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生宿舍百年变化史:燕京大学宿舍内安浴缸饮水喷泉

 王浩然 2016-06-07

核心提示:据当年著名的燕京大学校史记载,其女院外部仿中国古典建筑建造的,在内部使用功能方面则尽量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暖气、热水、抽水马桶、浴缸、饮水喷泉等等。

民国女生宿舍 资料图

本文来源:天津网,作者:汤蕾,原题为:《中国女大学生宿舍百年变化史》

大学是每个学子心目中的“象牙塔”,其中的宿舍便是这个塔里最温馨的空间,女大学生宿舍尤如此。从民国初年起到现在,在逾百年的时空里,中国女大学生宿舍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各具特色,都有记忆。 那么各个时期的女大学生宿舍,都有怎样的变化呢?

民国时期:穿旗袍的时代

民国政府成立后,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万象更新。就女子教育而言,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发展。作为时代的宠儿们,那时的女学生宿舍在那个时代是相当时尚和讲究的。

当时的女生寝室,与现在的公寓式宿舍相比丝毫不逊色,甚至比现在还前卫。据当年著名的燕京大学校史记载,其女院外部仿中国古典建筑建造的,在内部使用功能方面则尽量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暖气、热水、抽水马桶、浴缸、饮水喷泉等等。

每间宿舍四个人,另设专门的相当宽敞的学习区域和阅览休息室,这在我们今天的大学都是很难实现的。当时的女大学生很在意衣着,时髦新潮,她们个个打扮的如花似玉,穿着旗袍,踩着高跟鞋去上课,成为那个年代的特有印记。

除了读书学习,女大学生们还会去打篮球、桌球、棒球等,当然弹琴、跳舞、唱歌的也很多。作为当时社会上少有的女大学生,关注更多的则是提升自己的典雅气质,而学校所做的就是为其提供几近完美的待遇。

五六十年代:飘扬的布拉吉裙

在共和国成立以后,女大学生宿舍又是另一气象。“十·一”国庆狂欢、黑裤子红补丁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特征,露天电影、下矿井、地下恋爱,成为那个年代大学生的新潮生活。

当时的大学更重视课外生活和社会实践,关注庄稼生长的热情甚至超过学业,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女大学生也放下了裤卷,从田里来到大学课堂。

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人们一边红色激情未去,一边又深受贫穷折磨。那时的清华、北大,整个学校都笼罩在朴素的氛围之中。学校里很少有新建的宿舍楼,多是民国时留下来的老建筑,红砖白瓦,条件相对简陋。

据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后来自述,来上学的女大学生,通常只有一个大包袱,寝室里除了被子、褥子、个人衣服和必要的生活用品外,其他就没有什么了。

当时的宿舍基本只有大小之分,大的一般住十多人,小宿舍住八个人。电灯是宿舍里唯一的电器,当时也没有“宿管”,基本上是全开放的,宿舍里的制度规定也不多。

那时每个月15块钱左右的生活费,虽然钱不多,但够花的,偶尔还可以和寝室里的姐妹“进城”看看,给自己添件新衣服,兴致来了还能去逛逛动物园什么的。但基本上出去都靠步行,大家连公交车都舍不得坐,能省则省。

当然学业是最重要的,那时的女大学生都拥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用后来的话说,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时大学校园禁止学生谈恋爱,谈恋爱会被人看作不求上进,被学管发现要找谈话的,严重的会被开除,那些朦胧的情意一直到毕业后才敢公开。

“平淡中包含着色彩,朴素中透露着鲜艳。”一名五六十年代的女大学生这样评价她的宿舍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