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意外决定 | 意外

 汉青的马甲 2016-06-06


各位真爱大家好,今天不聊艺术知识,想和大家说一些比较私人的话。


就在前几天,我们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也希望第一时间分享给你。


可能听到这个决定会让你有些“意外”,不过且让我克制一下心情,讲一讲这个决定的缘起。

 

一切是从一个展览开始的。

 


卢辅圣“知一知二之间”艺术展


三年前,“意外”刚刚成立,得贵人相助,我们接了一场大展览的新媒体宣传,在中国美术馆。


当时对于一个偏居在厦门、刚开始起步、没有任何人脉资源的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当我们背着很重的摄像器材和一大堆宣传物料,从厦门踏上去北京的班机时,我以为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可是一到现场我懵圈了。



卢辅圣“知一知二之间”展览现场


看不懂。关键是,还不敢说自己看不懂。

 

于是查阅了很多专业资料,却发现这些资料里多是“一位思想的先行者”、“单纯中追求着丰富,简练中追求博大”之类的句子。


它们像是给作品加密了一样,更让我觉得难以理解。

 

“是我艺术感受力有问题吗?”


我一度陷入自卑。

 


直到后来有一个契机,为这位艺术家拍摄微电影。

 

那天,我们来到了艺术家的家里。面对着满墙的书和画作,还有艺术家本人在世界各地带回来的小雕塑,我们坐在窗边,听他讲历史,讲哲学,讲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初衷。


采访卢辅圣先生


我突然觉得有扇门向我打开,艺术原来可以这么生动,它是一个人用生命体验揉成的故事,孤独也好,幸福也好,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也许,也曾有过这样的故事。

 

我像是被启发了。原来那时我对艺术高不可攀的误解,其实是因为打开方式不对。

 

那么,要怎么更好地打开呢?

 

给了我答案的,还是一场展览。这一次是在台北,徐冰的回顾展。



“徐冰的回顾展”现场


那是一个湿漉漉的周二上午,街上也很冷清,当我走进展览大厅的时候,被一幕景象震到了。

 

大厅里展示的是徐冰的代表作之一“鬼打墙”,作品有三层楼高,用宣纸把长城的一段城墙和烽火台拓印了下来。



作品《鬼打墙》 徐冰回顾展


美术界对这件作品有多种解释,然而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现场看见了一群幼儿园的孩子。

 

他们在作品面前安安静静地围坐着,老师跪坐在地上,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对着6岁的孩子们娓娓道来:徐冰是谁,长城在哪里。

 
徐冰回顾展上的孩子们


我看见孩子们快乐地拿起毛笔临摹徐冰的“天书”,而展览特设的“造字实验室”里,也挂着一串串观众造出的,属于自己的汉字。

 


造字实验室

实验室里的创意汉字


这些字太奇妙太有水平了,我曾一度以为会不会是“托”,就询问展览的义工。


“都是年轻人写的,他们周末的时候结伴过来,看完展览觉得很有意思,就在这边留下了创意。”义工们说。


义工亲手创造汉字

 

艺术,原来可以这么好玩。当它脱下了严肃的外衣,就变成了你闲暇时间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忙碌生活中解脱的出口。

 


于是,从台北回来,我们决定着手做一档视频节目。让艺术不再高高在上,它亲民,它说人话。

 

这就有了《艺术很难吗》



《艺术很难吗》海报

 

也许,其中某一集让你与我们相识了。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想到它能吸引这么多人,我想,它能感染你的原因可能在于:我们都是渴求精神世界饱满的人,你和我同样不认为艺术被隔绝在专业的高墙里,我们被这有趣的解读打动走进艺术之门。


在门里你看见了美丽的风景,于是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招呼他们和你一起,走进来看看。

 
《艺术很难吗》海报


而我,只不过在门口扮演了一个艺术解码器的角色,看似难懂的艺术,我替你用人格解码,用浅显亲民的语言解码,帮助你节省时间。

 

直到今天,《艺术很难吗》做了两年,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真爱,在我们没有刻意对外宣传的情况下,慢慢听到了许多来自不同行业对我们肯定的声音。



于是,到第三季结束、马上要改版的时候,我对团队说:我们做一件更大的事吧!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计划——育中国计划

 

这是一个由民间机构发起的,为中国美育普及加速的活动,做它的原因在于,我们相信,下一个即将到来的时代,人们渴求的不再是纯粹的财富,而是——审美力。

 

审美力代表了品味。当越来越多“物质盈余”出现的时候,人们对美感的精神诉求就越来越强烈。而所有美感培育的方法来源,就是艺术。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会画画、会弹琴或者经常去看画展听音乐会的人,穿衣择物的品味一定不会差的原因。品味是相通的,有独立审美能力的人,自然品味就高。



意外城市分舵


其实美感,是有一套培育方法的。


在国外,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艺术系统性的滋养,而我们的孩子,在对艺术、对美的感知力训练上,依然很缺乏,更难说大人们。

 

一方面是大众对于审美需求提升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却少有人或平台在这方面给于大众建设性的帮助。

 

所以,我们郑重发起“美育中国计划”,玩一场盛大的、关于美的体验狂欢。


因此,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找到这样的能人:


1、能讲某一个艺术门类的能人:绘画、雕塑、器物、摄影、音乐……越细分越好。


2、能把艺术延展到生活中的能人:也许是某个色彩学顾问,也许是主导了某个品牌设计美感的牛人,也许是这个城市里某个空间设计的好手……

 

期待你和意外艺术一起,发挥专业能力,发起和助推这场可能波及全国的美育计划。

 

想象一下,如果忙碌的生活出口是通往美的世界,当我们坐在一个很美的地方,听一位心仪的名家或牛人,带我们进入一个美的体验,当美反哺到我们的生活,也许,生命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负责搭起这个舞台,而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挑选你喜欢的那个人,享受艺术和美带给你的品味提升。

 
与自己“意外”相遇


而如果你就是那个“能讲的能人”,或是你身边有这样的能人,就毫不犹豫地把他推荐给我们吧。

 

我们的发愿,结合大家的力量,一起为我们的下一代,编著一套美育入门的百科教材

 

有一次和艺术行业的同行交流,他说:你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普及的事情?那原本就是应该让教育部做的。

 

当然,有朋友说从商业机构的利益出发,这件事费时费力,但我一直相信,做对用户最有价值的事,就是最大的利益。

 

而我们一路走来,也看到了“美的普及”在民间更深层的力量:


自己经营着企业,却愿意每周到民生美术馆做义务讲解员,一讲讲了三年的企业家;


有不愿做公务员却愿意到偏远地方支教,告诉贫困山区的孩子,什么是梵高,什么是莫奈的优秀毕业生;



意外志愿者


包括意公子的好基友顾爷、意公子即将推出的另一位好基友谢天竞,还有现在和曾经在意外艺术做过专栏的P子、很久以前、花慢、董悠悠……

 

当然,还有那些带着光环、热心艺术的明星们,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名家——这里我要重点感谢两位老师:刘墉和蒋勋

 

刘墉老师,在我们还是个“无节目策划”、“无著名机构背景”、“无可预支费用”时就愿意成为我们的第一期嘉宾。



刘墉在“意外”


而蒋勋老师更是在当时已经不再参与电视节目录制的时候,仅仅因为我们一封诚意满满的邀请函,就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邀请。

 
与蒋勋“意外”相遇


并不是我们的能力有多大,而是我们都感受到了艺术对生活巨大的反哺力量,你也一样,所以这种分享才能感染到你,所以我们才能在意外艺术这里相聚。

 

我们都成为了在美的修养上前行的人,而你的分享也正在感染着你身边的人。

 

我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