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90%的保险给家庭带不来保险

 lwdalian 2016-06-06
 导读 
保险,总是让人又爱又恨。身故健康养老教育避税,都往保险大筐里装,听起来能保障的很多,但真正接触的时候,喋喋不休的业务员又总让人心里觉得不踏实。购买多年以后,更是往往发现还不如存银行合适,让人大呼后悔上当!


昨天,天平所在的金融群有个群友的老公得了癌症,其他群友纷纷解囊相助。但爱心奉献过后,不禁引起了大家对保险的探讨:一个30岁的金融从业者家庭,仅有10万元的保险保障,应对身患重病的几十万治疗和复健费用,根本不够。这位朋友买了保险,说明有一定保险意识,作为金融从业者,收入支付一份足以覆盖风险的保单应绰绰有余,但实际保额竟然如此不足,说明买保险的方法很明显有问题。


其实一份好的保险,每年仅需一万多块钱就能获得高达三五百万的身故大病保障。但现实中99%的人往往本末倒置,投了至少十几二十万的冤枉钱,只换取了不到三五十万的保障,或者被引导购买了名为保险实则理财的保险产品,家庭真出现风险时候发现根本就起不到保障作用。


重新认识保险

保险产品可以分为2类:

1、消费型保险:没出现风险的情况下到期是不返还保费本金的,因此保险公司可以把各个投保人交的全部保费用于出险者的赔付,让出险者获得最大程度的保障。消费型保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产品。

2、返还型保险:顾名思义,要对每个投保人返还保费本金。用于返还的钱当然是羊毛出自羊身上,实际是将大部分保费用来投资,剩余小部分保费用来赔付;或者有一些完全没有额外保障的纯投资类产品。本质是个理财产品+消费型保险的组合型产品。


举例:同一个保险公司的两款产品,A为消费型大病险,B为返还型大病险;该公司对大病的保险定价相同,保障倍数都是20倍。

假设投保10万元A产品,出险赔付200万元;投保10万元B产品,8.0万元被用于投资(将来返还投保者10万),2万元用来保障,出险时仅能额外赔付40万元。同样保费下,消费型保险的保障功能远大于返还型保险。

假设同样需求40万元的保额,A产品仅投保2万元就够了,而B产品需要投保10万元。同等保额下,消费型保险的保费远低于返还型保险


在一份返还型的保险里面,我们可以这样看待保费的用途(具体比例仅为举例):

2%作为出现风险赔付的保障金(类似消费型保险);

3%作为销售渠道费用,保险公司收入等;

95%的钱用来实际进行投资运作(理财),最终为客户返还本金及一些收益。

在一份返还型保险里,投资运作(理财)部分越高,剩下用于风险赔付的部分就会越低。所以,由于返还型保险花了很多钱用于支付本金收益,保障作用远低于消费型保险!

从投资角度而言,一份返还型保险里投资(理财)部分越高,收益则会相应高一些。但由于客户的投资本金显然不可能大于总保费,因此如果把总保费当做投资本金来看,客户收益再高也高不过保险公司的对外投资收益。


那么,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是多少呢?


数据来源于:保监会、华宝证券创新研究部

天平计算了一下,国内保险公司2001年来的行业复合投资收益仅为4.88%/年,减去相应的保障费用、公司运营成本和利润,留给客户的收益大致也就剩2-4%/年,所以你们买返还型保险为什么感觉收益不高?道理就在这里。


天平想问一句:与其购买一个返还型保险,把保费的一大部分委托给保险公司去帮你做收益并不高的投资,为何不购买一个很便宜的消费型保险,把省下来的保费自己去做更高收益的投资?


认清低保障的“保险”

天平有个朋友在大学教保险专业,多年前曾有一次跟天平抱怨说,自己的老母亲某天去银行,被忽悠买了一份保险。回家他拿来合同一看,完全是没有额外保障的保险产品,最后在他强烈要求下,退掉了这份保险“理财”产品。

大学保险教授按说应该是保险意识最强的人群了,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全因为这样的保险基本不具备真正的保险功能。


近年来有一些万能险、投连险大行其道。这类产品名为保险,实则保额与总保费之比通常不超过1.5倍,保障功能基本没有。某些新兴保险公司的万能险、投连险,以5-8%的预期回报发行,从投资方向来看,更像一个公募基金,或者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计划,投资风险也明显高于传统保险产品,更适合与基金或信托来对比,而不应该简单的从传统的返还型保险角度来思考。保监会对于这类产品比较头疼,频频出手监管,因为这是以保险产品之名,行高风险资金池投资之实,通过短借长投行为,积聚了大量的风险,同时恶化了稳妥经营的保险市场环境。


市场上还有很多为了养老、传承、教育等需求所设计的年金类保险,打着所谓“保障三代”、“超长期规划”等名号进行销售。但投保人要知道的是,这类保险除了给你创造投资收益,其他能力少得可怜,因此做这类产品你心里应该很清楚,忽略那些名不副实的保障噱头,只对比投资能力,如果觉得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比其他投资类产品高就买,否则就不该买其实这类产品,用一个EXCEL表里的IRR公式就能完全与投资理财相对比了,篇幅所限以后有机会天平再为大家分析。


另外,近年香港保险也火到爆炸,绝大部分客户都选择了长期储蓄型保险,如保诚的相关产品等,基本都属于低保障主投资型的保险,天平认为对这类产品,也一样应该与基金等长期投资类产品进行比较才更合适。但真正与基金等品种对比历史业绩之后,发现这类产品收益并不高,而且前几年现金价值损失极大流动性更差。天平前一段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天平大王”公众号里翻阅。


消费型保险少为人知的秘密

大家平时为什么很少听过消费型保险呢?因为对于保险业务人员来说,通常保费销售越高,业绩奖金越多,销售每年几千块就保上百万的消费型保险,当然远不如销售动辄投保几万几十万的储蓄型保险挣得多。因此很多普通客户在保险销售的刻意引导下,甚至都没有接触过消费型保险,从而总觉得保险的保障功能不划算。

读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保险业务员往往口头说着让你觉得特别对的保障理念,然后塞给你一个保额保费比低得可怜的理财型保险产品,是很可耻的行为?天平强烈的认为,这些挂羊头卖狗肉,卖保险不说保险,说保障卖理财的“营销技巧”,统统是耍流氓!

请跟着天平再次念一下:一切返还型的保险,都是花了一大笔钱委托保险公司帮你做注定低收益的投资!


我该花多少钱买保险?

很多人在年收入10-30万的情况下,每年花了好几万,只买到了不超过30万的保额。真的出现重大风险失去收入能力的话,发现家庭风险根本就覆盖不住。

那么,合理的人寿保险保额和保费应该怎么衡量呢?

在寿险领域,有一条衡量的基本标准叫做“双十原则”,内容如下:

1、保额应该是年收入的10倍以上

2、每年的保费应不超过年收入的10%

做到双十原则,如果被保险人出现风险,家里人至少能获得支持数年开支的保障,且保费不太影响消费和投资。当然在实际保险过程中,由于保额上限、被保险人收入过高等种种原因,双十原则未必需要完全达到,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原则是很好的衡量尺度。

接下来想一想你自己购买的保险,是不是能符合这个原则呢?

天平带你简单计算一下,若一份保险符合双十原则,那么总保额与每年缴纳保费的比例,应该至少是100倍,保额和保费的这个比例也就是我们专业人士买保险时会看重的“杠杆比”。那么,消费型保险和返还型保险的杠杆率又是多少呢?


可以看到,返还型保险的保障作用十分堪忧,而消费型保险的保障倍数是返还型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消费型保险可以用非常非常便宜的保费,换取极高的保障额度。


如何正确的看待保险

一般人买保险的思路,通常是根据自己账上的闲钱决定投保保费规模,保险最好能返还本金,选一个收益看似比较高的。最终几年后发现既无高保障,收益又很低,保障和投资两个目的都没实现。

天平建议你这样看待保险这个事儿:

1、只买很便宜的纯消费型保险,省下来的大量保费自己拿去投资,比保险公司帮你去做低收益投资组合强得多。

2、遵循高风险,高概率的原则,选择定期寿险和重疾保险,不要过度保险。

3、寿险是买给家人的,保证即使自己身故收入中断,也能让家人维持至少10-20年的正常消费支出。

4、重疾保险是买给自己的,让自己治病时有充裕的钱可用,也不再担心几年内的收入中断风险。


选保险的流程

1、确定大类保险范围:一般人主要选择保障死亡、重疾等风险就可以。

2、先确定想要的保额:应争取超过年收入的10倍,根据同样的保额去对比不同保险产品。

3、再选择保费便宜的产品:高保费的返还型储蓄型统统不要。

4、进一步对比细分保险责任:保险赔付环节越简单越好,最好是直接给付型,发生理赔时候不容易扯皮。

5、走正式投保流程手续:联系相关保险业务人员协助办理。


最后天平想说,能站在既专业又客观的角度,讲出保险的真相不容易,因为这个领域销售利益太大了。但市场上也有着一些专业靠谱的保险从业者,一直在为了客户的切身利益设计保险方案,对于他们天平由衷地敬佩!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好,请怒转发给所有你需要的人:)




理财水很深
揭开金融产品的面纱,
看看是蜜糖还是毒药?
各家都说自己产品好,
谁为投资者好?
天平帮你评一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