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的通病及其矫治法|儿童教育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6-06-07



哭泣

儿童所养成的最讨厌而最吃力的恶习之一,就是哭泣。哭泣的主要原因是身体不健康,或是不舒适。儿童在消化不良,感染疾病,慢性的衰弱,及伤风受凉等情形中,是很喜欢哭泣的,尤其是在母亲过度痛惜委婉的声色这下,更是如此。


矫治之法,最主要的是培养健康的身体。如果这种毛病是出于不良的习惯,就应当加以革除。应当按时进食,不可吃零食。睡眠应充分,须记得幼小的儿童每天需要睡眠十四小时,到了八九岁仍需要睡眠十小时。不合理的兴奋,睡眠不足,缺少活动,结果就焦躁不安,哭泣便成了征症之一。


儿童周围的环境和气氛若是愉快的,作母亲的及家中其它分子若都是喜乐的,家庭中若充满了阳光及歌唱,那么健康的儿童也会具有这同样的精神。因为惟有快乐才能产生出快乐。


一见儿童哭泣即施以体罚,那是害多益少的。让他孤独而不去理睬他,有时也许是有益的;但是儿童哭的根本原因若是由于身体不健康,那么,这种置之不理及忽略治疗其病痛的办法,便要成为最愚昧的下策了。


若是孩子的哭泣是偶然的,不是习惯的,我们也许可以置之不理;但最好的办法,还是用喜乐的面色及声音,去使那愁苦的小孩子的心灵也得到喜乐。一个家庭若充满了不满,暴躁,争论,与不和的精神,那就招引来了哭泣与吵闹;反过来说,一个家庭若充满了喜乐,愉快,和爱,及勇敢的精神,那也就培养了小孩子的精神,可以抵抗人生的各种患难了。



自私

有些儿童具有较比别人强项的性情,要将东西占为己有。也有些儿童越是受人怜爱及同情,便越会变成自私自利。他们越来越强横,要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要占有最优的地位,要获得最可爱的玩具,要引起人的最大注意。


训练不自私的办法,就是让他去与别的孩子一同过生活,使他觉得一种教训:谁若是蛮不讲理,那么大家也就对他不讲理。儿童是必须有友伴的,在与这些友伴交往之时,至少可把他的自私性砍掉几分。


儿童之间的口角争吵,往往起因于一两个人的自私行动;这种争吵很是叫做父母的人感到痛苦,但如果父母是贤明的人,他就会让小孩子他们自己去解决争执,而不干涉他们;只是从旁指导他们看明什么是合理及不合理,并且郑重地将真理启示他们说:“若你不给别人,别人也就不给你。”


虽然这样,但有时一个意志顽强的儿童,在一群比较弱小的儿童中作王称霸,似乎成了一个小暴君。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应当把他和别的儿童隔开,不让他们在一起。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将他安插在另外一帮比他更顽强的儿童之中。


不自私的服务及乐意施舍的精神,正如同渴望占得的精神一样,都是可以教养的:第一,是在乎父母的榜样;第二,是特别注重于施舍,例如节日及生日的馈赠,尤其是要将那“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真理教导他们;第三,是常常述说那显明爱心服务原理的故事。


这一类的故事历史上很多,例如路得的故事,耶稣的故事,路得和多加的故事等等,都是在培养儿童的品格上大有帮助的。


偷盗

由于贪得无厌的结果,接着就会有一种拿取他人之物的毛病。儿童生来是没有什么“物各有主”的观念的。


在稍微有知识的时候,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乃是属于他的;他的心中有了天然的欲望,要尽他所能地把东西捞过来,甚至于哭着想要把月亮从天上摘下来呢!他必须受过强烈的打击,才晓得原来有别的人也是同样需要东西的,同时他也必须认识物各有主的原则。自然啦,这种认识是要慢慢地培植起来的。


胆大一点的儿童,他是公开地把东西拿去,并且因为他的公开行动会立刻被人矫正,所以他也就更容易于领会“物各有主,不可乱拿”的道理;但那些胆小而有惧怕心理的儿童呢,他们却为了避免失败起见,便偷偷地把东西拿了去,这种行径我们通常称之为“偷盗”。


这样的儿童只需要人给他简单明白的教训,说明物各有主不可乱拿就行了。作父母的人必须向孩子说明,他所拿的东西不是属于他的,并且要陪同他去把那东西归还原处 。如果孩子所取用或破坏了的是食物或别的东西,那就应该尽可能地要叫他自己负责赔偿;叫他作工得钱来赔偿,那较比你平白给他钱更好得多了。


这种教训也许要实行好几次,然后他才能领会;所以作父母的人在这事上便该忍耐教导,使他明白这个道理。



但还有一点是我们应当加以注意的,那就是在许多时候,小孩子之所以行窃,乃是由于他的享受太少,或是他所得到的待遇不公平而起。


因此,作父母的人应当在可能及合理的范围内,设法满足他的愿望。例如:你能给他足够的水果,他便自然不会去偷一个苹果了。


比方他想去偷一面镜子,其动机也许只是切望要得到一些东西作为自己的财产,在这种情形这下,你若给他一块钱,他的希望便得到满足,而不至于去偷镜子了。明白事理的父母能用简单的方法及充分的爱心去满足儿童的大愿望。




顽皮

怎样叫做顽皮的孩子呢?一个孩子动手动脚,做大人不要他去作的事,他就被是顽皮的孩子。他从妈妈做鞋的筐子里把线团拿来缠得乱七八糟;他把一桶水倒在头上,或是把一瓶墨水翻倒在地板上;他在煤堆里挖掘,弄得一头一脸像鬼一样而自鸣得意;他把门开关,将猫尾巴夹在门缝里,而自己却站在旁边,一味地以看他的呼号喊叫为乐。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说来倒也简单,那只是没有大人指导他运用其精力于造福他人的事上罢了。


要救治这种顽皮的毛病其办法就是使那活动的小手小脚忙碌在安全而有趣的各种实验工作上就行了。不错,这是需要功夫与注意的,并且越是爱活动的孩子,越要多加注意。


然而按照事实说来,我们也不能否认,这种顽皮毛病的产生,过错多半仍在父母身上,而少在儿童身上。


作父母的人若能预备几种简单的东西,例如一堆沙,一个沙箱给他玩;一个浅的水池给他去钓鱼;一块图书板或一盒颜料给他去绘图;一把钝头的剪刀及一本无用的电话薄给他去剪裁;一张作工的板凳和几件简单的工具给他去制作,再加上充分的伴侣,友谊,及教导,便可使他的好奇心趋于正用。这样地继续进行下去,他的顽皮毛病也就会逐渐消失了。

 
  

恶作剧

恶作剧(即惹人恼怒)乃是儿童的一种浅薄尝试,想要研究他人的心理反应而已。在他看来,能惹动一个人暴跳如雷,那是极有趣味的,正如一个心理学家注意人对于某种宣传所引起的反应一样有趣。他采用各种的方法来实验,所见到的反应越多,他对于各种的实验就越发有趣。


对于这种儿童的需要,就是施以教育,使他晓得什么是有价值什么是无价值的。他有时也可以从他所捉弄的友伴上获得这种教育。


例如,他在捉弄小李的时候,被小李赏了几记耳光,使他觉得丢人的疼痛,这样,他也许自己会下一结论,断定这种行动的反应乃是不好的。反过来说,如果他欺侮阿丁,并得了阿丁的流涕痛哭的结果,他也许下次还要再来一次这种实验呢!


作父母的人也许无法完全除掉孩子恶作剧的毛病,但他却当尽力使孩子的作弄以不惹他人的恼怒为限。例如那喜欢掐人的孩子,或可由父母用手来掐他一下,叫他晓得掐人是难受的,是不对的。


再如一个男孩子,若喜欢把他的妹妹的玩具吊在高高的架子上,那么大人也许可以把他的球和球拍也许在高柜子里,隔一些时候不让他玩,叫他觉得难过,好看出自己的不对来。


对付恶作剧的最实用办法,就是鼓励那被人作弄的振起精神来,向那作弄他的人实行反攻。如果你能帮助那被捉弄的孩子,使他不顾人的戏弄,并容让他去抵抗那开他玩笑的人,那么,这场恶作剧就会失去不少的兴趣,而以后也不再常有了。


一般地说来,懒惰的孩子是最喜欢捉弄人的;因此,作父母的人便当先事预防,使他的好奇心与精力都能有适当的运用,正如前面所讨论过的一样,那么这种毛病也就会逐渐消灭了。

精彩内容

儿童的优点与缺点|儿童教育

子女教育的秘诀_经验分享

母亲的工作是最伟大的|儿童教育

父亲是家庭的维系者|子女教育

儿童的优点与缺点|儿童教育

怎样教导诚实|儿童教育

礼貌与爱心|儿童教育

游戏_与儿童结交为友伴|儿童教育

教导勤劳|儿童教育

家庭中的规律|幸福家庭

【儿童教育】水与日光

儿童教育|儿童的性教育

【儿童健康】儿童常患的疾病及普通治疗法

【儿童教育】儿童胆小惧怕怎么办?

【儿童教育】如何教导个性顽强的儿童

【儿童教育】何时开始训练孩童?

【子女教育】自治的训练

【亲子教育】讲故事的好处

【儿童教育】手的训练

【子女教育】与儿女共同生活

【健康之道】营养原理_儿童的饮食

【子女教育】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

【儿童教育】“顺从”是儿童所应学习的第一课


长按关注 ∣幸福美满家庭


这里将为您提供来自圣经的幸福生活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