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著名的西医院中医做得风生水起,宝贵经验都在里面

 369蓝田书院 2016-06-07

2016年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作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看三甲部队医院、专业医院和二甲医院如何推动中医药工作,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综合医院内,中医药工作的发展是医院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医疗服务、学科人才、公共卫生、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到中西医并重且均衡发展,才能真正提升中医地位,为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添砖加瓦。

空军总医院:
“三大重点学科”引领中西医结合


医院中西医结合门诊比例接近50%,去年皮肤科、正骨科门诊量分别接近70万和2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中医药使用率接近30%,年中医会诊人次占总会诊人次的13%,中西医结合诊治技术水平高、疗效好,已成为医院的优质品牌。

 

空军总医院积极践行中西医结合方针,持续加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同时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专病中心的医院之一。

 

一是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科。上世纪70年代末,蔡瑞康教授在传承著名中医皮肤病大家赵炳南、朱仁康教授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将现代皮肤病发病机理与药理药效学进展等有机结合,勇于探索、反复实践、创新发展,成功研发了特效军队制剂10余种,“解决了渡江战役以来始终困扰部队官兵的一大难题”,推动了医院皮肤病学科的快速发展。

 

二是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科。上世纪70年代初,针对空军飞行人员高发的颈肩腰腿痛等问退,冯天有教授师从民间正骨名师罗有名学习祖传正骨技术,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科学融会贯通,创立了“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有效降低了因颈肩腰腿痛等引发的高停飞率。

 

科室于1986年成为全军第一批医学专科中心,2002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专病中心。

 

三是中西医结合代谢病专科。上世纪50年代,经历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火考验的李仕明、郝钢、胡锦心等军医,在战场救治工作中深刻感受到中医药技术的特殊作用,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创新研究,开创了以“6542”结合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先河,创建了“四联疗法”防治慢性肾病,研制了“参芍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形成了独特的代谢病中西医结合优势。

 

科室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代谢病重点专科。在“三大重点学科”的辐射带动下,医院其他中西医结合技术蓬勃发展。2007年医院被评为国家首批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医院经验谈: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一定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工作中党委的领导;二是始终坚持遵循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规律;三是始终坚持为部队服务这个中心;四是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技术创新。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多学科协作凸显肿瘤治疗优势


医院中医科以鼻咽癌、肺癌、前列腺癌、肝癌等病种为研究重点,摸索出一整套患者在放疗、化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康复期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如针对华南地区恶性肿瘤的高发病种,医院中医科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分期的鼻咽癌在分型、诊治和预后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临床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为全国重点肿瘤专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攻优势病种,集中技术力量形成独特疗法,鼓励多学科协作,积极促进中西医疗法深入结合。

 

医院接收的疑难复杂病例较多,通过建立常态会诊机制,鼓励中医科医生参与全院疑难病例讨论以及各专科单病种多学科会诊。同时,还在中医科专门成立了多学科的全院专家组会诊制度,定期在科内为全院患者开展会诊工作,使患者能得到更为合适、全面的优质医疗服务。

 

针对鼻咽癌放疗前后以及远期病情变化特点,该院中医科不断探索实践,通过大量病例总结临床规律,发展出一套针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增敏、放疗后防治毒副反应以及放疗后维持治疗的独特疗法,提高了患者近期疗效,缓解了因毒副反应(如口腔黏膜溃烂)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此外,该院中医科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肿瘤患者的舌像研究,通过先进的中医舌诊图象分析系统、血液流变学检测仪等一系列仪器,对肿瘤患者的舌像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已积累了一系列有关鼻咽癌患者青紫舌与其预后关系的研究成果。并率先提出将青紫舌消退与否及消退的迟早,作为临床观测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征,及早给予中药干预性治疗,防止复发转移,最终提高生存率。

 

在鼻咽癌中医辨证分型方面,该院中医科通过全部选择初诊未治的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初诊鼻咽癌不同中医证型具有特殊的预后表现,从而使分型更为科学和准确,对鼻咽癌患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院经验谈:

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要广泛汲取国内外同行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医疗工作综合评价机制、综合目标管理方案、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等核心制度,要在全院范围内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具体到科室层面,要分别制定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考核措施和具体操作规范等,通过定期培训考查等方式狠抓落实,使医院中医药服务质量与安全得到切实保证。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二级甲等医院探路中西医融合发展


近年来,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中医年门诊量和出院人次较2012年提高36.8%和112.1%,饮片处方、非药物治疗人次、膏方服务人次提高58.7%、65.7%、182.5%;全院西医科室的中医饮片和非药物治疗数量提高77.6%。

 

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二级甲等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开展了全院中西医融合实践探索,全面开展中西医融合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创新。

 

中医科根据自身临床业务特色,开展优势疾病诊疗规范建设,并对中医各二级分科进行全面规划,业务数量和内涵质量不断提高。以中医复方作用机制和疗效物质基础研究为突破,教学能力、科研课题和成果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

 

在医疗服务领域,在多个西医临床科室推广中医药服务,遴选专科协定方及非药物治疗方法,并将中医药服务情况纳入绩效,通过此项措施,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宜不同西医科室的中医药优势项目和工作模式。

 

对一些西医疗效不佳的疾病,如术后腹腔包块、孕期重症湿疹、剖宫产后感染、慢性盆腔炎、脑卒中偏瘫等中医均主动加入。形成了西医疑难疾病的中医介入机制。

 

在学科人才领域,医院推进重点学科的资源整合,围绕主攻方向,开展联合攻关,形成区域性专病、专科诊疗中心。鼓励西医医务人员参加“西学中”培养,接受中医理论及专项技能培训。

 

通过项目引领,多个专业领域推进中西医融合:依托“上海市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综合医院临床学科中西医融合发展示范性研究”项目,开展系列工作。

 

推进以优势病种为核心的临床数据库建设,在联合门诊中,制定优势病种(如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中西医融合诊疗方案,形成了治疗规范化、观察量表化、检验套餐化的服务模式,建立了中西医融合临床数据库,并运用大数据挖掘等现代工具,为实证化、精准化医疗提供基础。

 

医院经验谈:

在机制方面,综合医院应实施一系列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专项制度。人事方面,对于进修学习、学历提升、职称晋升,同等条件中医药人员可优先。科教方面,中医药人员年度参加学术交流次数可高于医院的规定上限。绩效方面,要参照医院重点学科最优惠政策。此外,还可设立中医药专项经费,改善中医就医环境。



作者: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周蔓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