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bert Myers 翻译:郑晗 图片来源:federator 你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未来?是否说过类似的话:“只要他们快乐,我不在乎他们富贵与否”?一些家长希望孩子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一些大人还会教孩子通过实现目标来实现自我价值。实际上,良好的自尊心是获得驱动力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快乐的孩子不渴望成功,更不相信他们会成功。心理学家认为,不是驱动力和成就使人获得良好的自尊心,而是相反。 目前多数关于驱动力的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生来便有探索和进步的动力,但这种天然的驱动力会因外界因素比如家庭、社会和文化而增强或者减弱。 图片来源:pinterest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驱动力可以是内在的或者外在的。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获得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因为他们可以由此获得满足感或者成就感(内在),或者因为他们可以额外获得奖励或结果(外在)。因为一本书看起来有趣而选它就是内在驱动力的例子。而为了学习和考试买书则是受外在驱动的表现。二者并无优劣,但家长和老师都明白具备内在驱动力的人学起来不需要更多的敦促和鼓励。 影响个人驱动力水平的三个因素是:胜任力、自主性和人际关系。每一项都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而这些能否得到满足也将影响人的驱动力。能力让人感到可以胜任和取得成功;自主性意味着能掌控人生、能做自己;人际关系则是与他人互动并建立关系的需求。 家长通过适当的表扬,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育阶段给予适量的责任及无条件的爱与关怀,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这些都与胜任力、自主性和人际关系的需求密切相关。 图片来源:psyche-care 当孩子的行为得到赞赏时,他们对于胜任力的需求便得到满足。但注意不要夸大其词或违背事实。如果孩子不确定夸奖是否真实,那么他日后将更难满足胜任力的需求。家长必须明白要表扬孩子,而不是行为的结果。如果孩子向家长展示自己的画作,如果家长说“你画得真好”,这样能让孩子建立自尊心,并满足胜任力的需求;但如果说“这画真好”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孩子需要赋予被适当的责任。可以让孩子“帮忙”收拾杂物、让大一些的孩子与朋友一起回家以及让十几岁的儿子自己选择卧室的颜色。给孩子一些掌控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建立自尊心并满足自主性的需求。 图片来源:tumblr 孩子需要被爱的感觉。爱他们本身,而不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家长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表现这点:倾听孩子的谈话、花时间与孩子共处、询问意见、原谅错误并提建议。孩子感到被爱便能产生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并满足其自己对于人际关系的需求。 图片来源:tumbl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