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汇文聚智 2016-06-06

  “拧”,是指某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听劝,特别倔强。在天津的文人中有为数不少的“拧”人。

  1961年我考入了天津市红桥区曲艺团,随恩师杨少奎学艺,团址在侯家后小马路“东来轩”。他就经常讲一些过去“拧”文人的“拧”事。其中一件事我印象很深。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7月14日天津失陷。在我们团址附近,住着一位姓李的秀才,有文化、有人缘,以教书为生。突然有一天,他领着他的学生在侯家后小马路一带敲梆子,并带着学生一起喊:“六更啦!醒醒吧!”日复一日,许多学生家长都以为他疯了,可从他言谈话语及慷慨陈词中,听着又不像疯。便劝他以教书为本,可他太“拧”啦!学生们逐渐都离他而去,秀才的生活也没有了经济来源。可他仍然这么“拧”,每天天一亮,就敲梆子,喊:“六更啦!醒醒吧!”他这么坚持了一年多。

  这位秀才哪儿人多往哪儿去。当时有一个“河北鸟市”,与“三不管”不分伯仲。打把式卖艺、说书唱戏的全聚集此地。一天,在此处“撂地”的焦寿海,即杨少奎的师父,将他让到其卖艺的场子中。焦寿海对大家说:“诸位!他为什么喊‘六更啦,醒醒吧’?让这位秀才给大家讲讲!”这一说,围上来的人更多了,因为人们都纳闷儿,这么好的秀才到底是怎么啦?

  这时,焦寿海问:“您老打六更是怎么回事啊?”“怎么回事?”秀才把眼一瞪:“恨你们不醒啊!”焦寿海问:“为什么说我们不醒?”秀才气愤地说:“八国联军占了天津,进了北京。朝廷签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咱们得赔四亿五千万两白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因为我们是四亿五千万人口,让每人都赔他们一两银子。这是在羞辱我们每一个人啊!分39年还清,本息加在一起是九亿多呀!即便如此,外国人还是照样儿不依不饶。大清国完啦!再看看你们,照样还是做你们的买卖,念你们的书。争名于朝,逐利于市。人家把刀都架到咱们的脖子上啦!快醒醒吧!是时候啦!”

  人群中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喊好声。这个“拧”秀才,敲着梆子,离开人群,接着喊:“六更啦!醒醒吧!”大家一致说他“拧”得好!“拧”出了天津文人的骨气,“拧”出了中华儿女的一片爱国热忱!从那以后,秀才不论走到哪儿,人们都报以掌声。据说,这个秀才愤世自尽,想以死唤醒民众。他可是真够“拧”的!

  在天津的文人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奇人,其中,有一种能玩儿、会玩儿的文人,而且玩儿得有气节,玩儿得让人瞠目结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篇咱就讲讲嘛叫天津人的“玩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