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些人害怕承诺?| 一种确定的未来总让我想逃

 lv莫耽 2016-06-06



生活中,我遇到过很多抱怨约会对象总是不愿意付出承诺的,两个人关系稍微确定一点,这个风一样的女孩纸/男孩纸就会逃跑不见了。但我其实遇到过更多“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忍不住想逃跑”的宝宝。他们不仅在(激情过后)面对热情的对象时,总是想逃跑,在面临其他类型的长期期待时也会想逃跑,例如长期在一个城市居住,或者多年从事同一份工作。

 

心理学家Robert Sternberg的爱之三角理论为很多人所熟知。其中提到亲密、激情和承诺是爱的三要素。而承诺,更是被认为在激情渐退之后感情得以延续的关键(Sternberg, 1986; Brockway,2015)。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对承诺的恐惧,不过为了阐述方便,我们还是把语境限定在亲密关系的范围内。

 

什么是“承诺”?


以下6条可以供你参照你们的关系是不是一段已经做出承诺的关系:

 

1. 一种意图(Intention)


在亲密关系中,承诺被认为是人们想要长时间处于并维持一段关系中的意图(Tan & Agnew, 2016),它本身是一种渴望和愿景,即做出承诺的人希望拥有的是一段从当下到未来的长期关系 。

 

2. 一种选择


承诺也意味着做出一个选择,同时也放弃了其他的选择(Stanley et al., 2010)。

 

3. 承诺包含个人的(Personal)、精神的(Moral)和结构的(Structural)层面。


社会学家MichaelJohnson(1999)把承诺分为肉体的、精神的和结构的三个不同维度——

承诺的个人层面指的是个体想要和对方在一起的愿望;

承诺的精神与道德层面指的是双方在价值观和信念上的契合;

承诺的结构层面则包括了其他一些可能影响双方维持一段关系的因素:是否存在可供选择的其他对象(或其质量),双方对于这段感情的投入程度,以及对结束关系所需要的步骤的约定俗成。也就是说,当你与另一半达成了承诺,你们的关系结束起来应该比随意的关系花费更多、更严肃的步骤。

 

4. 承诺让付出成为一种互惠互利(Reciprocal)。


承诺使得双方愿意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为共同的目标付出、甚至为对方的幸福牺牲。一段有承诺的关系,不仅是激情,也有些像合伙人,你们为彼此付出,暂时不考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最终提升两个人整体的利益。承诺让我们选择做出更多有利于双方利益和长期发展的行为(Stanley, 2005; Bloom& Bloom, 2013)。


5. 承诺能够形成对彼此的束缚


另一方面,承诺有助于阻止一个人轻易地放弃一段关系。这种“阻止”可能来源于个体的内在,例如,双方对彼此价值与信念的认同让任何一方都不舍得离开;


亦或者来源于外在,如个体物质和情感的投入,以及结束关系所需要付诸的经济的、社会的、心理的成本使得双方都倾向于选择继续留在一段关系里。换言之,精神和结构层面的承诺能够将双方束缚在一段关系中(Stanley et al., 2010)。(KY主创们:是的,承诺就是一件如此现实的事……)


往往对于仍处于热恋期的人而言,承诺的束缚很难被直接感受到,人们只会认为彼此分享的经济、社交等资源都是幸福的来源、也是情感的投入。很多时候,只有在想要离开一段感情的时候,才会意识到承诺对于我们的束缚。

 

不过,也这种束缚能让人产生一种“持续稳定”的感觉,使人在关系中有安全感,甚至感到自己不在“流离失所”。

 

6. 承诺让我们对感情的评价不再只基于一时的快乐或悲伤


承诺并不会防止任何挫折、难过和怀疑的出现。但比起没有承诺的关系,它会让这些起伏更容易过去。这世界上,很难有一段感情永远处于双方都对彼此满意的状态,此时,承诺就成了帮助我们维系感情的关键。大量的研究表明,高承诺度与人们做出的有利于维持感情的行为相关(Rusbultz, Zembrodt, &Gunn,1982),例如,当遭遇失望或不满,对这段感情有高承诺的人,更可能对对方的负面行为做出客观的评价,他们会自然地对其他有吸引力的选择对象做出低于现实的评估(devaluate attractive alternatives)。



 

哪些表现说明你害怕承诺?


1. 误解了“保持独立”的真正含义

 

保持独立,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掌控感,这并没有任何不妥。但如果认为让一个人走进自己的生活,向ta表白心意,与ta共同做一些决定,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自己可能因此失去独立性(Choo, 2016)。那么,这可能是害怕承诺的一种表现。

 

2. 对完美对象/关系的期待


对那个ta有许许多多的想象和标准,并希望自己的那个ta从长相到谈吐都能满足要求。对于交往对象的选择,有时候显得十分挑剔,并坚信宁缺毋滥,甚至觉得,与其同一个真实的不完美的人交往,还不如与想象中的完美伴侣相处(Choo, 2016)。

 

3. 总是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


害怕承诺也有可能表现为,一旦发展到了“需要做出承诺”的阶段,害怕承诺的个体就会开始格外觉察到对方的不足。总是觉得世界那么大,我总是还有很多很多可以爱的人(Choo, 2016),对方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一个。

 

4. 往往只能把感情投入于一段本就不可能的感情


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如果一个人在起初就知道不会有结果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开始一段感情,这也很有可能与害怕承诺有关(Choo, 2016)。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ta清楚地知道这不会是一段长久的关系,也就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承诺。例如,总是只会对过去和远方的人产生深刻的依恋心情,或者遇到一个明知道不可能的人而怦然心动。却对那些真正“有可能”发展持久稳定关系的对象毫无感觉。

 

5. 在感情里计较得失


还有一些人表现为对于感情中自己的投入十分谨慎,却又希望对方能够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各方面需求,生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足够好的对待,也是因为他们潜意识害怕长期稳定的关系,也不相信眼前这段关系会是长期和互惠互利的(HealthCentral, 2011)。

 

6. 逃避甚至破坏亲密


有些人的表现比较直接,当彼此产生更深层的感受或联结时,就通过非常极端或戏剧化的手段破坏这段感情以逃避承诺——比如出轨。

 

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我们害怕承诺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可能是以上表现的任何一种或几种。而与此同时,我们害怕承诺的原因也会有许多差异。



 

人为什么会害怕承诺?

 

当亲密程度与原有承诺水平(commitment level)不一致时,可能加剧我们的焦虑(Stanley et al., 2010),以致恐惧进一步的承诺——陷入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当两个人的感情实际已经更进一步,但是承诺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是最容易出现承诺恐惧的时候。


1. 对失去的焦虑

 

尽管日常生活中,人们倾向于认为在一段关系中,害怕做出承诺的一方比起寻求承诺的一方,总是显得“有力量”一些——所谓“认真你就输了”。但害怕做出承诺,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不相信自己能够得到好的承诺的表现。


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对失去的焦虑” (loss anxiety)(Stanley et al., 2010)。 害怕做出承诺反而被拒绝,害怕一个错误的选择会导致自己失去其他可能的机会,抑或害怕即使承诺也最终还是会失去所爱的人,都是我们所表现的“失去的焦虑”。


这种恐惧的核心是深深的不信任——看起来是不相信别人,更深处是不相信自己。


2. “疏离型”和“恐惧型”依恋的人更容易害怕承诺

 

我们在“是什么决定了你恋爱中的表现?”(回复【依恋】给后台,提取文章)一文中提到,依恋类型影响着人们的安全感,进而影响我们在恋爱中的表现。安全型依恋的人,能够将他们童年经验中与他人的安全的依恋模式复刻到与亲密他人的关系中。而非安全型依恋的人由于过去经验的影响,他们更容易担忧和怀疑对方的行为,也更容易感受到“失去的焦虑”。


非安全型依恋中的疏离型(Dismissing-Avoidant)和恐惧型(Fearful-Avoidant)依恋的人,前者可能会因为他们希望尽量减少“亲近”和彼此之间的“义务”(Stanley et al., 2010),而害怕承诺一段关系;后者则可能因为“担心对方是不是会一直、及时地回应和关注自己”而选择回避承诺。

 

同时,其实疏离型和恐惧型依恋的人并不是真的无法接受承诺关系,而是回避已经成为习得的自我防御的方式,以此减少他们对可能的背叛和抛弃的恐惧。而这也与人们潜在的信任感密切相关。

          

3. 投入模型影响我们对承诺的恐惧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承诺。Caryl Rusbult等人(1998)的投入模型中,满意度、可供选择对象的质量、以及投入程度影响着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承诺。

 

其中,满意度指的是对于关系的满意程度,可供选择对象的质量指的是关系之外的其他选择,投入程度则是人们对于关系物质和非物质的投入,例如金钱、情感、时间等(Tan & Agnew, 2016)。

 

对一段关系的满意度越高,承诺的可能越大。投入越多,承诺的可能也越大。而可供选择对象的质量越高,承诺的可能反而会越低



 

害怕承诺怎么办?

 

然而,对于承诺的恐惧和逃避不仅不利于感情的发展和持续,更会使得关系中的双方都十分痛苦(Ratson,2015)。如果你喜欢上一个害怕承诺的人,以下tips供你参考:

 

1. 不要反复逼迫对方


你永远无法通过逼迫在关系里得到任何事。

 

2. 给予对方信任


相信对方这种害怕承诺,并没有蓄意伤害的初衷。你的信任能够更新对方对世界和他人的一些认知,从而也会影响他们做决策。

 

3. 不要过度反应


如果你对对方的害怕承诺有着过激的反应,比如感到绝望或者歇斯底里,你会再一次验证对方的恐惧。

 

4. 权衡这样的ta是不是你能接受


不要把希望放在“我一定能改变ta”。这样的ta你能接受么?你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你也许会同样也不给出承诺,你们继续一起边走边看;或许你无法接受感情到了如此亲密的程度对方还无法承诺,而选择离开。没有绝对对错的标准答案。

 

5. 帮助对方 澄清认知误区 (Cognitive Distortion)


进一步了解恐惧的原因,你需要在每一个原因之后详细阐述细节。例如——

原因:我害怕做出承诺,因为我害怕即使承诺也不能阻止Ta离开。

细节:因为我之前的一段感情,我们都彼此认定但最终还是分开了。所以,我觉得这一次也会这样。


对于细节的描述,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认知的误区,例如“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如上例),“非黑即白”等。

 

尽管我们的恐惧的深层原因可能和依恋类型以及信任感相关(这部分原因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但接纳、认识和澄清恐惧的过程是一个有利的开始。



References:

Bloom,L. & Bloom, C. (2013). Commitment: Myths and Reality. Psychology Today.

Brockway,L.S. (2015). 3 keys to marriage success: Intimacy, passion, and commitment. The Huffington Post.

Choo,L. (2016). 12 Signs you have commitment phobia and how to fix it.

HealthCentral(Februray 19, 2011). The fear of intimacy.

Ratson,M. (2015). How to overcome fear of commitment. The Huffington Post.

Stanley,S.M., Rhoades, G.K., & Whitton, S.W. (2010). Commitment: Functions,formation, and the securing of romantic attachment. Journal of Family TheoryReview, 2(4), 243-257.

Sternberg,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 119-135.

Tan,K. & Agnew, C.R. (2016). Ease of retrieval effects on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The role of future plan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Bulletin, 42(2), 161-171.

文艺连萌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