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阳新蓝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网上无名馆 2016-06-08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祥修 特约记者涂玉国 通讯员张晋

  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迈进!上月中旬召开的襄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为襄阳的未来勾勒出一幅新蓝图。

  宏伟的目标,鼓舞着全市590万人民。谈到襄阳未来,市民们显露出自信与豪气。

  新起点上的战略选择

  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认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是襄阳在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历史上,襄阳曾多次担负区域性行政、经济、文化中心角色。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变化,襄阳人民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努力从未停歇。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抓住国家“三线”建设机遇,到七十年代以“现代化的觉悟”引进大批人才,从八十年代服务东风公司建设襄阳基地、推进“军转民”,到九十年代实施“小城镇、大战略”,襄阳从传统农业地区逐步向新兴工业城市转变,奠定了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基础。2003年以来,随着“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襄阳掀开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篇章。

  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是历史的呼唤、时代的要求,是襄阳担当构建“战略支点”重要支撑点的政治责任。

  2011年,襄阳,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一主两副”战略,先后在襄阳召开现场办公会、三级干部会,提出了建设“四个襄阳”(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战略定位,省委还对襄阳领导体制作出重大调整。这些超常规的举措,强化了襄阳省域副中心的城市地位,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赋予襄阳更大责任。省委、省政府要求襄阳“要担当更多,步子更快,为推动全省尽快形成多点支撑格局,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支点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与党代会报告起草的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段仁茂认为:就襄阳来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与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内在同一,逻辑关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涵盖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任务。

  襄阳地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对区域城市间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感受最为直接。与之相邻的河南省南阳市,借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劲东风,提出率先崛起,建成省际间区域中心城市。周边其他几个城市也都在暗暗比拼。

  与毗邻地区比,襄阳并没有优势,经济总量目前不及南阳、洛阳。襄阳要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困难不少。

  千帆竞发,智者强,勇者胜。“十一五”的超速发展,“十二五”的精彩开局,给了襄阳确立跨越发展宏伟目标的“底气”。“十一五”期间,襄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11年,襄阳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领先全省。目前,襄阳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其中高新区跨入千亿级开发区行列。襄阳还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国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城市矿产开发示范基地。另外,鱼梁洲成为长江流域第一个获准开发的洲岛。襄阳初步搭建起了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配置资源的平台。

  以“四个襄阳”为路径

  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是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城市群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

  襄阳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设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金融、商贸、物流等多中心聚集体,把襄阳发展成为更加开放、更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高层次、高能级经济体,成为主导区域发展方向、创造区域发展示范、引领区域时代风尚、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核心引擎、龙头城市和魅力都会。

  这无疑是个长期战略任务,但今后五年是关键。党代会号召,以建设“四个襄阳”为基本路径,全力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

  建设产业襄阳,产业形成强力支撑,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经济总量达到全省六分之一左右,跨越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中部城市“第一方阵”。

  建设都市襄阳,城市功能形成比较优势,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大都市城镇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走在区域前列。区域龙头地位凸显,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

  建设文化襄阳,文化软实力彰显襄阳特色,打造中国文化名城。

  建设绿色襄阳,“两型”社会建设形成示范,打造绿色生态家园。

  报告中强调,通过增强“四力”(支撑力、竞争力、软实力、带动力),来全面提升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向新高度。

  能否成为区域中心城市,首先靠经济实力说话。做大总量、提升层次、增强产业支撑力,非常关键。工业,推进“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力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突破4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突破2000亿元,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产业向千亿级迈进,奋力实现万亿工业强市的目标。服务业跨越发展,建成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农业,按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打造粮食、油料、畜禽、纺织、林特等5个过5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功能先进的现代之城、古韵新风的特色之城、山水秀美的生态之城、人民满意的宜居之城。

  襄阳是国家历史名城。报告特别强调“文化立市”,增强文化软实力,把襄阳建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建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和国际性旅游城市。

  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增强城市示范带动力。向改革要动力,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向创新要资源,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向开放要空间,增创合作发展新优势。

  构建大都市城镇体系

  党代会报告大篇幅描绘了襄阳的城市建设蓝图,提出: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增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王衡介绍,襄阳未来将谋划构建组群发展、差异发展、梯次发展的大都市城镇体系。

  襄阳管辖的三县三市,在大都市体系中是这样定位的:

  ——推进老河口市、谷城县组群发展为河谷新城,把枣阳市、河谷新城建设成为襄阳大都市的两个副中心。

  ——推进宜城市、南漳县与襄阳主城区一体化发展。

  ——把保康县建成都市襄阳“后花园”和绿色襄阳示范区。

  按照主城区近期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远期300至500平方公里、300万至500万人口的规模要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襄阳大都市概念规划和东津新城等六个新区规划。

  五年内,主城区新增80平方公里城市新区,实现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各县(市)新增不少于20平方公里产业新区。

  襄阳中心城区,由现在的襄城、樊城、襄州三城格局,向“一心四城”新格局发展。“一心”即鱼梁洲,是未来主城区的中心,也是展现城市生态的“绿心”。“四城”,原有三个城区,加上即将建设的“东津”新城区。

 

襄阳5年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