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生读书会一期优秀心得共赏——张成林

 为什么73 2016-06-06



生生读书会第一期

——以笔为媒,用心感悟



心得作者:张成林


学中医的鱼竿

——我读《岳美中医话》


《礼记》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原意是指医生不精通《内经》《神农本草》《太素》则不能服他的药,因为这样的医生不是合格的医生。但现在这句话却被曲解为“中医没有三代人的积累,不能被信任、不能放心的服用开出的药方”。


如此近乎偏见的曲解除了强调了师承关系在中医成长中的重要性之外,更是为中医无故设置了极高的门槛。也是很多人对老中医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虽有很多名医代代相传,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像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师徒,李中梓、李延罡师徒,叶天士、王士雄师徒,当代的胡希恕、冯世纶师徒等等。但历史并非必然,《七剑下天山》莫问剑主的原型傅青主,鬼才徐灵胎,均是杰出的自学成才的名医和明医。


他们的成长和成就并非是靠师徒相授,而是通过自己的独立自主学习和摸索一步步走出来的。与师徒相授的中医相比自学需要走更多的“修正之路”,修正自己的偏见,修正自己的眼界,修正自己的学术思想。所以一代代中医或是一直都走在这“修正之路”上或是在这上边花费了极大的心力和时间。


而在当今,师徒相授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更多的人需要自己去摸索,甚至迫切的需要走出正确的道路。而我师曾经告诉我,“路如果走偏了,你走的越快距离正确的道路就越远。”对此我深信不移。


所以我认为对于当前中医学子来说最重要的事是:“方法论的指导”!

于是有了当代自学中医成才的岳美中老的《岳美中医话集》。
古时有盲人摸象摸不清全貌只得一隅“真像”,而我读《岳美中医话集》却以盲人摸象之法得出了此书对于中医学习的指导意义,我称其为“学中医的鱼竿”,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意,更有类似“学我者生,像我着死”的意思。


全书在我看来均是指导自学中医的方法论。无论是讲述如何学中医,如何学经典,如何处方,如何临证,均逃不过“方法”二字。其中虽有部分内容讲述的是各家学说和个人的独到经验,但是这无不是指导着中医人如何获得正确的认知和最佳的处置方法。比起《名老中医之路》,这本书多了些个人体悟,多了些学术上的层次感。


对于迫切需要得到某些经验的人来说,《浅谈治咳经验方》《谈延年半夏汤》《谈阳和汤》《谈大黄蛰虫丸治疗早期肝硬化》《谈治疗肾炎水肿的经验》无疑是“救急之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