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山石文化:山川之精英 人文之精粹

 蚌之沙 2016-06-07

     

      “材美而坚,工朴而妍”,对工艺美术而言,材质之美感与制作之雅致,乃互为依托、相得益彰的一对关系。

         美国哲学家桑塔耶纳在《美感》一书中强调了材料的审美价值,并将其视为形式审美效果的基础。他有这样一句名言:“假如雅典娜的巴特农神殿不是大理石筑成,王冠不是金子制成,星星没有火光,它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

         纵观中国的工艺美术史,从漆艺、铜器、家具、陶瓷,到竹、木、牙、角、玉、石雕刻,对材料本身美感的发现与挖掘,以及“因材施艺”之精神,更是一条贯穿所有工艺门类的重要线索。

         寿山石是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载体。除了与篆刻艺术的渊源外,围绕材质美感而展开的赏鉴传统,与依托材质特点而形成的雕刻传统,所谓“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粹”,成为寿山石文化的两个核心层面。

        与文化精神相承相通的品石传统

      “晶不如冻”,是寿山石品鉴传统中的一个说法。从这简单的四个字,可以看出寿山石的材质审美已经达到一个高级微妙的层次,乃至与中国的文化精神相承相通。

      “晶”与“冻”的分野在于透明度,微透明或半透明者为“冻”,透明感极强者为“晶”。透明感本为宝石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中国人讲求的是“似透非透”、含蓄内敛的中庸之美,味之不厌、常看常新的持久魅力。

         而这一点对于西方人来说似乎很难理解,他们讲的是硬度与透明度,喜欢的是钻石、水晶、红蓝宝石、祖母绿之类,一律光芒四射,一眼望穿。

        又比如,田黄“六德”的“温”、“润”,以及芙蓉之“雍容”,善伯之“朴实”,都成之“灵捷”,旗降之“刚健”等等,实际上将寿山石的审美品鉴上升到人格化的境界。就“温润”而言,凡是国人推崇的好东西几乎全是温润的。和田玉、田黄不必说了,紫砂壶、宣德炉、黄花梨紫檀家具的质感,瓷器的胎质和粙水也讲温润,写字必须做到“点画温润妍雅”,方能“直逼二王之妙”。人呢,当然也得温润了,《诗经》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论语》曰:“望之俨然,即之而温,闻其言也厉”。

        寿山石的另一可爱之处,在于她的可供把玩,在于她的那种“亲和力”。

      “把玩文化”是中国人所特有的,将视觉与触觉结合起来的消闲传统。美术、音乐和饮食等都只能服务于一套神经系统,而把玩却能够同时服务于两套神经系统。“把玩文化”作用于人的感官,虽属“形而下”,却显得单纯实在。就调节情绪、慰藉心神来说,也比其他艺术形式来得直接。

        寿山石乃“天赐瑰宝”,兼具美色与美质,而在雕刻上亦强调古朴圆浑,往往保留大面积的光面,以体现其细腻脂润之手感,令望之欣然,抚之怡然,因而魅力不衰,久而愈醇。


        腾挪在自由与束缚之间的雕刻艺术

        关于寿山石雕,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她是最自由的雕刻艺术,一种则认为她是最受束缚、最不自由的雕刻艺术。

        元、明之际,文人书画家以青田、寿山等“花乳石”刻印,引起篆刻史上最关键的材质更新,从此进入“石章时代”。看似偶然的机缘,其背后却有着必然性,这必然性就在于“花乳石”的“柔而易攻”。石软则能受刀,从而让艺术家能够得于心而应于手,能够顺畅地表达情感。所以,明清流派印与战国古玺秦汉印的最大区别,就是摆脱了工艺制作,从而突破了对情感表达的限制。

        寿山石的摩氏硬度在2-3度之间,有位艺人说,寿山石的材质特点,“介于玉与纸张之间”。除了硬度适中外,与竹木牙角等有机材料相比,又由于没有纤维方向,颗粒细密而均匀,可以说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一种最好的雕刻材料。与“纸张”相提并论,指的是篆刻家和雕刻家可以在石头上以刀代笔,用刀如笔,自由地挥运线条,表达情感,营造意境。

        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寿山石雕积累了独特而丰富的雕刻技法,精微之处,耐人寻味。运用腕指之力,足以刻画物象的形质神韵,一刀一凿间随心所欲,变幻无穷。

        从另一个角度看,寿山石雕却犹如“戴着镣铐的舞蹈”,是一门最不自由的艺术。“俏色巧雕”是寿山石雕的重要传统,即利用石头的天然色彩、质地和纹理,随色依纹,巧施雕工,使作品有如天然生成。这种“察言观色”、“循石造型”的要求,给寿山石雕的创意设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艺人根据石料的特点进行构思,选择最恰当的题材、造型和技法,行话谓之“相石”。所谓“一相抵九工”,相石功力是一个艺人经验、智慧与想象力的集中反映。

        每一块寿山石都是有灵性的,因而是有自己的“生命”和“语言”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件成功的寿山石雕作品,乃创造精神与自然对象之和谐沟通,呈现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