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学英语的几个误区,家长越早知道越好!

 向葵00 2016-06-07
小编的话今时今日孩子的英语学习和我们当年已大不相同,过去的经验可能不再适用,作为家长我们不一定能帮上忙,但了解一些常见的误区,至少能让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今天我们请到Cindy老师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Cindy老师是资深语言教育工作者,家住美国旧金山,因工作关系常年在国内外两地轮转。

  现在国内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英语能力的培养,英语学习也越来越低龄化,这是很好的现象。一般来说,12岁之前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间,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家长,需要注意帮助孩子避开英语学习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用错误的方式磨耳朵

  磨耳朵是英语启蒙里非常重要的阶段,指的是英语语音输入积累, 儿歌、童谣、动画片、绘本音频等都属于磨耳朵的素材。很多家长看到别家的孩子从磨耳朵开始学习英语,自己也开始效仿,但这个方法不见得对所有的孩子都有效果。因为“磨耳朵” 是有它的适用年龄的: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随便磨,效果也好;到了3-6岁,则需要视孩子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孩子的中文能力越强,对其它语言的音频接受度就越低;6岁以上完全没学过英语的孩子就很有可能不吃这一套了,会更倾向于要求听中文音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完全听不懂的语言就跟听到噪音没太大区别。就像听西班牙语广播并不会让我们学会西班牙语一样,因为对我们来说都是无效输入。

  所以,当中文成为孩子的强势语言之后,磨耳朵必须要求“可理解的输入”,一味播放孩子听不懂的内容只会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不正确的操作方法还会导致孩子失去学英语的兴趣,得不偿失。

  误区二:用家长的眼光判断难易

  有些家长习惯于用自己的感觉去判断孩子学习的难易,也是不太合适的。我们以前接触英语较晚,而现在很多孩子从学龄前就开始学习英语,所以,我们所认为的难易其实并不适用于现在的孩子。例如表示动物的单词中,我们可能觉得dog、cat、panda很简单,而iguana(鬣蜥)、tarantula (一种有毒的蜘蛛) 很难,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并无难易之分,它们都是指代一种动物。尤其在听说方面,孩子更敏感单词本身的意义和类别。

  另外,即使是在国内英语学得很好的家长,也未必能掌握母语国家小朋友的常用单词。我们在美国的小区有对好友,都是当年拿着高分GRE全奖学金到这边上研究生的学霸,前不久聚会时他们感慨,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每周拿回去的单词表,经常都有一两个不认识啊。不信你也来看看(美国小学二年级第一周的单词表):


  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还真不能对自己的判断太自信了。孩子什么阶段该学什么,什么算难什么算简单,还是得参考权威的书籍,最好能请教专业老师。

  误区三:拒绝“死记硬背”

  曾经有朋友问我孩子学英语需不需要背单词、拼写单词,怎么会不需要呢?我们当年学中文也要学认字、写字的啊。朋友说这种背单词、写单词感觉算“死记硬背”,和快乐教育相悖,怕破坏孩子的兴趣,而且听说美国孩子不用记单词的啊。

  我想说,还真不要被所谓的西方“快乐教育”忽悠了啊,上面那张单词作业表不是标注得明明白白吗?孩子需要做1-5步,其中第5步就是拼写单词,如果写错了,那就得重新再从第一步开始,美国孩子也是得老老实实记单词的。而且,这边还流行一种叫Spelling Bee(拼写小蜜蜂)的比赛,就是孩子们之间记单词拼写单词的竞赛。

  类似我们从前学中文时老师把一些相同部首偏旁的字整理在一起,英语单词也是一样的,比如上面的这张单词表,好几个都带有“ram”,它们拼写类似,读音也类似,孩子们就更容易记忆。所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死记硬背”都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只是要避免枯燥无规律的方式而已。

  误区四:经常盘问孩子“学了什么,这个怎么说”

  孩子上了一段时间的英语课之后,有些家长会经常问孩子:“宝贝,今天都学了什么啊?” 或者问:“宝贝,香蕉用英语该怎么说呀?” 有时,家长会发现孩子不愿意回答或答不上来。之前我在国内的英语工作室上课时,曾经有位家长抱怨,“我问孩子‘红色’用英语怎么讲,他完全说不上来,都学了那么久怎么什么都不会呢!”我听了之后拿了一盒水彩笔问孩子:“Tommy, 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the red one? ” 孩子毫不犹豫地把红色的水彩笔递给我,然后我又拿出一支蓝色的再问孩子:“What color is it?” 孩子很熟练地回答“Blue.” 这说明什么呢?孩子不愿意回答或答不上来,很有可能是因为家长的问法不对,因为孩子习惯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的话,突然的转换会让他们不适应。

  不同孩子对这种有点类似于”考试”的问题反应会不太一样,有些孩子喜欢这样的一问一答,答对了很有成就感;可有些会有点儿反感,甚至有些尴尬或者不舒服,因为明明知道你是在考他,而不是一个正常平等的对话;还有些可能因为没有对话情境,他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所以,家长偶尔的询问是可以的,但不要经常这样问,更不要因为孩子答不上来就否定他们的学习,这样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误区五:只学了英语

  任何语言说到底其实只是一种沟通工具,家长让孩子学好英语,归根到底是想让孩子通过这个工具更好地理解世界。很多刚来美国的人可能都有类似体验,自我感觉英语还不错,但和当地人交流起来仍然不够顺畅,常常每个单词都听清楚了,但不知道整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或者尽管明白句子的字面意思,还是不理解笑点在哪儿。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一位中国留学生第一次在美国高中上课,旁边的美国同学对他说“Hey, What’s up?”(就是打招呼,相当于“Hello”, 或者我们中国人问“吃了没?” 的意思), 小留学生很疑惑地抬头看了看,上面什么都没有啊,然后回答对方“Nothing is up.” 搞得那位美国同学愣了半天都没反应过来。

  一门语言和它所承载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孩子学会多少单词记住多少表达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真实的情境里跟母语是英语的人交流,能否捕捉到他们手势眼神表情的含义,或者语言中透露的幽默,然后透过这些去了解背后的文化,这才是我们学习英语这个工具的目的。


  就像DaDaABC在线英语一样,它专门为5-16岁青少儿定制一对一在线英语课程,为每个孩子配备一名固定欧美外教,让孩子和老师成为朋友,在语言学习之外,更深入了解相关文化习俗,孩子学到的不只是英语哦。

  还有,它家的课程完全同步私立国际名校体系。除了固定外教,还有专属顾问、教务主管、助教,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团队在为他做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真是应了那句'It talk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村之力)'啊。

  还有,DaDaABC还受到很多小明星的青睐,比如叶一茜的女儿Cindy,陆毅的女儿贝儿......它还是湖南卫视《妈妈是超人》独家在线教育合作伙伴呢。

  还有还有,就在前几天,2016年5月28日,DaDaABC ipad正式版上线啦,成为国内首个支持iPad双向视频互动教室的在线学习平台!还有比这更方便更贴心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