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疗学治病的奥秘

 wi何惠 2016-06-08

理疗学治病的奥秘

李茜,解放军306医院,康复医学科

自19世纪中叶开始,理疗学逐渐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创伤的实践,证明理疗对许多疾病有确定疗效,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与药物、手术等疗法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例如:?理疗的副作用小,一般不产生长期的适应性;?单一物理因子往往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这是绝大多数化学药物所不能比拟的;?通过选择物理因子的不同作用方式可相对集中作用于一定部位的组织器官,因此在突出作用重点方面较药物易于掌握;④理疗与药物科学的综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从而显著提高疗效。理疗学治病的奥秘

物理疗法治病的机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于基础医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物理学、生物电子学、生物分子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对理疗学治病的基础研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展示了从细胞-分子水平的精微变化。主要研究发现:

1、物理因子对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人体细胞内、外液和细胞膜、核糖体、蛋白质、酶以及DNA、RNA分子中均有金属离子的结合,体内约含微量元素60余种,无论是丰富的,还是微量的,均在各种功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像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细胞-分子的功能受钙的调节、DNA合成需要镁参与,某些微量元素与机体老化有关等。研究发现,物理因子对体内微量元素分布有影响,例如,微波作用下血液和肌肉组织内铜含量增加;磁场作用下锰、铜、镍、铬等微量元素在各器官的分布浓度发生明显的改变等。理疗学治病的奥秘

2、物理因子对自由基的影响。体内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受到激光、电磁场、磁场、热能以及强力的机械性作用(创伤)后,均可变为自由基,因而其活性显著增强,并影响生物反应过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机体的功能状态。理疗学和康复医学教研室研究发现,次声作用于大鼠后,在脑、肺、肝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反应了次声作用后再上述组织器官内产生了较多的活性氧自由基。

3、物理因子对生物膜的影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在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中发挥极重要的作用。一系列研究结论表明,生物膜是受物理因子作用概率最大的对象。例如,电磁场、中频电、分米波、毫米波、超声波等可使细胞膜表面的蛋白分子产生电泳作用,进而改变膜表面的电荷分布,从而调节受、配体结合,并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的改变,cAMP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物质,其水平高低与细胞内DNA合成及蛋白质代谢密切相关。

4、物理因子的生物共振作用。共振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如声共振、机械共振、电磁共振、光共振等。当外界某一形式的振荡频率与体内固有的某一振荡频率相同或很接近时,其相应的生理结构、功能系统直至细胞和分子便最大地吸收外界振荡因子的能量,其振幅急剧增大并继续振荡的现象即为共振。任何一种物理因子传输给机体的能被吸收后,如果细胞成分原有的能与物理因子的能在性质上符合,就会产生细胞内共振现象,引起生物组织发生结构、物质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带有特异性成分的改变,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这是物理因子治疗与化学药物治疗的基本区别。

理疗学治病的奥秘

5、物理因子的热和非热效应。热效应是指机体吸收物理因子的能转化为热能后引起的生物效应;非热效应是指机体吸收物理因子的能后,产生的不直接与热的生成有关的生物效应。目前认为非热效应是整体性、多途径、多层次、复杂的非线性作用过程,能量损失小且对生物体内部激励作用特异性明显,其与物理因子的原发性作用密切相关,反应其特异性治疗作用。理疗学治病的奥秘

6、物理因子与人体的物理性能。生物物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人体具有物理场,因为人体自身即具有电、磁、光、声、热、力等物理性能,在此基础上机体某一组织细胞、某一组织或器官直至整个机体,对周围环境都是一个生物场-物理场,它随自身功能、体内环境、体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产生复杂的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保证机体的正常活动、对抗病理改变、适应外界环境以及在特殊情况下产生保护性反应等过程,从而保证生命的存在。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时,首先影响体内的物理状态,是人体的物理性能为理疗学奠定了最优越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