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中的“领劲”

 新市区张 2016-06-07



太极拳是一种意拳。因此,练意为先,形随其後,气在其中。拳论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此理强调指出,领劲决定於心,同时也告诫练者,应注意主次顺序。练拳无人似有人,像上战场一样,要有对阵作战的形感。心神为主帅是指挥官,身肢为士兵,听命于主帅调遣,四肢好似功防的武器,内气是武器的弹药。心神主帅不领,其果:军无首领,士气分散,逢战必败。缗拳也是如此。心神不领,拳架散空,套路混淆;练遍虽多,也不增功。因此,要遵循“心静用意”的原则。


在意识支配下,思想始终集中在拳架动作上,排除思绪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动作的协调,提高神经系统意念控制能力,正确地传达和接受各器官的动作变换。传达命令者在於眼睛,眼睛是心之苗,它是先锋官,眼神应领先於动作,眼神定目标,眼到手到,内气随之而到。眼神的领劲决不能忽视,应当抽单式练习,如“云手”,“倒撵猴”等。


拳论曰:“虚领顶劲”。身法中正,头要领起。“虚领顶劲”是身法中正不偏的标志。头是全身的纲领。练太极拳最忌低头仰面,左右歪斜,摇头晃脑。走架时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使头自然垂直。头为百穴之宗,若要身法中正,必须从头开始。


命门穴要领劲。太极拳的四肢动作,以腰为纲、为轴心。太极五弓,腰为主弓,主弓练好在於腰脊命门穴,前对脐部,是全身的重心所在,起到调节全身平衡的作用,也是人体发力的来源。静势应注意塌腰,命门穴要向後领劲。这样腰围自然能松沉,有助於气沉丹田,促使腰的旋转幅度,合乎生理和技击上的要求。练拳和推手的时候,时刻注意著腰脊命门穴的枢纽作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肢走架行气原则:动作外开,是离心力,内气由丹田行至肩,再到肘,通达手与指。动作里合,是向心力,使气回归于丹田,由指头到掌,由掌到肘,由肘到肩,注入丹田。


下肢动作行气原则:将丹田劲四分往下运行经胯分达两腿转至膝、足,透达於两足尖,先小趾,依次至大趾,呼气发劲。收合蓄势时,复由原路线缠退行至腹部。由趾到足,至膝回归胯与腹部丹田。吸气收势。


总之:

心劲领起意集中,四肢百骸都听命,

上下内外能相合,技击内劲自然通。

虚领顶劲身法正,命门後撑练丹功。

逆旋行气肩肘手,顺旋气归丹田中。

局部领劲攻防定,圆转方点为先锋。

领劲定向又定序,久练内劲能畅通。




明天精彩继续......

※ 下拉屏幕可以参与文章评论 

这篇文章太好了!给您的亲人和朋友看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