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程视界 | 任正非谈管理体系建设: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吴工图书馆 2016-06-07

微略导读|华为在推行一系列引进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规则时,采取的是“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方针。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如果在还没有引进的管理方法中实践,一上来就民主的让大家进行“优化”,一定会意见不一,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单凭过去的经验来套新的规则,会陷入形而上学。何况,华为又是高知识份子密度很大的地方。任正非深知这一点。

他在一次讲话中说:“华为员工很聪明,容易形成很多思想和见解,认识不统一,就容易分散精力。”另外,一个新的管理方法的引进,一定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戳痛个别人。这些人在“优化”的时候,自然会千方百计的找出理由,坚持不懈的抵触,越民主,越容易形成重重阻力,最后导致新管理的流产。这是一切软弱的改革者的软肋。但是,任正非也预料到“先僵化”会产生弊端,一个是形而上学,一个是教条主义。

一、僵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僵化就是学习初期阶段的“削足适履”。任正非在与HAY公司高级顾问VickyWrigbt谈话时明确指出:“我们引进Hay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理,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继续沿用过去的土办法尽管眼前还能活着,但不能保证我们今后继续活下去。现在我们需要脱下‘草鞋’,换上一双‘美国鞋’”。穿新鞋走老路当然不行,我们要走的是世界上领先企业所走过的路。这些企业已经活了很长时间,他们走过的路被证明是一条企业生存之路,这就是我们先僵化和机械的引进Hay系统的唯一理由。任正非是从发展的角度和针对东方人的特性来看到先僵化的:“现阶段还不具备条件搞中国版本,要先僵化,现阶段的核心是教条、机械地落实Hay体系”。“我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要防止东方人好于幻想的习惯,否则不可能真正学习到管理的真谛”。

(任正非的这套理论,能实现的首要条件是最高领导层必须很强势,能坚定不移的推行政策,不畏惧那些阻碍和反对的声音,才能最大化的起到理想的效果,这也是文中提到的“软弱的改革”着所不能实现的)

对学习IBM的管理,任正非强调了同样的意思:“要学会明白IBM是怎样做的,学习人家先进经验,要多听取顾问的意见。首先高中级干部要接受培训搞明白,在不懂之前不要误导顾问,否则就会作茧自缚。而我们现在只明白IT这个名词概念,还不明白IT的真正内涵,在没有理解IT内涵前,千万不要有改进别人的思想”。

任正非在IPD第一阶段最终报告汇报会上谈到公司引进IT管理系统的原则时,又明确指出了这一思路,并给出了大概的时间表:“我们切忌产生中国版本、华为版本的幻想。引进要先僵化,后优化,还要注意固化。在当前二、三年之内以理解消化为主,二、三年后,有适当的改进。”

先僵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削足适履肯定是个痛苦的过程。但削比不削好,早削比晚削好。总体来讲,公司还处于老实、认真、系统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的阶段。在今后学习某种新的管理系统时,初期也应采取先僵化的方针。

二、优化:掌握自我批判武器

我们不能脱离公司的历史和发展阶段来讨论学习模式。公司提出要花十年时间实现与国际管理水平接轨,这说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公司都将处于一个规范化的阶段,一个追求管理进步的阶段。任正非强调说:“华为公司从一个小公司发展过来,特别是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外部资源不像美国公司那样丰富,发展是凭着感觉走,缺乏理性、科学性和规律性,因此要借助美国的经验和方法。我们必须全面、充分、真实的理解Hay公司提供的西方公司的薪酬思想,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引进片面、支离破碎的东西”。

毋庸置疑,辨证、历史的看待僵化是极其重要的。两三年前我们引进的管理体系有的可能已经过去了僵化期,需要优化以至进入固化阶段了。也可能是在这一意义上,在2001年十大管理要点中,简化、优化、固化成了不同往年的新组合。

僵化是有阶段性的。僵化是指一种学习方式,僵化不是妄自菲薄,更不是僵死。

任正非以与Hay公司的合作为例讲到:“当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范了,公司成熟稳定之后,我们就会打破Hay公司的体系,进行创新”。这就是由僵化阶段进入优化阶段。

优化对象分为两块,一是国外引进的,一是自己创造的。

学习外国的,除了要注意不能耍小聪明还没学会就要改进之外,还要注意不在优化时全盘推翻,我们坚持的优化原则是改良主义。

改进自己的,则要防止固步自封和缺少自我批判精神。只有认真地自我批判,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先进,优化自己。公司认为自我批判是个人进步的好方法,并把能不能掌握自我批判武器,作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指标之一。“不能掌握这个武器的员工,希望各级部门不要对他们再提拔了。两年后,还不能掌握和使用这个武器的干部要降低使用。在职在位的干部要奋斗不息、进取不止(任正非)”。《管理优化报》有一篇《还能改进吗?还能改进吗?》的文章,很好地表述了优化过程的连续性和优化课题的多样性。只要我们有了这样良好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优化就会成为一种企业文化,持续的管理进步就有了保障。

(注:很多人提起企业,就会谈起该企业文化怎样怎样,但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明白,什么是企业文化,它是如何产生的。这句话让我有种开窍的感觉,好像黑暗中透来一丝光亮,让我有了模糊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优化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管理变得更有效和更实用,而不是将西方式管理改造成中国式管理或华为式管理。任正非明确表示“我坚决反对搞中国版的管理、华为特色的管理,我们不是追求名,而是追求实际使用”。

三、固化:夯实管理平台

优化就是改进,优化就是创新。持续的管理进步需要持续的改进创新。人们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这话有道理。但我们识别变化的基准又离不开相对的静止。因此,变化是经常的,但变化又是有阶段性的。我们能够把握的变化应该是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变化,就像我们只能踩在相对坚实的地面上才能够前进一样。

因此,优化之后应是固化。

任正非指出,创新应该是有阶段性的和受约束的,如果没有规范的体系进行约束,创新就会是杂乱无章、无序的创新。我们要象夯土一样,一层层夯上去,一步步固化我们的创新和改进成果。表面上看来,公司的运作特点是重变,重创新,但实质上应该是在重固化和规范。

固化就是例行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模板化、标准化),固化阶段是管理进步的重要一环。

1、例行化(这段内容很有哲理,值得好好研究)

管理就是不断把例外事项变为例行事项的过程。公司强调建立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体系,就是要将已经有规定,或者已经成为惯例的东西,尽快在流程上高速通过去,并使还没有规定和没有成为管理的东西有效地成为规定和惯例。例外事项例行化,经验知识科学化,权力空间责任化,是公司对人负责制向对事负责制转变的关键,是各级干部的重要工作。将增值压力更直接地传递到每一个员工,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均效益水平。例行事项越多,处理例外的经理就越少;科学程序越多,归属个人的经验知识就越不需要;

公司要进行的应该是围绕“事”进行的例行化,管理者的最大贡献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解决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例外事项,并为例外事项的解决方法定出有效的规程或流程,然后教给拥有执行例行事项权力的秘书去做。

2、规范化

中国人太聪明了,所以一些人学习态度不踏实,因此需要僵化。中国人太聪明了,所以一些人总在不停顿地创新,因此需要规范。中国人的聪明是有特点的:知道得多,办法多,但规范不多。知道得多容易应付考试,办法多适应性强,但不重视规则和规范的特点,影响了中国人对科学知识、技术和理论的积累。我们不断创新知识和技术,但我们没能有效地规范知识和技术,因而我们只有知识和技术,少有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如果我们再不把这个聪明规范化起来的话,等待我们的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贫穷和受控。

因此,重视管理的规范化将是公司长期努力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化的具体手段之一是模板化、标准化,这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

任正非指出,规范化管理的要领是工作模板化,就是我们把所有的标准工作做成标准的模板,就按模板来做。一个新员工,看懂模板,会按模板来做,就已经国际化、职业化了。你三个月就掌握的东西,是前人摸索几十年才摸索出来的,你不必再去摸索。各流程管理部门、合理化管理部门,要善于引导各类已经优化的、已经证实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化。清晰流程,重复运行的流程,工作一定要模板化一项工作达到同样绩效,少用工,又少用时间,这才能说明我们的管理进步。例行化(制度化),规范化(模板化),两化的结果是固化,也是简化。有了固化和简化,就可以使我们在进一步夯实的管理平台上,再建一层楼,使公司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的,有质量的提升。

僵化式学习,优化式创新,固化式提升,进一步学习,这就是华为的管理进步三步。

1998年开始推行的任职资格考核,被任正非称作“管理革命的重点”。他在《不作昙花一现的英雄》中写道:“任职资格的推行不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推行,而是真正达到管理进步的真正意义上的推行。考核与薪酬体系是全世界最难的一项企业管理命题。管理变革中有个三段论:(1)触及自己的灵魂是最痛苦的。必须自己批判自己。(2)别人革自己的命,比自己革自己的命还要困难。要允许别人批评。(3)面子是无能者维护自己的盾牌。优秀的儿女,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面子。只有不要脸的人,才会成为成功的人。要脱胎换骨成为真人。”任正非追求的管理进步,首先是员工心理素质的提高。实际上,许多中高级干部的确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考评五级干部时,仅仅用了三级的标准,干部们就已经满头大汗了,感到太难考了,就问任正非怎么办,任正非说,给你三年时间,一定要达到五级,你要努力去补这个课。那以后,高级副总裁一级的职位,只有两年任期。


关注“微略中国”微信公众号,点“查看历史消息”,即刻选阅如下经典文章。

流程视界

流程优化的三重境界

→战略对准:流程是一切管理的基石——张新国与席酉民高端对话

→流程视界-移动互联网大潮之下的流程管理

→成长型企业流程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之道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梳理的四大步骤及方法

→企业流程优化成功推行的五大必备条件

→做好企业流程管理的六个建议

→流程管理的七大核心要点

→八步法打造面向企业流程管理的考核体系

→流程优化是流程管理生存之本

→华为流程管理 “除冗”师从“庖丁解牛”

→企业强化绩效管理的关键:流程

→“是流程决定组织结构”还是“组织结构决定流程”

→建立端到端流程,提升企业绩效管理

→如何识别企业的关键、核心流程?

→快速消费企业品企业如何打造营销流程体系

→“流程如何呈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企业流程运行现状如何评估?

→浅析流程管理在家居建材行业中的应用

→回顾2013:中国八大供应链创新案例

→流程绩效管理六步法

→业务流程持续优化的三个方法

→流程与执行力

→流程,为客户创造价值最大化

→建立端到端流程,提升企业绩效管理

→四步法加强流程管理,提升企业执行力

→七步提升员工流程执行力

标杆学习

→三大名企经典对标之路(实战)

→中国企业对标管理的九个方向

→国企人力资源机制创新应如何对标华为

→以对标驱动企业价值增长

→我们该向华为学习什么?

→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海尔?

→华为价值评价体系的四个基本假设

→我们该向华为学习什么?

→华为如何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标杆对比-阿里、腾讯等是如何进行研发管理和绩效考核的?

模式突破

→中国目前最成功的10个商业模式(已转发分享上万)

→小食堂老板给教授上的MBA课

→差异化突围!——如何把产品的卖点做到极致?

→公司好不好,从七个视角分析马上就知道

→社群经济时代的6个商业趋势(不可不知)

→失败案例-国内VC(风险投资)十大悲剧案例启示录

→商业模式八大核心原则

→恒隆、黑石、凯德商业运营模式分析研究

→莫入差异化邪路

→企业如何突破成长瓶颈,构建核心竞争力

→百合网模式——越“变态”越“赚钱”

→150辆大巴车免费乘,盈利却上亿,商业模式你知道吗?

→战略规划的四个原则和七个阶段

→农业企业的十种战略模式

→商业模式的术、法、道

→魏朱版:商业模式构成的六大要素

其它系列

→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不收藏下来,你就傻了

→《弟子规》完整篇带解释!大人小孩都该学习啊!

→世界500强公司要求每个员工会应用的方法和工具

→好制度让坏人变好——可改变的是制度,不是人性

→您公司有多少成本控制死角?企业十二大隐形成本解析!

→世界十大管理思想精解

→领导与管理的十大区别

→战略导向的集团管控

→员工“瞎忙”八大病因,这就是你企业越做越累的原因!

→打破管理体系孤岛,提升企业执行力

→挖掘隐形需求——送给只会讲产品,不会讲故事的销售员

→零广告费可以打造强势品牌?

→企业组织运行的逻辑是怎样的?

→企业授权体系,绩效系统落地的强力保障

→掌握这15招,做好HR的管理工作,就这么简单

→“有机薪酬”模式促企业深层转型

→GE的“逆向导师”制

→变管理为运营,扭转人力资源尴尬现状

→超级公司的超级管理:IBM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体系

→蓝色巨人IBM培训及发展体系全方位揭秘!

→图解IBM核心人才梯队建设关键步骤和工具

→思维可视化的四种模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