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对于西方,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健身呢?

 讷言3kl3gvuaa1 2016-06-09

知乎网友提问到:“西方的男生对自己的身材很看重,因此经常健身,中国的男生好像无所谓,为什么呢?”本文摘取知乎网友乐冰的回答,希望抛砖引玉继续探讨这一话题。

知乎网友乐冰在欧洲生活过十年,经历了从国内中学体育倒数第一到马拉松选手的变化。他觉得健身的风气确实差距巨大,用一个数量级来区分不为过。他的思考如下:

文化上西方崇尚身体和意志很多判断来自于感觉,而感觉的基础在于有个足够强健和敏感的身体——这些并非天生,而是要不断地通过训练,达到“完人”的境界。相对而言,东方更崇尚思考和传统。举个例子,咱们喜欢讲“思想工作”,好像事情想明白了就可以。人的很多情绪主要是身体的原因,想明白了也没有用,不如出去跑两圈。从这个角度看,清华的长跑传统其实非常有现代性。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短期价值导向是比较功利的。身体和道德方面的建设,不占有太高的级别。 其实体育锻炼见效还是非常快的,坚持一两个月就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认知方面,健身和锻炼本身是门巨大的科学和生意。例如很多人说上班都那么累了,哪里有精力去锻炼。不过有经验的人就了解,锻炼本身是克服疲劳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压力越大越锻炼,形成良性循环。我在健身房看见主要人群是30多的一群,他们能够理解到这些,这和事业上经验是一个意思——只有到一定程度才能知道,如何激发个人潜能。

还有就是习惯了,周围人的影响。必须有足够多的人群形成了气氛。例如平时经常活动国贸一带,外贸协会已经一定程度超越了金钱成为了健身的动力呵呵。

最后就是从儿童抓起,咱们的教育体制不注重培养兴趣,体育就更别提了。一个长期经历了经历旺盛体制强健状态的人,是无法接受爬几层楼就喘的状态的,这是生活质量非常本质的差别,但又不是靠言语能够说服的——冷暖自知!

其实西方国家体育传统也很不同,德国人和北欧人比较传统的希腊式健康文化继承者,为革命而锻炼。美国人是体育的玩乐派,体育是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英国阶级分化比较严重,可以看见许多很胖的年轻人,这在均富的欧洲北部就比较少见。随性的南欧更多是外貌协会呵呵,放任的胖子和帅哥都不少。

另外一个影响是饮食习惯,经常锻炼的人饮食习惯会比较好。国人喜欢大吃大喝,一个原因是派遣压力。体育锻炼本身就是个派遣压力的好方法,特别是群体性运动,体育俱乐部啥的。

很多人说温饱都没有,每天为生活奔波,哪里有时间精力来锻炼。其实一切都是看优先级和重要性,如果足够重要,自然能找出办法来锻炼。

社会团体的发展程度。国外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非常感叹成熟公民社会自组织能力。成熟的俱乐部运转地如同公司一样正规、有效率。民间的组织,一群不认识的人在一起,很快就形成了议事规程,坚持下来形成传统就成为专业俱乐部。体育的组织是社会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工作、医生、律师之后就是体育和兴趣的俱乐部了。

写在最后

最近在健身健美圈流行一个段子:

在美国大家看见肌肉男首先想到三点:

第一,这个人比较有能力。

第二,比较懂得训练。

第三,品格意志相当顽强。

在中国大家看见肌肉男是这三点:

第一,肯定吃药用激素了。

第二,练这么大就是装逼用的,块头那么大衣服都不好买能有啥用?

第三,让我吃三个月蛋白粉我也可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