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夸孩子原来还可以这么夸?!看这个爸爸是怎么把一个不聪明的孩子夸成了学霸......

 清平乐心居 2016-06-07

获取更多对孩子学习有价值的指导!




去年的时候,一位妈妈加我微信,一上来就抱怨。刚刚10岁,正在上小学4年级的儿子在她眼里简直是一无是处。


比如:每天回家总是不洗手就吃饭;衣服总是很容易就脏;做作业总是很慢;性格太内向,不会与人沟通;做过的题总是再错;不是少些一个标点符号,就是多写一横......

其实,像这位妈妈一样痛苦的家长不在少数。一般小学生的妈妈会特别夸张,表现出来孩子似乎已经不可救药。

初高中的妈妈们是不是好点?

也不是,与中学生的妈妈交流,很多人都会这样谈自己的孩子:

我儿子,一个字懒,反正我也知道,他也就这样了!

有一位自己就是老师的爸爸这样劝自己的妻子:

你儿子就那德性,改不了了!你也不用在他身上瞎费劲了!

是的,中学生的家长们,似乎表现出一种接受现实的无奈。

但,这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侮辱与伤害。

父母们对孩子的态度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0-7岁上学之前,典型表现:啥都是我娃好!

第二阶段:7岁之后,上小学之后的无限期,典型表现:你看人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样,你怎么就怎么怎么样......

痛悔之情溢于言表,似乎恨不能跑去给别人孩子当爹当妈去。

难道是真的,自己的孩子就不行吗?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毛病也非常的多,比如:

1、不讲卫生,经常炸着一脑袋毛就上学去了,作为一个女孩子,这简直是十恶不赦的大问题;

2、极端内向,什么姑姑舅舅来我家,往往招呼都不打一个,就钻自己屋去了;

3、路上遇见邻居往往视而不见,人跟我说话,我嗯一声就走了,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

4、脾气超级超级犟,曾经因为爸爸打了我一耳光,半年没和他讲一句话;

5、脾气还超级超级烂,极端较劲,一个丫头片子,毫不忍让,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觉着有问题,就冲上去,和别人理论;

6、最大的毛病,就是笨。

也是,如果不是笨,上面那些毛病也就没了。

因为笨,所以当别的小姑娘能在脑袋上搞18般花样把自己弄美美的时候,自己连那几根毛都捋不直,经常顶着一脑袋鸡窝,就去学校了。老师们往往一边哭笑不得,一边招手:来,过来,老师给你梳梳头。

最关键的是,我还没有羞耻心,老师一叫,当全班同学的面,就自自然然走过去,坦坦荡荡地接受老师的“服务”。

因为笨,所以才较劲,凡事不会拐弯,脑袋是直的,认死理。

也因为笨,不会取悦别人,从小到大,没几位老师喜欢我;好几个姑姑,也都不喜欢我。

最笨的地方就是在学习上。

我妈知道我笨,特别让我比别人晚上两年学,怕我跟不上留级。

可是,上了一年级,我还是跟不上。

我记得有一次班里小测试,全班30多个同学,测试的时候都蹲在地上,趴椅子上写,3个小时过去了,全班同学都从椅子上坐回去了,惟独3、4个还没有弄完。

我就是其中一员。

我同桌不忍心,偷偷给我递纸条,被我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可是,我们那一届小学同学里,最后,只有一个人考上了大学,就是我!




为什么?为什么是我?

这么笨的一个孩子?


而且从我高中开始,居然逐渐开始有老师说我是一个有悟性的孩子。


我想,这一切都源于我有一对特别会夸我的父母。


在我很小,就被有些亲戚和邻居嘲讽为又丑又笨的时候。

我爸爸就在家里乐颠颠地讲:我姑娘,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大将风范!变成以后能成大事!

明明是脑袋笨不会拐弯,不会变通好吧,在我爸嘴里,成以不变应万变的大将风范了!

他当时讲这话时的得意,以及这句话,深深地烙在我的脑袋中,后来无论遇到怎么样的艰难,我都对自己讲:

直道行之,方为正道!

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坚守!

我的妈妈更擅长的是“无声的赞美”,她总是像一个小母牛一样温情脉脉地看着我(虽然她凶起来好可怕!),但只要我坐在那里,和她讲话,她就默默地含着笑,听着。

好像她姑娘讲的是什么至理名言。

我用柳条编个筐,她都拿着四处显摆。我画个画,她都如获至宝。

她坚信我能考上大学!

这并不是说他们平时不骂我,其实,我犯了错,他们收拾起我也蛮可怕的。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对我丧失过信心,他们也从来没有从能力上看轻过我,否定过我。

不管我这次考得好,还是没考好,都无所谓。

我爸跟我讲:姑娘,笨鸟先飞!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想,他估计差点就要讲:笨才是真正的聪明!

所以,在我26岁之前,我一直有一个非常坚固的信念:

骨头硬,肯吃苦,肯琢磨,才是一个人最最可敬的品质!

聪明,根本不在我的视线内。

一对特别擅长发现自己孩子优势的父母,给了一个冒着傻气的孩子,一个冒着傻气的价值观,因为这个价值观,为这个孩子后来的人生保驾护航,让她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轻易夸大困难,轻视自己,最后靠着这股子勇气闯出自己的人生。

什么是教育,这才是教育!




教育,就是看到,看到孩子身上优良的品质,欣赏,进而放大,使之成为孩子一生的基石。

我儿子3岁的时候,奶奶带他下楼玩,不一会儿急吼吼回来了,她用一种又失落又惋惜的口气对我讲:

他怎么这么胆小?!

我对她讲,这不叫胆小,这叫谨慎。一个孩子,知道谨慎,知道面对问题的时候,全面衡量一下环境和自身能力的差异,采取他认为最安全的一种解决办法。

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

因为我的引导,我儿子从来不觉得做不到是耻辱,不觉得大声讲出我害怕这3个字是耻辱,他知道谨慎和勇敢不冲突。

当小伙伴怂恿他从3米高的台阶上跳下的时候,他笑一笑,坦然地讲:

我不敢。

而有的孩子,因为虚荣心,羞耻心,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会在别人的激将下,去做一件自己并没有深思熟虑的事,以体现自己的勇敢。

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害怕,这不是胆小,是谨慎;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大胆,这不是勇敢,是蛮干。真正的勇敢不是体现在这些地方。

坦然承认自己做不到,也是一种勇敢,不要为这些无谓的情绪浪费我们的心力。

所以,你要看到,他身上的一个点,你只看到这个点消极的一面,你嫌恶它,以它为耻,孩子就也嫌恶它,以它为耻;

你看到这个点积极的一面,肯定它,生发它,它积极的一面就生长壮大了,消极的一面就消解了。

关键看你怎么看待,怎样引导。




我们缺的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优秀的眼睛和一双善于赞美的嘴唇。

能赞美孩子,夸奖孩子,必然首先源于你能发现孩子的优秀、闪光的一面。

而发现孩子的优秀、闪光的一面,必然要做到下面几点:

1、你是否是纯粹的,跳脱出世俗标准去看待自己的孩子

现在好多父母明明孩子身上有好多优点,可就是看不见,为什么?因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被成绩遮住了眼,就啥也看不见了。

我有一位同学,我拜为师父。我师父酷爱读书,读的都是高冷的东西,什么黄侃了,辜鸿铭啦,真正做学问的人。家里藏书上万,没事就跑书店。讲学问滔滔不绝,出口成章。

可是,志不在考试。他妈妈那个急呀,做学问有什么前途?逼着儿子学法律,师父没办法进了法学院,无比痛苦地过了4年。

最后,人生很有趣。毕业后几经辗转,还是进了博物馆工作。

这是他的热爱,也是他多年真正的专业,进了博物馆,因为业务能力过硬,很快如鱼得水,不到30就成了单位的骨干力量。

孩子现在正在热情地做着的事情,也许是他一生赖以立足的根本。

唯有一颗不功利的心,才能超越眼下,看到更广阔的未来。

2、你是否发自肺腑地欣赏自己的孩子,是真诚而不虚伪的。

欣赏孩子是一种能力。无奈很多父母从来没有修炼,在现实分数的索逼下,根本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任何闪光点。

看不到闪光点,可是听人家讲了,要赏识孩子,鼓励孩子,于是只好说假话,说空话。

鼓励孩子的话自己都不信,孩子能信吗?孩子也能感觉到你的虚伪与目的,于是时间长了,你们之间的信任没有了。

很多妈妈讲,孩子没自信,赵老师,我是要鼓励他吗?

我说,不要为了鼓励而鼓励,你要看到了,讲真话,发自肺腑地击赏,孩子才能感应到。

3、不但要发现孩子品质上的闪光点,而且更要发现孩子在天赋上的偏向。

人与人是不同的,基因就决定了你更擅长做什么,而他更擅长做什么。

每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才能如虎添翼。就像我的师父,他的天赋和兴趣在学问上,兜兜转转,他就得干这行,干别的就埋没了。

父母要做的就是站在旁边,冷眼旁观,我的孩子兴趣在哪,天赋在哪,他做什么能做到觉不睡,饭不吃,忘了时间,这就是他兴趣所在,才能所在。

发现之后干什么?支持、鼓励、帮助他。




有的父母讲,那老师,搞了兴趣,那学习不就耽误了?

你放心吧。一个孩子如果能在某一个领域做好,能够废寝忘食地投入其中,他就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甚至学习能力很好,有了能力,课本知识的学习对他来讲,就不是什么跨不过去的坎。

甚至哪怕他没有上大学,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比起那些虽然上了大学,最熟悉的东西除了课本之外再没有的无用之人强太多了。

最怕的是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不投入,不付出,这就难办了。

但这样的孩子,我没见过。大多数孩子的热情和兴趣还是被功利心重的父母给扼杀掉的,比如:

画画,画画能赚多少钱?搞艺术的能出来几个?

(其实,虽然孩子最后可能没当成画家,但做个设计师也许也风生水起呢)

打篮球有什么用,你又不可能成了乔丹!

(其实,乔丹可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就能成球星的。打篮球也是可以对一个孩子胆识、智能、策略、合作能力进行良好塑造的)

没事发呆干嘛,有这时间做两道题去!

(其实,大思想家都是从发呆开始的)

一个男孩子家家的,每天不出门,就在家养花弄草!

(这么健康有益身心的爱好,你都瞧不上,无怪乎孩子只能上网偷菜了。)

......

孩子乐观,你说他缺心眼;孩子悲观,你说他没出息;孩子能说会道,你希望他闭嘴;孩子内向沉默,你担心他社交有问题;孩子每天往外疯跑,你担心他交往不正当朋友;孩子宅在家里,你怕他太闷......

最好,孩子每天积极上学,回家吃完饭就坐桌子前写作业,写完作业还自觉预习明天的课,360度无死角做五好学生的状态,你就放心了,骄傲了,欣赏了。

抱歉,你这不是养孩子,你是在看偶像剧,一切唯美、完美。




看不到孩子的优良品质,你就无法真诚地夸奖、肯定孩子,你也就无法获得孩子对你的信任,你们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很僵;因为孩子不会认同一个不认同他的父母。

看不到孩子的天赋所在,不能鼓励他,支持他,发展他,你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才能就可能被你扼杀或者耽误,从而终身从事一份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好的,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坏,好坏之间,就看你怎么认识,怎样看待,怎样驾驭,驾驭得好,坏事都会变成好事;驾驭的不好,原本好的,都会被你变成不好的。

那些成才的孩子,那些在某一行业中有所建树的孩子的父母,并不是他们的孩子天生就完美无缺,而是他们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规避孩子的缺陷,并且肯定、发展这种优势。

看完赵老师这篇文章,你一定能发现,这是做父母最省事的办法了。

做一个精明得拿显微镜每天等着发现孩子缺点的父母,好累还好烦恼,而真正智慧的父母,他们之所以看上去那么省事省力,是因为他们看对了地方,说对了话。




对了,文章的最后依然做个小小的广告


阳明教育2016年暑期“一起来走心”集训

正在火热招生中



初高中15天

每期招收150人

两期共计300人



小学4、5、6年级8天

只收

共计60个孩子





您也许错过了这堂好课:


李波老师教你怎样成为学霸,变身学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