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主流-“斯太尔-哈恩”M1912

 dongchang 2016-06-06
斯太尔M1912手枪,通常又被称为“斯太尔-哈恩”,是奥地利斯太尔曼利夏公司于1911年依据罗斯-斯太尔M1907半自动手枪,为当时的奥匈帝国军队设计研发的一款手枪。1912年列装部队,被称为M1912手枪。

  研制历史

  斯太尔M1912手枪的设计者是捷克的机械师加列·科恩卡,他在多家枪械企业工作过,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1897年,科恩卡开始尝试设计一款自动装填手枪。在当时的19世纪末期,军用手枪大多数还是转轮手枪,自动装填手枪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定型的品种也非常稀少。要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实用的自动装填手枪——毛瑟的M1896和伯格曼M1896此时也刚刚定型,因此科恩卡的设计思想不可谓没有很大的前瞻性。

  50发包装的9毫米斯太尔手枪弹


  这项工作的结果就是与另一位设计师罗恩合作推出的罗恩-斯太尔M1907自动装填手枪,使用8毫米罗恩-斯太尔自动手枪弹。该枪最先被奥匈帝国的骑兵部队列装,成为世界上最早装备部队的自动装填手枪之一。

  在经历了M1907的成功之后,科恩卡没有止步不前,他充分总结了M1907的不足,决定在原有的自动方式和闭锁结构的基础上,研制一款更优秀的自动装填手枪,并改用威力更大的斯太尔9X23mm自动手枪弹。

  新枪的研制到了1911年完成了,但是新枪一开始没有引起奥匈帝国军方的兴趣,因此斯太尔公司只好以M1911的名义作为民用手枪生产。但是过了一年,到了1912年,新枪被军方看中并且采纳了,正式的军用型M1912开始生产,一直生产到了一战结束的1918年,总共生产了约25万支。

  M1912自动手枪具有很好的战技性能和人机功效,在空枪状态下全枪质量为0.98kg,全长216mm,弹匣容弹量8发。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枪管旋转式闭锁机构。枪管中部有螺旋状凸起,套筒相应位置有螺旋槽。

  握把左侧护木片上方有阻弹器按钮,空仓挂机时按压该按钮弹仓内的枪弹能弹出


  在枪弹击发后,套筒、枪管一起后坐,在螺旋凸起和螺旋槽配合下,枪管绕着枪管轴线旋转,实现开锁;在套筒复进的时候,枪管反方向旋转,实现闭锁。

  M1912自动手枪的手动保险设置在套筒座左侧后方,将其向上扳,即可锁死套筒。与普通自动手枪不一样的是,M1912自动手枪的弹匣是固定的。这就是手动保险为什么也可以锁死套筒的原因——用手动保险锁死套筒,保证抛壳窗对准弹匣口,然后再用8发桥夹装弹,或一发一发地装弹。当最后一发枪弹打出后,套筒自动挂机,方便装弹。但即使如此,该枪的射速也不如采用可卸式弹匣的自动手枪快。

  该枪设置有一个阻弹器,将其按下,手枪弹就会自动弹出。如果不按下阻弹器,就算套筒拉到后方,手枪弹也不会弹出。在M1912自动手枪的基础上,斯太尔公司推出了M1912/16冲锋手枪,其采用16发弹匣供弹,可以全自动射击。

  此枪颇有现代感,有M1911的既视感



  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盖世太保将M1912自动手枪列入自己的武器装备序列,并在1940年将其修改为使用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型号,称为P12(t)自动手枪。盖世太保将P12(t)自动手枪原有的生产序号磨掉,在套筒左侧打上“08”标记,表示只能使用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电影《橡树,十万火急》里面,维也纳少校的M1912自动手枪很可能就是这种德国改造版。


  由于M1912自动手枪装弹不如其他自动手枪方便,采用的枪弹不如巴拉贝鲁姆弹普遍,二战后,该枪渐渐被淘汰。

  相关参数:

  配用枪弹:9毫米斯太尔手枪弹或9×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全枪长:216毫米(8.5英寸)

  全枪重:1千克(2磅4盎司)

  枪管长:128毫米(5英寸)

  膛线:4条,右旋

  弹匣容量:8发

  生产年限:1912年-1945年

  保险装置:手动保险位于套筒后部左侧:向上为保险,向下为射击。

  M1912全枪零件图,注意右下角三片片簧中间一片,其向后一面接近顶端的位置有一个小卡齿,这便是使击锤待击的卡齿


  退弹过程,弹匣为整体设计,使用弹条装弹。后拉套筒,并按压套筒座右侧、握把上方的卡笋,这将缩回背带箍,让弹匣弹簧弹出所有枪弹(在容器里完成以便收集)。弹匣中枪弹退空后,松开套筒。如不成功,可再次按卡笋,然后扣动扳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