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片机C51串口接收(中断)和发送例程

 心不留意外尘 2016-06-06
http://blog.csdn.net/gszhy/article/details/8208828
2012
//这是一个单片机C51串口接收(中断)和发送例程,可以用来测试51单片机的中断接收
 
//和查询发送,另外我觉得发送没有必要用中断,因为程序的开销是一样的

#include <reg51.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INBUF_LEN 4   //数据长度

unsigned char inbuf1[INBUF_LEN];
unsigned char checksum,count3;
bit           read_flag=0;

void init_serialcomm(void)
{
    SCON  = 0x50;       //SCON: serail mode 1, 8-bit UART, enable ucvr 
    TMOD |= 0x20;       //TMOD: timer 1, mode 2, 8-bit reload 
    PCON |= 0x80;       //SMOD=1; 
    TH1   = 0xF4;       //Baud:4800  fosc=11.0592MHz 
    IE   |= 0x90;       //Enable Serial Interrupt 
    TR1   = 1;          // timer 1 run 
   // TI=1; 
}

//向串口发送一个字符 
void send_char_com(unsigned char ch)  
{
    SBUF=ch;
    while(TI==0);
    TI=0;
}

//向串口发送一个字符串,strlen为该字符串长度 
void send_string_com(unsigned char *str,unsigned int strlen)
{
    unsigned int k=0;
    do 
    {
        send_char_com(*(str + k));
        k++;
    } while(k < strlen);
}


//串口接收中断函数 
void serial () interrupt 4 using 3 
{
    if(RI)
    {
        unsigned char ch;
        RI = 0;
        ch=SBUF;
        if(ch>127)
        {
             count3=0;
             inbuf1[count3]=ch;
             checksum= ch-128;
        }
        else 
        {
             count3++;
             inbuf1[count3]=ch;
             checksum ^= ch;
             if( (count3==(INBUF_LEN-1)) && (!checksum) )
             {
                 read_flag=1;  //如果串口接收的数据达到INBUF_LEN个,且校验没错, 
                               //就置位取数标志 
             }
        }
    }
}


main()
{
    init_serialcomm();  //初始化串口 
    while(1)
    {
          if(read_flag)  //如果取数标志已置位,就将读到的数从串口发出 
          {
               read_flag=0//取数标志清0 
               send_string_com(inbuf1,INBUF_LEN);
          }
    }

}

//-------------------------------------------------------------------

//crc:校验子程序

//开始地址指针ADRS,需校验字节数量SUM

//校验结果:高位CRCH,低位CRCL

//-------------------------------------------------------------------

void CCRC(unsigned char *ADRS,unsigned char SUM)

{

       unsigned int data CRC;                        //校验码

       unsigned char data i;

       unsigned char data j;

       CRC=0xFFFF;

       for (i=0;i<SUM;i++)

       {

              CRC^=*ADRS;

              for (j=0;j<8;j++)

              {

                     if ((CRC & 1)==1)

                     {

                            CRC>>=1;

                            CRC^=0xA001;

                     }

                     else

                     {

                            CRC>>=1;

                     }

              }

              ADRS++;

       }

       CRCH=CRC&0xFF;

       CRCL=CRC>>8;

}

 

//-------------------------------------------------------------------

//其他程序调用例子

//校验数组前6

//-------------------------------------------------------------------

//。。。

unsigned char data RBuf[9];             //数据区

CCRC(&RBuf,6);

//。。。

 

CRC差错检验法在PC 机与8031单片机串行通讯中的应用

2008-06-10 13:50:46 来源:现代电子技术 作者:刘涛 廉海… 【  】 点击: 401 次
 
摘  要  通过对不同校验方法的分析,介绍了一种适合PC机与8031单片 机通讯差错校验的CRC方法并给出了其实现的软件流程图。
    关键词  数据传输差错校验CRC
    随着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日益强大,以及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在现代工业中,利用微机进行数据通讯的工业控制应用得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大规模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将占用很大一部分单片机的资源,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串行通讯方式传送给PC机,由PC机来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但是由于传输距离、现场状况等诸多可能出现的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与受控设备之间的通讯数据常会发生无法预测的错误。为了防止错误所带来的影响,在数据的接收端必须进行差错校验。虽然差错校验也可以完全由硬件来承担,但由于单片机和PC都具有很强的软件编程能力,这就为实施软件的差错校验提供了前提条件,而软件的差错校验有经济实用并且不增加硬件开销的优点。本文就是基于多功能应变测试系统而编写的主机和单片机之间的RS-485通讯系统,介绍了一种软件差错校验方案循环冗余差错校验法。
1  CRC法的原理
  传统的差错检验法有:奇偶校验法,校验和法,行列冗余校验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在数据后面加一定数量的冗余位同时发送出去,例如在单片机的通讯方式2和3中,TB8就可以作为奇偶校验位同数据一起发送出去,在数据的接收端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判别或简单的求和运算,然后将所得和接收到的冗余位进行比较,若相等就认为数据接收正确,否则就认为数据传送过程中出现错误。但是冗余位只能反映数据行或列的奇偶情况,所以这 类检验方法对数据行或列的偶数个错误不敏感,漏判的概率很高。因此,此种方法的可靠性 就差。
  循环冗余码校验英文名称为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它是利用除法及余数 的原理来作错误侦测(Error Detecting)的。实际应用时,发送装置计算出CRC值并随数据一同发送给接收装置,接收装置对收到的数据重新计算CRC并与收到的CRC相比较,若两个CR C值不同,则说明数据通讯出现错误。由于这种方法取得校验码的方式具有很强的信息覆盖能力,所以它是一种效率极高的错误校验法。错误的概率几乎为零。在很多的仪器设备中都 采用这种冗余校验的通讯规约。
  根据应用环境与习惯的不同,CRC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标准:
  ① CRC-12码;② CRC-16码;
  ③ CRC-CCITT码;④ CRC-32码。
  CRC-12码通常用来传送6-bit字符串。CRC-16及CRC-CCITT码则是用来传送8-b it字符,其中CRC-16为美国采用,而CRC-CCITT为欧洲国家所采用。CRC-32码大都被采用在一种称为Point-to-Point的同步传输中。
2  CRC校验码的生成过程
  我们以最常用的CRC-16码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  冗余循环码包括2个字节,即16位二进制数。先预置16位寄存器全部为1,再逐 步把每8位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在进行CRC计算时只用8位数据位,起始位和停止位,如有 奇 偶校验位的话也包括奇偶校验位,都不参与CRC计算。
  在计算CRC码时,8位数据与寄存器的数据相异或,得到的数据向低位移一位,用 0填补最高位,再检查最低位。如果最低位为1,把寄存器的内容与预置数相异或;若最低位 为0,则不进行异或计算。
  这个过程一直重复8次,第8次移位后,下一个8位数据再与现在寄存器中的内容 相异或,这个过程和以上一样重复8次。当所有的信息处理完后,最后寄存器中的内容即为C RC码。这个CRC码将由发送设备跟在数据的最后一起发送。
  计算CRC的步骤为:
  (1)预置16位寄存器位十六进制数FFFF(即全为1)。称此寄存器位CRC寄存器。
  (2)把第一个8位数据与16位寄存器的低位相异或,将结果放于CRC寄存器中;
  (3)把寄存器的内容右移一位(朝低位),用0填补最高位,检查最低位;
  (4)如果最低位为0,重复第三步(再次移位);
  如果最低位为1,CRC寄存器与多项式码进行异或;
  (5)重复步骤3和4,直到右移8次,这样整个8位数据全部进行了处理;
  (6)重复步骤2到5,进行下一个8位数据的处理;
  (7)最后得到的CRC寄存器即为CRC码。

3  CRC法在收发双方的软件实现
  根据前面给出的CRC码的生成过程,我们可以编制CRC校验程序,根据通讯协议通 过RS232-RS485电平转换接口和MAX485,PC机的串口与单片机的串行口进行串行异步通讯, 需要发送的数据信息位8位,选取异或多项式为A001(Hex)。
  8031单片机CRC算法的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同时给出汇编语言的源程序。
  CRC源代码:
  CRCH,CRCL,CRCD分别代表CRC校验码的高8位,低8位和要处理的数据。
    PC机的CRC程序思路与单片机完全相同,信息的处理、发送和接收可以用任何一种高级设计 语言来实现。
  本文主要讨论了用CRC法进行差错校验的问题,接收方如果发现接收错误,则返回信息,要求主机重发数据;如果没有发现错误,则不反馈信息。由此可以提高收发效率。实践证明CRC法在PC机与8031单片机异步通讯的差错检验中应用是十分有效的,可以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