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诗情画意 艺术是一种或多种技能发展到一定的高度(高峰),给人们创造出一种精神(思想)上的享受(或美的熏陶)。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梦溪笔谈》中说道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 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 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 、空间、环境、音 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 、怒 、哀、乐 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 。历来有诗 、书 、画同源之说 ,三者的最高境界是 “诗情画意”;都是写心 、写思想 、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历来的书画家,一般都精于诗词创作,如大画家、大文豪苏轼评价唐代的诗 、书 、画大家王维:“观摩诘画,画中有诗;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达芬奇说:“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清代文学批评家姜夔指出:“舒(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结合起来”。艺术家完成画的创作后,再作一首题画诗,这样画与诗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使艺术家的艺术境界(作品),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公式 ![]()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的特点: 1、中国画的特性: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这一特性有别于众多美术品。“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做到了“一诗一画、一画一境界”;这样富含中华传统文化(诗、书、画)于一体,使得“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作品鹤立鸡群; 2、艺术品理应“有故事”(与影视剧一样有教化功能:劝人向善、爱国向上等);一件艺术品需要彰显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时代精神,催人向上或积极进取;不是简单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中”,否则,艺术品的价值等同于“数码照片”(甚至于没有数码照片的“清晰度”)。——顾绍骅的艺术感悟 (陈逸飞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3、艺术应该由“循规蹈矩”——学习、继承,到“无中生有”——创作、创新;且,创作、创新是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之上得到的。“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作品,正是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之上的作品。A、没有文化特色——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画”(只有技法,没有思想),只配称为工艺品,而不能称为艺术品;这也是艺术家与画匠的区别所在。B、唐代书法家李邕说过:“学我者病,似我者死。”艺术贵有自己的风格,完全亦步亦趋地学人家是没有出息的。正如现在的绝大多数书画作品,"千人一面",看似漂亮外貌,实则废纸一张。(陆俨少:何为好画的标准?) 4、“诗情画意”是根植在中国人“骨子”里面的文化情结。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中是很注重“德行”的,如:“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德才兼备”、“德高望重”、“德厚流光”等等;因此,“顺利”与“德行”是分不开的,“德行”越高的人,他就越顺利。我把这些最能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经典的诗(词)句,融入我的作品里;这是因为我的理念是,作为中国画家应该是具备有“书、画、诗、文”的基本功。只是因为中国画是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综艺体”。 5、2012年,“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作品被求是论坛(中共中央理论权威)推荐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顾绍骅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书画家) 6、A、历代画论称之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它完全跳出来了,超尘绝俗。这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是效果,浸透著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仇英画得虽好,但不能称作“逸”,是妙品,有的可称神品。陈老莲是“逸”,八大是“逸”,石涛略显粗糙,也是“逸”。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B、欧阳修《盘车图》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能够“忘形得意”是很少的,意是大概,但又是精神实质。C、(中国画)要把自己提升成有文化的、有有境界感的,有操守的人,才能进入中国画。中国画对画家有人文要求,要“人”、“文”双修。对欣赏者的要求同样也要有“文”,“文”是进入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门槛,也是沟通画家和社会的桥梁。D、中国画启示人养心修身,知世悟道。孔子说“见山思仁,见水思智”,醉心于看画人远离势利,离善境更近。一时达不到,但能使人向而往之。“成教化、助人伦”,是艺术的社会功用。而最大的“教化”与“人伦”便是向善。E、传统中国画一从思想入,二从书法入,中国画家一生都重涵养,是养出来的。中国画重藏不重显、重涵不重露,就是哲学观使然。F、观画然,观人亦然。美在皮表,一览无馀,情致浅而意味淡;故初喜而终厌。美在其中,蕴藉多致,耐人寻味,画尽意在;故初平平而终见妙境。 顾绍骅诗情画意作品举例: ![]() ![]() ![]() ![]() 中国画的根本在于“造境”(创造诗情画意的意境,以表达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思想主体)而并不重形(造型);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程十发指出:作画追求和真的一样,那不是艺术家而是科学家!!!艺术感悟:一件艺术品需要彰显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时代精神,催人向上或积极进取;不是简单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中”,否则,艺术品的价值等同于“数码照片”(甚至于没有数码照片的“清晰度”)。——顾绍骅 因此,我们不能片面追求“形似”,而重在于其作品的思想内涵:“思想品格是艺术的生命” 以诗情画意为贵。![]() 【重要意义】这一词条的出现,久而久之可望改变,大众对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与评价体系;从而提升中国画的学养、欣赏品味,加重“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在中国画中的分量。
|
|
来自: 顾绍骅 > 《顾绍骅的艺术思想与作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