鹄以高翔。”

12.习:(xí席)《易·坎·辞》:“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书·大禹谟》:“龟筮协从,卜不习吉。”《管子·七法》:“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婴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不可不慎也。”《左传·隐公五年》:“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荀子·劝学》:“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韩非子·主道》:“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卢辩注:“生,谓性也;习。调节也。”这里用为调节之意。

13.鸱:(chī吃)猫头鹰一类的鸟。又名鴞角鸱、怪鸱、鸺鸱。比喻凶残的恶人。鸱鸮(xiāo):猫头鹰。比喻凶残的恶人。《书·吕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诗·豳风·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诗·大雅·瞻卬》:“懿厥哲妇,为枭为鸱。”《管子·小匡》:“夫凤凰鸾鸟不降,而鹰隼鸱枭丰。”《荀子·赋》:“螭龙为蝘蜒,鸱枭为凤皇。”

14.树:(shù竖)《诗·小雅·鹤鸣》:“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礼记·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史记·吕不韦传》:“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这里用为培植、培养之意。

15.娟:(juān)姿态柔美。《楚辞·远游》:“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楚辞·大招》:“丰肉微骨,体便娟只。”杜甫《寄韩谏议注》:“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16.葳:(wēi)《管子·度地》:“利以疾薅杀草葳,使令不欲扰。”《楚辞·七谏·初放》:“上葳蕤而防露兮。”《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葳蕤自生光。”这里用为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之意。

17.蕤:(ruí緌)草木的花下垂的样子。《楚辞·七谏·初放》:“上葳蕤而防露兮。”《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18.泠:(líng)清凉、冷清的风。《庄子·齐物论》:“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吕氏春秋·任地》:“子能使子野尽为泠风乎?”李白《登太白峰》:“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19.振:(zhèn)《诗·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管子·权修》:“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韩非子·说林下》:“此人遗我玉环:是振我过者也。”《史记·张仪列传》:“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司马贞索隐:“振谓振扬而暴露其短。”这里用为显扬之意。

20.寤:(wu)古通“悟”。《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擗有摽。”《楚辞·离骚》:“哲王又不寤。”《淮南子·要略》:“欲一言而寤。”《史记·李斯列传》:“而心尚未寤也。”《汉书·陈胜项籍传赞》:“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这里用为觉悟之意。

21.已:(yǐ椅)《易·损·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玄笺:“已,止。”《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诗·大雅·文王》:“亹亹文王,令闻不已。”《管子·枢言》:“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论语·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己矣。”《孟子·梁惠王下》:“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荀子·宥坐》:“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韩非子·扬榷》:“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广韵·止韵》:“已,止也。”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