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几年,北美影评最痛恨的导演。 鱼叔猜想,应该是人称「爆炸贝」的—— 迈克尔·贝。 《变形金刚》系列是一部比一部烂。 几乎每年的金酸莓奖,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变4》更是让一大批影评人气到吐血,甚至打了零分。
但气人的票房,却是一部比一部高。 《变4》在全球席卷超10亿美元票房,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在诸多口诛笔伐之下,「爆炸贝」也经常发四: 「我再也不拍了」。 结果自然是,一次又一次的打脸。 也许被人嫌弃太久了,所以爆炸贝搁浅了《变5》的计划。 而是潜心去拍了另外一部电影。 终于炸!出!了一部好片! 这就是鱼叔要推荐的—— 《危机13小时》 电影正如这张海报,流光四溢的爆炸,爽翻! 同时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本片是迈克尔·贝继《珍珠港》和《付出与收获》之后,第三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911恐怖袭击过去11年后。 2012年9月11日。 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 入夜后。 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 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在内的四人死亡。 这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 这则事件,成为希拉里政治生涯中抹不去的黑点。 电影以真实事件为基础。 还原了美国大使被杀害的前后13个小时紧张的对战。 主角是6位退役的突击队员。 他们与政府签订合同,作为CIA基地的备用军。 备胎的待遇就是,不被重视。 当他们对大使馆弱爆的安保系统表示质疑时,根本没人鸟。 这位天真的美国大使,等于带着几名安保人员,敞着大门等待迎接恐怖分子们。 所以当冲突发生时,大使馆瞬间就被攻占。 离他们最近的,就是相隔一公里所在基地仅有的6位主角。 主角们纷纷自动请缨。 但长官却说: 你们丫是备胎,急个屁,都给老子退下.(鱼叔自行翻译) 等人家正规军来了再去! 因此错过了最佳救援时机。 占据大使馆的恐怖分子用煤油点燃了整座大使馆。 等待近20分钟后,男主光环上线,提醒上司:
之后6位主角连同一位翻译前去营救。 激烈的对战,也宣告正片开始。 这部电影应该算是迈克尔·贝最低调的一部片子了。 六位主角分别是:约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罗·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贝吉·戴尔、马克斯·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萨。 这样的卡司跟「爆炸贝」之前的电影阵容,确实不值一提。 尤其是枪战打起来,鱼叔更分不清谁是谁。 这也表明爆炸贝这次真想安分的讲一回故事。 从影片的纪实风格也可看出他的决心。 但片中的动作场面,依旧火爆。 这是「爆炸贝」惯有的风格。 在《逃出克隆岛》中,《村声》曾吐槽他——
这种吐槽一点都不夸张。 爆炸贝从出道以来,爆炸就是他的标签。 处女座《绝地战警》: 我要炸掉体育场。 《偷袭珍珠港》: 我要炸掉珍珠港。 《勇闯夺命岛》: 尼玛,介是要炸了地球。 在《危机13小时》中,依旧可以从几处爆炸和炫酷的运动镜头,看到爆炸贝性奋的身影。 但更多的是一人一枪,一枪一弹,勤奋卖力的枪战,没有用过多的爆炸场面来偷懒。 能看出,他想转型,突破自己。 虽然《变形金刚5》还是食言接下了导演一职,但也是真厌倦了。 之前他在拍摄《变形金刚》的间隙,完成了犯罪片《付出与收获》。 颇有些科恩兄弟的味道。 放弃了标志的大场面,专攻剧情。 《危机13小时》是迈克尔·贝首次挑战敏感政治题材。 对于这种美式主旋律,他已经表现的相当克制。 模糊了政治立场,没有宣扬美国的伟光正,反而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作为6位主人公的群戏,柔化了个人英雄主义。 主角的顾虑,也让人动容。
一场他不理解的战斗。 是啊。 什么样的战争会被人理解呢。 影片不时穿插着他们与家人视频的场景,都在表明: 这些战场上猛于虎的男人,不过也是普通人。 在经历这场恶战后,一名战友死亡,一人手被炸断。 男主角哭着给妻子打电话,说我不干了,我要回家。 我活着,只说明我幸运而已。 没有了英雄式的悲壮,只有劫后幸存的后怕。 影片中反复提到过一句台词:
这句话在片尾让鱼叔有所感悟。 战争过后,尸野遍地。 妻子们寻找着丈夫的尸体; 孩子们寻找着父亲的尸体。 所以啊。 战争里根本就没有英雄。 每一个都是凡人。 每一人又都是刽子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