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杂文三十年(上)

 漫步月球路 2016-06-06

 

    一、洛阳杂文三千年与洛阳杂文学会三十年

1.话题的由来:当今社会杂文的尴尬地位及杂文组织的生存空间

记得在今年三月底的一天,碰到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朋友问我在忙啥,我告诉他说,今年是市杂文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正忙于筹备一个纪念活动。朋友惊讶不已:怎么现在还有杂文学会?竟然已有三十年了,不可思议!

看到朋友对杂文和杂文组织如此偏见和偏激,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应答。不由地感叹万千:当今社会怎么就不能有杂文学会呢?杂文难道不应该被传承下去吗?杂文及杂文学会究竟应该是个什么状态呢?当今社会杂文的地位尴尬吗?有没有杂文组织的生存空间呢?

于是,就想讲讲当今的杂文,讲讲洛阳杂文及洛阳杂文学会这三十年的生存状态。

而要讲洛阳杂文三十年,应该从洛阳杂文的三千年讲起。

2.洛阳杂文三千年

首先要明确的是杂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杂文是指多种文体合在一起的总称,狭义的杂文属于散文中偏重议论的一类。现在一般认为杂文是针对社会现象发表议论的一种文学散文,它既要传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见,又要能通过文学手段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分类:一是批评性杂文,其基调是揭露批判假丑恶的东西,批判和反对种种缺点和错误;二是评议性杂文,其基调是对社会问题进行评价,发表意见;三是赞颂性杂文,其基调是称颂,褒扬,赞美先进的事物;四是知识性杂文,其基调是传播和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关的真理和知识。

最早使用杂文之名的范晔,在《后汉书·文苑传》述及杜笃、苏顺、赵壹的创作情况时,把杜笃“所着赋、论、诔、吊、书、赞、七言、女诫及杂文凡十八篇”,苏顺“所着赋、论、诔、哀辞、杂文,凡十六篇”,赵壹“着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十六篇”,均视为杂文(这里的杂文是指那些非实用并因此无法按当时以功能为标准来加以分类的文章);南北朝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介绍了在他之前的杂文概念,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共名,并归杂文之区。”,意思是把—些杂七杂八不好归类的杂着文章都一古脑儿归人杂文之中。 至上世纪30年代,杂文这一体裁,被鲁迅等人发挥到极致,方另立门户,独以“杂文”称之。鲁迅也因此受到国人尊崇。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其杂文的历史亦十分悠久,杂文作品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杂文”之外,“杂著”、“杂说”都曾经被古人视为杂文。“杂文”、“杂著”、“杂说”等几种文体的内涵与外延,虽然与现代杂文不能等同,却也密切相关。洛阳最早的杂文,可追溯到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就有一批名为散文实为杂文的文章风靡社会。另外,《尚书》(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与《诗经》并列的一种文体类别,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中的有些文章,也有古代杂文的痕迹。

《尚书》中的记言散文,如《盘庚》3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其中的“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以及《无逸》篇中周公劝告成王:“呜乎!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等语言,显然是杂文语言。

从这个时期算起,洛阳杂文已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

3.洛阳杂文三十年

中国古代的杂文创作,最早可以上溯到先秦,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两个阶段的长足发展,至唐宋时出现繁荣,明清时因文禁而衰落。杂文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虽曾被归类于散文,但却是我国正宗的文体之一。它从那古老的年代汩汩流来,随着不同的时代而因物赋形,变换着自己的风格体貌,形成一条浩瀚明净的川流。

春秋战国时期 (前770年—前221年)时期是洛阳杂文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也是迄今不可逾越的一个高峰。那一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文化典籍极其丰富,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实际上有上千家),4324篇著作。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西汉刘歆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文化两千余年。

值得欣慰的是,自1985年,洛阳杂文创作又掀起了一个小小的热潮。到今天已三十年。期间所有起伏、发展虽很曲折,但也能找出一些亮点,有可圈可点之处。

2015年4月8日,洛阳市杂文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在市文联召开。

二、洛阳杂文学会的诞生

1.《杂文报》的创刊与洛阳市杂文学会的诞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波澜乍起,思想观念有待解放,精神枷锁亟需打碎,文化禁锢需要冲破……人们呼唤或渴望有个敢于“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的舆论阵地来直抒胸臆。在这种环境下,洛阳市杂文学会于1985年4月10日成立。当然,它的诞生因素很多,天时地利人和,但最重要的因素与《杂文报》息息相关。所以,要谈洛阳市杂文学会诞生的条件,看一下《杂文报》创刊的情况便知。

1983年11月,河北省杂文学会成立,这是全国最早的省级杂文组织;1984年10月2日,《杂文报》创刊,这是我国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杂文类报纸,是四开四版小报。诞生地是河北省石家庄。

《杂文报》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在《杂文报》创刊之前,已有思想观念较为解放的《读书》《随笔》等杂志率先创刊。这也就是所谓的“天时”。

《杂文报》为何会在石家庄这个地方创刊?得益于当时的河北省的省委书记高扬 。高扬思想开放,而且年轻的时候喜欢读鲁迅的书,尤其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集。l982年夏高扬到河北工作,了解到那里由派性斗争发展起来的诬告成风,在参加党的十二大期间写了《论诬告》,署名夏明登在《河北日报》上。高扬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杂文:“杂文是在社会历史转折时期才可能繁荣昌盛。在所谓太平盛世,杂文就不会成为那时文艺百花园中灿烂的花朵。极端专制的时代,则好似年年大旱,野花都已经枯萎,剩下的只有杂草了。”这是高扬说的。高扬又说:“我们现在处于历史大转折时期,杂文‘遍地开花’,但这‘花’像平原的‘野花’,只能装点草原之美,还不像花园里的“百花”那样多彩多姿,令游观者赏心悦目,因为它没有经过必要的人工培养和缺乏施肥除草的物质投人,而这种不足,是由于近年我国的政治和文化环境造成的。”

喜欢鲁迅,喜爱杂文,也写杂文,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当时石家庄有批热爱杂文事业的热心人,种种因缘和合,《杂文报》遂破土而出了。这是“地利”,也是“人和”,倘若没有高扬,就不会有《杂文报》。1983年11月4日,高扬出席河北省杂文学会成立大会,并发表了《关于写杂文的三点意见》:一、政治观点要正确;二、要有较强的思想性;三、要有点文采。并欣然同意担任河北省杂文学会的名誉会长。1985年他离开河北到中央党校任校长。行前他表示:别的兼职都不要了,河北省杂文学会名誉会长要保留。

当时,受高扬的影响,福建、山东两地,杂文也开始“热”了起来。原因是那里的两位省委书记项南、梁步庭,跟高扬一样,不仅喜欢杂文,而且还擅写杂文,并经常把“杂文”当作工具,推动工作的开展。诸如项南写的“杂文”《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发表在1882年2月7日的《福建日报》;1984年2月28日,项南又在《福建日报》上发表了《不许诬告》,对“文革”遗风的种种现实表现予以严厉鞭挞,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河北省杂文学会成立后,吸收了一些外省会员;《杂文报》创刊后,也很注意刊发外地优秀杂文作家的稿件。现任河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的郑州市某中学退休教师赵元惠先生,就是河北省杂文学会最早的一批外省会员,也是《杂文报》的重点作者。1984年年底,赵元惠由郑州回洛阳老家看望母亲,在老同学黄绍英的陪同下,到洛阳日报社拜访黄秉忠先生。黄时任洛阳日报副总编辑,负责各个版面杂文稿件的终审,也是《杂文报》的重点作者。于是,赵向黄介绍了河北省杂文学会成立的盛况,并把学会章程复印件展示给在座的洛阳杂文界人士看。大家闻讯都很兴奋,表示也要成立杂文学会。

于是,不到半年,洛阳市杂文学会便宣告成立。

2.《洛阳日报》的复刊与洛阳市杂文学会的诞生

1980年末,《洛阳日报》复刊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报纸复刊,需要一批文化人来支撑。于是,报社从各单位抽调了一些专业文字工作者充实到编辑岗位上。宋继敏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1981年1月1日,《洛阳日报》复刊,一开局就让读者耳目一新,从一版要闻版的《畅所欲言》、二版社会版的《街谈巷议》、三版副刊的《洛浦小议》,到其它各种专版,社会舆论性的栏目遍地开花,让读者应接不暇,爱不释手。《新一代》专版上有《青春寄语》,《党的生活》版上有《杂谈》,《家庭生活》专版上有《家常话》,体育版上有《场边絮语》,经济版上有《经济茶座》,读者来信版上有《读者论坛》,理论版上有《说短道长》。而且发稿密度前所未有,据该年1一6月统计,181天,减去26个星期日和节假日,共计151期报纸,共发表:《畅所欲言》44篇,《街谈巷议》114篇,《洛浦小议》72篇,其它《青春寄语》17篇,《杂谈》9篇,共计256篇,平均每天1.65篇,其中《街谈巷议》上稿率占出报期数的75%。

宋继敏先生先是在洛阳日报副刊编杂文,后调至总编室主编一版,当时一版有个“畅所欲言”的言论栏目,系仿照《人民日报》一版《今日谈》而设立的,自然也归其主管;继之宋先生又负责编辑二版的言论《街谈巷议》。这样,总编室负责的两个版面的言论栏目,几乎天天在报上出现,需要大量稿件。那时候提倡“开门办报”、“群众办报”,除少量稿件由内部人操刀外,其余大部分依靠自发来稿。为了保证质量、不误出报,组织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言论作者队伍,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能入选这支队伍的,自然是自发来稿作者中的佼佼者。洛阳市杂文学会的首批会员便是这佼佼者。当时,报社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召开一次作者座谈会,分析形势,讨论选题。参加座谈会的作者几乎囊括了洛阳市杂文界的主要人士,这无形之中成为后来洛阳市杂文学会的雏形。于是,当河北省杂文学会成立的消息传到洛阳后,洛阳杂文界反应强烈,马上着手筹备成立洛阳市杂文学会。由于得到洛阳日报社领导的大力支持,洛阳市杂文学会很快便宣告成立。

1985年4月10日,洛阳市杂文学会成立,挂靠在洛阳市社科联(筹)。黄秉忠出任首任会长(1985年4月至1998年11月)。学会一切活动经费,初始阶段由洛阳日报社大包大揽,后来逐渐与洛阳日报脱钩,开始寻求社会支援。

洛阳市杂文学会的成立,在河南省杂文界引起轰动,并产生很大的示范效应。半年后,郑州市杂文学会成立;第二年,河南省杂文学会也宣告成立。随后,在河南省乃至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杂文团体。其挂靠单位多为当地的社科联或作家协会,归属社联的叫“杂文学会”,归属作协的叫“杂文协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