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研签到]——第十七天

 水墨清欢555 2016-06-06


考研签到——第十七天

welcome

复习章节:第六、七章(共六节)
复习重点:

31._________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他与颜延之并称“颜谢”。

32.“颇学阴何苦用心”中的“阴何”是指梁朝的___________和陈朝的_______,他们都深受“永明体”的影响,诗歌成就较为突出。

33.萧统的《____________》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34.“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是由——提出的。

35.“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歌,其中“徐”是指__________、徐陵父子,“庾”是指庾肩吾、庾信父子。

36.庾信是由南人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的《__________》二十七首,直承阮籍《咏怀》组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

37.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声名较著者有温子昇、邢邵、__________,号称北地三才。

38.由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的强化。魏晋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体物写志的佳作,如曹植写《_________》,构思与手法虽受宋玉《神女赋》的启发,但主题却发生了变化。

39.有“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谢灵运、颜延之和____________。

40.鲍照的创作除诗歌外,赋与文俱有佳作,其中赋的代表是《_________》,文的代表是《登大雷岸与妹书》。


31.谢灵运  32.何逊、阴铿  33.文选

34.萧纲   35.徐摘      36.拟咏怀

37.魏收   38.洛神赋    39.鲍照40.芜城赋


新体诗: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代表作家是沈约、谢胱、王融。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的限制,产生了“文贵形似”和“文多拘忌,伤其真美”的弊端。


四声八病:

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颐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而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的“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钮等八种声病。“四声八病”用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中,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要求过分苛细,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


竟陵八友: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礼才好士,倾意宾客,故一时天下文士纷纷归附,形成彬彬之盛的局面。其中文学成就较为突出、在当时名声最高的就是“竞陵八友”,即萧衍与沈约、谢胱、王融、萧琛、范云、任防、陆倕等八人,他们和周颙等人在创制“永明体”和推动新诗风的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宫体诗

南朝梁代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这类诗歌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咏物之作在官体诗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诗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贫乏,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只讲究词藻与对偶。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徐、庾父子及陈后主等人,都是宫体诗创作的突出代表。


徐庾体:

所谓“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歌,随着萧纲的入主东宫才正式获得了“宫体”的名称。徐,是指徐摘、徐陵父子;庾,是指庾肩吾、庾信父子。他们都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剧书·庾信传》记载:“(徐、庾父子)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请简要分析一下应如何评价永明体。

“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如有“四声八病”之说,强调诗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永明体诗的主要特点是讲求声律,合理地调配运用诗歌的音节,使之具有和谐流畅的音韵美.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如果要求过分苛细,则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弊病。永明体对声律的要求是相当精细繁琐并十分严格的,这无疑会给诗歌创作带来一些弊病,前人已多有指出。

然而前人的评价,一般只是充分注意了永明体给诗坛带来的消极因素的一面。而文学史发展的事实证明,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永明体的诗人不乏优秀之作,而且后来格律诗的成熟也正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四声的发明和永明体的出现,唐代的诗歌恐怕也就不会那样辉煌。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五言古诗已暂时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的即将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经过许多诗人的不断探索,在诗的格律声韵、对仗排偶、遣词用句以及构思意境等方面,永明体都较古体诗更为工巧华美、严整精练。当然,由于过分追求形式的华美,再加上声病的限制,也产生“文贵形似”之偏和“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之弊。不过他们的优秀之作,毕竟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涛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且对辞赋、骈文以及后来的词、曲等文学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即使有人对“永明体”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批评,永明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应该予以肯定,并给予客观恰当的评价。



试论庾信前后期创作的不同及其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答:庾信的一生,以四十二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对他的创作杜甫曾评价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由此可见庾信创作的诗文前后期是迥然不同的。

庾信早年仕于梁朝,完全是一个宫廷的文学仕臣,与徐陵才学向埒,为文并重绮艳,影响甚大,形成了一派新的诗风,世称“徐庾体”。这一时期,庾信的诗文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围,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但他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为后期的创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庾信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因梁亡被迫仕于北朝。因此他后期的作品主要是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乡关之思和屡遭离乱的身世之感,创作风格也一变而为沉郁、苍凉。而且在抒发个人的亡国之痛时,也能以悲悯的笔触反映人民的苦难。因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庾信北迁以后的作品“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杜甫在《咏怀古迹》中也评论庾信“暮年诗赋动江关”,充分肯定了他晚年作品的价值。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一位集大成的作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同类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体裁方面,他诗、赋、文皆工。在风格和技巧方面,他融南北文学之长.至后期而臻于老成,在艺术造诣上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同时,他把南方的文学技巧带到北方,其作品深受北方文人喜爱,人们竞相学习,据《北史·庾信传》记载“当时后进竟当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小传诵”,这样就促进了南北丈风的融和,推动了北方的文学创作。可以说,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也受到唐代作家的推崇与模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