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讲独体字之一(1)

 山葡萄A 2016-06-06

这是比微信早一点点更新的第46篇文章

我的计划是从独体字开始给孩子认字。200多个常用独体字教完之后,开始排列组合教合体字。

就算是一天能推送一个PPT,讲完200多个独体字也得7个月的时间。当独体字还没教完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入学了。在学校里他会学习到新的生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这样我会再根据他在校的学习进度进行内容的协调。

PPT的内容里,拼音是不教的,笔画和笔顺不单独细教,都融入到PPT里。每个字的PPT控制在10页以内。

PPT的目的不是追求认字的数量,而是从每个字最原始的释义去了解它,以及在生活中常见的遣词造句用法。

讲讲独体字之一(1)

秋叶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写道:

越是实用技能类的书,越需要和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如果你只是看,没有和其他行动结合,读过也往往是过眼而已,收获不了什么。

即便是一些理论性的书,也要主动结合现实来思考,这也是最最重要的。把读完的书中的一些理念,马上和现实印证,或者直接引入现实思考和行动。否则,读书的心得会遗忘得很快,不会成为你的内容。

小学语文课本就属于实用技能类的书。这段话放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上怎么理解呢?

我最切身的体验是,小学写作文总想不起某个曾经学过的好词好句(其实到现在也如此,有时候文章读起来干巴巴的,没文采。)老师说课下要多阅读,收集好词好句(这个办法现在上三年级的外甥也在用)。我也有在做,但是管用吗?

不管用。写作文的时候该忘还是忘。

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我们只是机械地做了摘抄的工作,没有马上将收集到的好词好句用起来。时间一长自然就忘了。不用、不会用,这个词或句子再好都不是你的。

所以在讲字的时候,我不单单是讲字,还加入一些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与这个字有关的词语、成语、歇后语等等,不仅举例,还会让孩子也试着去说说,造句也如此。目的不是单单让孩子认识这个字,知道怎么读,更重要的是要会用。会用才是真正地学到了。

讲讲独体字之一(1)

讲讲独体字之一(1)

讲讲独体字之一(1)

其实“一”字儿子早就会读会写了。所以今天的内容对于他有点简单。

讲讲独体字之一(1)

“九九归一”是他上中班时背过的从一到十的成语接龙。这里我就是稍微解释了一下其意:绕了几个圈子,事情的发展回到了最初/起始的状态。

讲讲独体字之一(1)

正在一个个给他念词语,读到“星期一”,他立马蹦出一句:“星期一的早上我好像迟到了!

我欣喜,“说的好,儿子。你刚才这句话就是在造句,用‘星期一’造的句子。一会儿,妈妈再给你举几个例子,你都试试说一说。”

看得出,臭小子很享受我的表扬。于是我赶紧趁热打铁引导他编。

“一会儿。”

“等一会儿。”

“不对哦,这不是一句话。得说清楚是谁在等一会儿。”

“嗯,XXX(他的名字)等一会儿。”

“嗯,不错。就是这样,继续。”

赵XX(他同学)一定可以赢。

虎子看一看小虫子。”紧接着吧啦吧啦给我讲起在学校小伙伴们都看毛毛虫。”保安叔叔捏着毛毛虫吐的丝把它拿起来。那丝粘在这个手上,然后他换另一个手拿,那丝儿又粘在另一个手上了。哈哈哈!“

我和虎子一起玩。

“买一送一”有点难,他想了好一会儿。我提醒他,一般都在哪里看到“买一送一”。他说超市。

“那买什么东西经常有买一送一呢?”

“嗯,买牛奶的时候。啊,‘买牛奶咯!买牛奶咯!买一送一!’

额,出乎我想象啊,造句造成这样还不错。

接着讲成语,每个先解释一遍意思。

讲到“一干二净”的时候,他说“刷盘子刷得一干二净”。

“不完整,这不是一句话,你要说清楚是谁在刷盘子刷得一干二净。”

妈妈刷盘子刷得一干二净。每天吃完饭之后。”

讲“一毛不拔”,解释了一半,他就抢着说,“我知道!就是有一个铁公鸡,它身上的毛都拔不下来。”

“对,就是形容一个人小气、抠门、自私就说他‘铁公鸡一毛不发’”。

前面的几个成语都需要解释下意思,到了”一路平安“,他马上就手舞足蹈地说:”我知道!我知道!就是那个车过了停车杆之后,就报一句‘祝你一路平安!’“

“对!非常棒!‘祝你一路平安’就是完整的一句话。”

讲讲独体字之一(1)

切西瓜的用的是动态图,PPT播放的时候能看出来。这里的截图是静态的。为的就是让孩子有个形象的联想。

讲完这几个例子,我让他自己再造造,挑了比较简单的“大小不一”和“一分为二”。

他一开始是拒绝的,说不会。成语毕竟是有点难度。

我引导:“大小不一就是大小不一样的意思,你可以仿刚才的,找形状个头都不一样的东西说一说。”

仓鼠、兔子和人大小不一。”(笑喷)

“额~~也算是一个句子。”

吃桃子的时候,桃子本来是一个的,然后分成两半就是一分为二。跟切西瓜是一样的”

“正确。还有描述一个国家分裂成两个时,也可以用一分为二。不单单是形容吃的。”

讲讲独体字之一(1)

我先让他看看图,感受一下画面都描述了什么。

他张口就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他在幼儿园学过。可能是用的画面和这个差不多,所以一下就联想起来了。不过他跟我说,在家就能记起来,上课的时候想不起来。

我问他是不是在课上有点紧张?他说是。

然后我让他跟我念了几遍这句话,解释了下“晓烟”就是清晨的炊烟。

他认为《咏柳》更配这图。

讲讲独体字之一(1)

讲到这一页时,兴奋劲儿过去,他注意力有点不集中了。我对着图给他讲解“一行白鹭上青天”,他偏抬杠,“我没有看见是一行啊。”

“上面这不是一行么?”

“可是下面还有三只。”

“那三只准备起飞了,一会儿就能凑到那一行里。”

“哪有?!我只看到一只在准备起飞。”

我白了他一眼,不再跟他搅和,要求他跟我念几遍。他吭哧吭哧不愿意。

没办法,只好使出杀手锏了,“跟我念完之后奖励一颗冰糖。”

“我不吃冰糖。我要吃幼儿园昨天发的零食。”

“成交!”

看吧,孩子就得这么哄着才行。

讲讲独体字之一(1)

讲讲独体字之一(1)

设置“寻宝(字)”游戏就是让孩子学会结合实践,让他反复地讲与这个字有关的内容,习惯之后,这个字的各种用法才会深刻在脑。

他一看到寻宝图就再一次兴奋起来,还没等我讲“比如”他就蹦起来,“我知道!我知道!那个1元硬币里就有1.”

哈哈!果然是我儿子。我索性就没念那些例子,直接让他去找“一”或“1”。他一会儿就完成了任务。

讲讲独体字之一(1)

我让他把找到的都说一说,也就是造句。还特地用了一本厚实的纸质笔记本记录下来:

1、1元硬币

我想把1元硬币改成方的。


2、绘本《罗卡想要一顶帽子》

(这个他一开始觉得难,我引导:“不会太难,就是你说一句话,话里要包含了‘罗卡想要一顶帽子’,就跟上面那句‘我想把1元硬币改成方的’一样,包含了‘1元硬币’这几个字。他想了一会儿憋出来一句)

罗卡想要一顶帽子,又想要一只大象。


3、日历上的1

(他当时找的是5月那张,我引导:“你看看这是哪一月的?哦,5月的啊。那5月1号有什么可说的?”他摇来摇去就是说不出来。我再次引导,“那其实每个月都有1号对吗?今天是6月2号,那昨天是几号?1号,对的。那昨天是什么节?”)

昨天是6月1日,是六一儿童节,放了半天假。


4、独立包装的湿纸巾上写着“1片”

一个人拿着1片湿纸巾,撕开后发现有2片。他就说“这是什么纸巾啊?”

(一开始他说的是“有个人撕开这个湿纸巾然后就发现里面有只企鹅”,我快笑死了,说不行,不能这么说。然后他又说撕开后里面有个企鹅蛋,最后才想出了一个比较符合逻辑的“撕开之后发现有两张纸巾。”编到后面就能放开了,还加了最后一句。

挺出乎我意料,我没想到他还能再编出后面那句。我告诉他实际上他已经讲了2句话,这2句话可以凑成一段话了。当能够说出3段及以上的话时,就能成为一个小故事。上小学后写作文就是要写3段以上的话。)

5、《东方娃娃》(杂志)里《企鹅妈妈的烦恼》中有一句“挤一挤”

(儿子不会,我把他揽过来,使劲儿靠近他,告诉他说这就是“挤一挤”,它是个动作。我又用手凌空捏了捏,说这也是“挤一挤”,你每天都要干的。他杵着想了一会儿,犹豫地说:“挤一挤馒头。”

“啊?馒头是挤一挤的吗?”

“嗯,是啊。我无聊的时候就会把馒头挤一挤再塞嘴里。”

“哎!对对对,你这句话不错,我给你整理一下记下来。”

记完之后,我才告诉他,其实我想引导他说的是牙膏可以挤一挤,沙拉酱可以挤一挤。爸爸还提供了一个“时间可以挤一挤”。)

我无聊的时候,喜欢把馒头挤一挤再塞进嘴里吃了。


就这样,我们第一堂认字课到此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