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门溪龙

 萨满巫师 2016-06-06


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14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肋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肋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 相对较少。


身体构造

马门溪龙从头顶到尾尖长达52米,身高为23.5米,活着的时候体重达26吨,马门溪龙的颈部长达9米,是长颈鹿的3倍,包括长颈鹿在内,仅有7个颈椎,而马门溪龙却有19个颈椎,它的颈部还特别生有肋骨,称为颈肋,最长可达3米,能与后面第三个颈椎相连,增强了颈部的力量,但也使颈部转动起来很费力。


马门溪龙与另一种著名的恐龙――雷龙外形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脖子长度。它们的脖长最高可达到46英尺(约合14.02米),占到身体总长的一半。马门溪龙是一种食草恐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


物种特征

马门溪龙有世界上最长的脖子,如果让它和长颈鹿比,长颈鹿会输得很惨,它的脖子总共有11—14米。马门溪龙的脖子由长长的、相互迭压在一起的颈椎支撑着,因而十分僵硬,转动起来十分缓慢。它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支撑着它蛇一样的小脑袋。它的脊椎骨中有许多空洞,因而相对于它庞大的身躯而言,马门溪龙的头部显得十分小巧。1亿4500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区覆盖着广袤的、茂密的森林,到处生长着红木和红杉树。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用它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马门溪龙四足行走,它那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在交配季节,雄马门溪龙在争雌的战斗中用尾巴互相抽打。各部位的脊椎椎体构造不同:颈椎为微弱后凹型,腰椎是明显后凹型,前尾椎是前凹型,后尾椎是双平型,前部背椎神经棘顶端向两侧分叉,背椎的坑窝构造不发育,4个荐椎虽全部愈合,但最后一个神经棘部分离开。肠骨粗壮,其耻骨突位于肠骨中央;坐骨纤细;胫腓骨扁平,胫骨近端粗壮,长度相等。距骨发育,其上面的胫腓骨关节窝很发育,故中央突起很高,后肢的第Ⅰ爪粗大,各趾骨的形状特殊。


物种探究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因模式种发现于中国四川宜宾马门溪而得名。此属动物全长22—30米,体躯高将近4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肋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肋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12个)、荐椎(4个)及尾椎 (35个)相对较大。


物种进化马门溪龙属最著名的两个种:一为合川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省合川县(今重庆市合川区)和甘肃永登,前方为多棘沱江龙;另一个为建设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宜宾。马门溪龙在蜥脚类演化史上属中间过渡类型,为距今 1.4亿年的晚侏罗世的早期种属,在侏罗纪末全部绝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