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的平仄

 杏坛归客 2016-06-07

第五讲  古今声调分平仄

平仄联规贯古今

──对联的平仄

平仄对立(平仄相对、平仄和谐)是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之一,了解并掌握对联的平仄,是写作、欣赏、品评对联的重要条件。在平仄问题上,联界尚有不同的意见,这里尽可能讲主流观点,有争议的地方,也稍加说明,目的是启发读者多加思考。

(一)什么是平仄

所谓平仄,就是汉字声调的两大类型。汉字的读音是不断变化的,元代以前的读音同现代的读音是不同的,所以就出现了古声(旧声)和今声(新声)的区别。

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为写诗方便,南朝(一说初唐)时搞了“四声二元化”,就是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包括“上去入”。怎么分四声呢?《康熙字典》标分四声法(玉钥匙歌诀)对此解释得比较精确:

平——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入声短促急收藏

例如:“街”字为平声,“姐”字为上声,“界”字为去声,“节”字为入声。

随着时代的变迁,全国各地区汉字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古入声字,除吴语、客家语、闽语、粤语、湘语、赣语等30%的地区保留以外,其他70%的地区,从元代起已变为平、上、去三声了。

新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归入平声,上声、去声归入仄声。轻声字,有人主张为仄声,有人则认为可平可仄。

新四声的发声特点,有人作一首歌诀云:

阴平——起音高高一路平

阳平——从低到高向上升

上声——先降然后再扬起

去声——高处降到最低层

例如:“妈”字为阴平,“麻”字为阳平,“马”字为上声,“骂”字为去声。

在实践中用新四声还是古四声?有争论,有人主张应用古四声,因为自古以来就是古四声,应该承接传统;有人则认为应用新四声,理由是文学应为现实服务,语音变了,对联也应随语音变。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修订稿)第八条指出:“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这是非常正确的,所以得到几乎所有联界人士的赞同。

既然是“双轨制”,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新声和旧声。新声的标准就是《新华字典》,声标分别是“―∕√\”,比较好办。古声的标准是“平水韵”。南宋时期,山西平水人刘渊,编过一部供科举考试时专用的官韵书,叫《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平水,是当时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新绛县),因城西南汾水的支流叫“平水”而得名。到了金代,王文郁把刘渊书中同用的韵加以归并,又编成一本书,叫《平水新刊韵略》(106韵)。清康熙年间,由张玉书等人奉敕编著《佩文韵府》(106韵),成为后来通用的韵书。如有此类工具书,方便使用;如果没有此类工具书,只要弄清“古入今平”的常用字即可,实际上最常用的不过百字,记在心里,可以免除翻检工具书的麻烦。(古入今平常用字表,见附四)

在历代诗词联作品中,有些字可以平仄两用,也应该记住。平仄两用的字主要有:望、忘、看、过、听、教、醒、重、应、胜、思、漫、从、蓝、禁、骑、论、华、吹、尚、操、梦、妨、更、中、为、衣、殷、闻、冠、难、间、燕、扇、传、旋、便、要、调、烧、荷、那、颇、和、长、行、王、浪、傍、强、相、正、令、兴、乘、称、离、不、任、占、雍、施、治、供、疏……

(二)尾字平仄规则

对联属格律文学,必须讲究声律,即讲究声调的规则、规律。声律和谐,读起来就好听、有韵味。

尾字平仄规则很简单,就是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这是铁定的。但也有变格,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泰山壶天阁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绝顶千重尚多福地。”也是上平下仄,这是特例,不可为律。孙中山先生的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原本不是对联,后人将其看作对联,是善意的误解。某地2007年春节征联的获奖联中,就有两副联不符合这个规则,其一是:“百花齐放促和谐;九龙腾飞迎奥运。”其二是:“迎奥运会人人献爱心;建生态区个个出计策。”春节期间走在街上仔细看看,很多对联也不符合这个规则,有的上平下仄(多数是上下联贴反),有的是全仄,还有的是全平。

对联为什么要上仄下平呢?这可能与人们的听觉心理有关,正像音乐一样,乐句的上句多以不稳定的音作结,下句则多以较稳定的音作结,乐曲终了大都结束在稳重的主音上。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对联与音乐在此处发生了共鸣。

(三)句中平仄规则

在联句中,一般的平仄规则是:相邻音步的平仄要交替,不交替的,谓之“失替”(串声),在对联中是不允许的。音步,也称节奏点,就是词组单位稍加停顿的地方。汉语行文,多数可以按“二字而节”作为节奏点,比如:中国、人民、万岁等;三字音步较少,比如:共产党、门头沟、妙峰山等;四字以上的音步更少,比如:乌鲁木齐、布达拉宫、三十六计等。

四言句,第二、四字的平仄要交替。例如:“百花齐放”,“花”为平声,“放”为仄声;“万木争荣”,“木”为仄声,“荣”为平声。

五言句,第二、四字的平仄要交替。例如:“山河增秀色”,“河”为平声,“秀”字为仄声;“大地播春晖”,“地”字为仄声,“春”字为平声。

六言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交替。例如:“冬去山明水秀”,“去”字为仄声,“明”字为平声,“秀”字又为仄声;“春来鸟语花香”,“来”字为平声,“语”字为仄声,“香”字为平声。

七言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交替。例如:“玉海金涛千里秀”,“海”字为仄声,“涛”字为平声,“里”字交替为仄声;“红楼绿树万家春”,“楼”字为平声,“树”字为仄声,“家”字为平声。

古人论诗的平仄时有个标准,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同样适用于对联,因为“二四六”处在音步的位置,所以必须论其平仄交替。如果有的联文节奏点不是“二字而节”,就不适用“二四六分明”,而以节奏点论平仄的交替。如叶剑英挽叶挺联:

三十年戎幕同袍,六载别离成永诀;

五千里云天在望,一腔热血为招魂。

第一分句的“三十年”、“五千里”为三字音步,所以,上联第一分句的节奏点是“年”、“幕”、“袍”,平仄是交替的;下联第一分句的节奏点是“里”、“天”、“望”,平仄也是交替的。如果教条地以“二四六分明”来衡量,“戎”与“同” 未交替,“千”与“云” 也未交替,均是平声。

再如,林则徐赠梁章钜联:

曾从二千石起家,衣钵新传贤子弟;

难得八十翁就养,湖山旧识老诗人。

如果按“二字而节”,上联第一分句的节奏点是“从”、“千”、“起” ,字声分别是平、平、仄,是不交替的。下联第一分句的节奏点是“得”、“十”、“就”,字声分别是仄、仄、仄,也是不交替的。实际上,此联第一分句的三至五字为一节奏点,上联的节奏点是“从”、“石”、“家”,字声分别为平、仄、平,是交替的。下联的节奏点是“得”、“翁”、“养”,字声分别是仄、平、仄,音步的平仄也是交替的。所以,按音步论平仄才是正确的。

如果联文中有领字,不管是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均不与被领词语一起计节奏点,而且领字本身不拘平仄相反律。例如蒲圻翼江亭联:

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

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声价、陆弟风徽。

联中的第三分句的“谁别识”、“犹怀想”为三字领,不与所领的八个字计算节奏平仄,其本身的平仄也是不拘的。“识”,古入声,属仄声,“想”字也是仄声,因是领字,不拘平仄。在三字领中,仄声占大多数。(诗词联常用领字表见附五)

再如香港宋城联:

拓地远尘嚣,适吾足矣,园林日永,景物常新,好领取柳底莺声松间鹤影;

升堂多俊杰,把手欣然,文酒风流,琴棋继兴,忽虚掉梅花时序荔子光阴。

联中第三分句的“喜”、“想”为一字领,不与所领八个字计平仄;第五分句的“好领取”、“忽虚掉”为三字领,也不与所领的八个字计平仄。

(四)上下联间平仄规则

上下联间,相应音步的平仄要相对(相反),不相对的谓之“失对”(串调)。为便于说明规则,现将三至七字的平仄格式列出。(八字以上不赘述)

三字句:A、平平仄;

仄仄平。

例联:牛须草;

马面菘。

B、 平仄仄;

仄平平。

例联:游地府;

闹天宫。

四字句:A、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例联:精神万古;

气节千秋。

B、 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

例联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杰”字古入声)

五字句:A、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联:春来花影动;

露滴柳丝垂。(“滴”字古入声)

B、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例联:竹柏门庭喜;(“竹”字古入声)

田园气味长。

六字句: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例联:柳下清琴皓月;

花前益鸟春风。

七字句:A、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联:柳眼桃腮舒化日;

莺歌燕舞闹春风。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联:春风掩映千门柳;

暖雨催开万径花。

总的规则是:第二、四、六字,上下联的平仄必须相对(相反)。第一、三、五字,尽量按正格安排平仄;如果因组词、造句、表意需要,也可以变格。

例联:东风送暖千乡喜;

――││――│

宪法从心万户春。

││――││―

其平仄完全符合B式的格式。

例联:桃花人面红相映;

―――│――│

杨柳春风绿更多。

―│――││―

此联上联第三字本应为仄声,这里用了平声;下联第一字本该仄声,这里也用了平声。一三五不拘平仄,为撰写对联减少了困难。但是,处于言步地位的第二四六字,平仄必须合格,不能有变通。

尚须注意,有三种情况不适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三字音步处于句子前边或中间,必须以音步定平仄。如周恩来联: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如果简单以二四六位论平仄,那么上联的“有”、“胆”、“共”三字均为仄声,失替;第四字的“胆”、“句”均为仄声,又失对。仔细分析,此联可视为“二三二”节奏,“肝胆人”和“字句处”同为三字音步,以音步论平仄,上联三个音步是仄、平、仄,下联三个音步是平、仄、平,既不失替,又不失对,完全符合平仄规则。

2、前边有领字的联语,领字须剔出,不得混在一起按“二字而节”计节奏。如汪恩撰安庆大观亭联:

跨太白楼之上,鸳瓦排云,倚画槛一味乡愁,已渐近钟阜晴岚、六朝城郭;

横彭蠡湖而西,鹭涛堆雪,唤沙鸥共谈宦迹,最难忘峨眉春水、万里风帆。

上下联第四分句之“已渐近”、“最难忘”为三字领,应与所领之下文分割开来,下文的音步平仄是正确的。如将领字与下文混在一起计算,再套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肯定是不行的。

3、如果出现三仄尾、三平尾时,不适用“一三五不论”。

如:“平平平仄仄”的五言句式和“仄仄平平平仄仄”的七言句式,倒数第三字不能改为仄声,否则出现“三仄尾”。按《联律通则》要求,仄收句应尽量避免尾三仄。

如:“仄仄仄平平”的五言句式和“平平仄仄仄平平”的七言句式,倒数第三字不能改平,否则出现“三平尾”。尾三平是《联律通则》中明确提出避忌的。

(五)句脚平仄规则

复句联句脚的平仄有无规则呢?从对联产生至今,尚无权威部门做过硬性的规定,但有研究者从浩如烟海的历代对联中,摸索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在此基础上,今人余德泉教授(中南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位对联硕士研究生导师、首届“梁章钜奖”最高票获得者)深入研究,翻检了二十一个联集,审视甄别了6403副对联,总结出了句脚平仄的大体规律,并冠以“马蹄韵”之名,并于1997年出版了《对联格律·对联谱》一书,将研究成果公诸于世,受到了联界人士的好评。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对联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据余德泉教授的统计,在所检6403副对联中,合乎马蹄韵规则的有6058副,合格律为94.6%。由此可以看出,马蹄韵立论的根据是可靠的。

马蹄韵规则的正格是:

1、两句式句脚为: 平仄;

仄平。

2、三句式句脚为: 平平仄;

仄仄平。

3、四句式句脚为: 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

4、五句式句脚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其规律是:在两句式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句,就在其前边加一平或一仄,并且要符合“仄顶仄,平顶平”的要求,同声的不能连续出现三次。

按此规则,形成了一个“平仄杆”(上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变格的“平仄杆”(上联)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这是总的规则,但在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不能因律害意。

(六)句间衔接的平仄。

句间衔接处的平仄安排,尚无规则,作者有充分的自由。近年,河南省南阳市楹联学会会长张克锋提出了“龙凤韵”的概念,他提出,上句句脚与顶句第一音步的平仄对立为好。如果将平视为龙,仄就是凤,所以叫“龙凤韵”。此论一经提出,就受到部分联友的支持,其好处是,对联连写不点标点也可以保证平仄的交替。按照他的观点,四七句式十一言联的平仄安排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格式似有成为格式主流之势。

(七)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因声害意,不要死板地拘泥于平仄规则。南京随园有一副对联: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

孝悌忠信礼义廉,没有铜钱可做来。

下联的第二、四、六字均为仄声,不合交替规则,但千百年来人们习惯那样说,不便改变次序。

有的巧趣联,也不受平仄的约束,如联:

坐,上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上联六字均为仄声,显然不合声律。

2、要有群众观点。魏传统说:“在艺术技巧上要不断总结、提高、丰富和发展,但目前更重要的是普及,要面向大众,保护群众喜爱对联的积极性。对于群众的对联创作,在格律上要放宽限制,要区别不同的对象,逐步提高。”

3、要有发展的观点。对联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有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就有无限的生命力。要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和提高。

4、要有时代观点。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具有时代气息的词组、语音、节奏,要吸引到对联的创作中来。声律的平仄,现在实行“双轨制”是完全正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四声终将代替旧四声,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附四:古入今平常用字表

韵母aiaua八捌拔跋擦插察发划挖掐撒杀煞刷砝瞎鸭压靼鞑瘩耷搭褡嗒押扎达答乏罚筏阀轧滑猾荚颊戛侠狭峡匣辖洽杂砸闸札扎铡喳夹刮聒鸹

韵母eouo缩脱托剥拨钵戳撮郭国摸泼说卓捉伯薄箔泊搏驳帛舶膊雹勃钹搏踣礴渤夺铎掇咄活膜拙酌浊斫茁着灼曷擢昨作踔得德额格合盒壳舌折阁革葛隔蛤骼责则泽择卜哲辄鸽割贼阖倭涸啄翮搁

韵母ie、ǖe憋鳖瘪跌接揭捏瞥切缺贴帖削约曰蝶叠迭结洁杰节截劫竭捷睫碣诘觉决别绝爵诀谲厥崛抉掘橛倔协胁学穴拽角脚疖

韵母u出督忽惚哭窟扑仆秃屋读毒笃独犊福伏拂缚幅辐袱佛沸鹄瀑璞熟赎淑塾秫俗突竹逐烛筑术足族卒凸轴妯竺服斛囫匐骨菽

韵母i、ǖ、-ier一逼谪积迹激绩击屐劈七柒戚漆剔息夕吸悉膝析淅晰饴壹揖鼻敌笛涤的荻迪极寂级疾集吉即急藉楫辑脊汲棘籍吃席习昔惜袭熄锡熄檄嫡嫉及岌笈瘠适籴虱失湿只汁织石食实识蚀十什硕直值植殖执职侄掷曲屈局橘菊鞠

韵母aolao着勺芍

 

 

附五:诗词联常用领字表

一字领:看望听想读览喜溯怅怕任待问凭叹嗟念试应将须对莫正乍总奈但料似算更真并怎方尽况渐倘虽彼又甚都笑爱信便旋登记见恨是且把被道好自引共要羡忆纵早快步幸放竟唤当解认愿觉观今欠以丰立列合因曳如免弄怪昔泛映洗为致若重借恐岂恁动带惜这透傍寻敢渡咏趁愁会遍漫疑堕庆拥荡戏绕缵。

二字领:亦将、却将、只将、莫非、何须、只须、还须、须知、须念、即此、如此、居然、自然、但看、但闻、但有、但见、但觉、但得、但愿、记得、不忘、不妨、不觉、不堪、何不、何况、恍如、也算、看来、切莫、岂料、总合、更兼、只要、只是、只期、只余、若是、已是、不是、便是、又是、况是、云呈、哪怕、哪堪、此日、当年、尚待、依旧、自思、自愧、且把、莫把、未省、休说、无怪、休辞、岂惟、没道、未必、何必、何况、安得、纵使、试问、试看、敢向、犹觉、却忆、未闻、更有、空余。

三字领:最难忘、最可怜、最无端、最堪怜、最妙处、最好是、只赢得、只落得、只留得、写不尽、流不尽、看不尽、赏不尽、望不断、禁不住、全不念、君不见、只不过、倒不如、哪管他、休论他、谁管他、且任我、才领得、怎识得、犹记得、又添得、好领取、莫辜负、都付与、且探寻、且看那、请看那、看破那、回溯那、放眼看、犹想见、犹剩得、再休提、再休说、再休管、无怪乎、又还是、又谁料、又谁知、又添得、又何妨、又何必、又奚必、更能消、更何须、更有些、无非是、皆因是、消受得、况更有、应有些、正有待、待他年、看今日、更忆及、快几番、听几番、怎脱去、怎抛却、怎识得、便怎地、岂徒览、切莫要、说什么、可直作、还须要、未曾闻、唯此地、都幻作、尽收归、焉能免、要争个、安排着、才觉出、有多少、休忘却、谁别识、犹怀想、好领取、忽虚掉、已渐近、到此者、坐定后、也该留、谁识得、吞不尽、怕莫是、想当年、到如今、尚落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