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律言书| 条幅章法例解——龚晴皋《行书临兰亭序轴》(vol. 38)

 ykch16 2016-06-09

龚晴皋(1755~1831),字晴皋,号绥山樵子,别号拙老人、避俗老人等。以诗、书、画饮誉重庆、四川一带。


龚晴皋书法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为1810年至1830年,是书法理论家阮元提出“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的时期。龚晴皋正是这北风南渡转换关口的一位重要的书家。他勇敢地实践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四毋”主张,引导人们把书法推向道劲硬朗、任性恣情的艺术境界。


这是龚晴皋74岁时所临的王羲之《兰亭序》全篇。龚晴皋的书法以北碑楷书为基础,并致力于碑帖结合的行草书创作。这件临摹作品其实就是个人面对古迹的自由发挥,从这一点上看,其实与八大山人反复以各种形式书写《兰亭序》文字内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件作品在字形和用笔上对《兰亭序》的自由变动较大,且不论这种改变的得失,此作在章法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重视的范例。将原作的手卷形式临写成立轴形式,必然会改变原作的章法特征,而此作完全可以看作是龚晴皋的重新创造。全篇十行,第一行最密,44字,中间第五、六两行最疏,均为32字,每行字数差距极大,因此字形及行距、字距的差异也相对变大。对于整篇空间布置来说约略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前三行和后三行各为一部分,中间四行为主体部分。两侧部分字距、行距较紧,中间部分疏阔。两侧部分字形略小,在整体上两侧与中间部位对比,使中间部分在视觉上更加凸显。仔细观察每一行,在书写上仍然有着自身的内在节奏。如第一行,“永”字至“稽”为一节奏段,“永和”两字稍大旋即归于细小,收敛而宁静;“山“字”至“至”字为第二节奏段,字形稍大,内部更多起伏,更可分为三个小分段,“山”字至“兰”字一段,“亭”字至“也”字第二段,“群贤毕至”为第三段;此行的第三个节奏段是“少”字至末字“竹”。此行三段,由平静收敛到情起轻动,然后字形变大,结构开始开张,情绪飞扬。情感的表达至中间两行趋于高潮,这两行在大体上有共同的特征,即两端部分细而静,中间主体部分大而动。第七行开始将活跃的情感有所平复,初开始四字在整行中略小外,大部分的对比不如前两行。第八、九、十行正文部分除首字较为粗重外整体平和,复归于平静。落款部分稍作波澜以与中间部分呼应。


此作虽然有着丰富的内在变化,但是字与字并不相连绵,均独立成形,且以方直笔画为主,因此在整体上仍可得散淡之趣,整篇在如此数量的文字排布中仍能得其空灵之致,极为难得,不得不为之叹服。



 作者/查律/版权归作者所有

 查律言艺/公众平台首发

 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