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行的意义

 汉青的马甲 2016-06-09

荀子曾经曰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既是我从看动漫到学日语,最后搞翻译赚外快的过程,也是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论。这次有幸接受未读君的委托,翻译了《重新发现日本》这本书。该书作者矶达雄和宫泽洋也是循着这样的步骤,为读者朋友们展示了60处日本绝美的古建筑。


宫泽洋先生在后记中写到:只有在真真切切地看到实物时,才能体会到那些声名远扬的历史遗产到底妙在何处。在去往现场的路途中,就如同进入到了历史剧中一般。当建筑最终出现在眼前时,它的大或是小、手感、味道、光线、湿度等感受就扑面而来,这种“预想之外的体验”,单凭网络上获取的那些信息是体会不到的……看起来像是在批评网络,其实这并非我的本意。网络所提供的信息正是用来证明那些“预想之外的体验”。如果身处在一个没有网络的时代,我们两个人连参考文献都查不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下就是一个连外行也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欣赏历史遗产的好时候。


身为“外行”的我,因缘巧合,正好在翻译期间去了趟日本。虽然学的专业是日语,早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让机器猫开过光,但真真正正进入到这个岛国,这还是第一次。遗憾的是因为拖稿,回家后才翻译到了去过的几个书中景点,有些“醍醐味”没能在现场体会到……(仿佛已经听到了编辑的碎碎念:活该吧你= =)




其中之一就是上了本书封面的伏见稻荷大社千本鸟居——如此漂亮又充满二次元气息的地方岂能不去!红色的鸟居从神社后面依次排列连成一排蜿蜒盘旋直通山顶,远观壮美,近看肃穆。从第一座鸟居褪色的程度就可以看出来,它已经有些年头了。据传其始建于江户时代,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上万座鸟居矗立在稻荷山上。四百多年的时光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刻立起了这些鸟居,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违和感,仿佛从一开始起它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大山之中静默地生长着,将参拜之路越铺越远。用作者的话说,稻荷大社千本鸟居是“设定条件后自动生成的算法建筑先驱”——所谓算法,仅仅就是规定了鸟居的颜色和等间距而已。就这样,在没有一个策划人的情形下,这座建筑拥有了无限延展的生命力。按照本书的写作特点,在正儿八经地进行过建筑知识普及之后,就是作者脑洞大开的环节:鸟居的正面统一刻着“奉纳”二字,但背后则写有各自供奉人的信息,有很多都是企业——这意味着什么呢?简直就是万年广告牌呀~下山的时候就读着解闷儿呗!



这次去的另一处书中景点是东大寺大佛殿。如果说仅有两张榻榻米宽的待庵代表了日本建筑的极小,那么大佛殿就是位于另一头的极大。特别是站在大殿门前的广场上时,看远处房檐之下的人就只有豆粒大小,更显得佛殿宏伟气派,不似人间之物。后来翻了书才知道,这个殿前广场,修得简直就是心机——建筑者利用了透视原理,故意采取了狭长的样式,放大了人与建筑的反差。大佛殿不仅外观宏大,殿内也是极为阔朗。立柱之粗,中可通人。进入参观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修学旅行的小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协助下逐一从某根立柱下端所开的孔洞中钻过,并拍照留念。这样的活动貌似是这里的保留节目,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正如作者矶达雄在后记中所言,少年时的修学旅行,谈不上能看出什么名堂,顶多就是觉得大或者古老而已。但是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故地重游,便会有别样的感受。这就是旅行的乐趣所在。


最后想提一处书中没有收录的建筑,倒不是建筑本身给我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而是寻访途中的邂逅更有意思。赴日之前我才把大河剧《葵·德川三代》和《信长协奏曲》看完,满脑子都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人物群像,一心想去本能寺瞧瞧。京都的落脚地定下之后,查到步行可达,于是腿儿着就去了——但忘了确认开放时间……结果吃了闭门羹。只好在附近的商店街闲逛,完成采买任务。跟一位化妆品店老板闲聊的时候,提到了自己是专门来找本能寺的。他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您知道那里?”我顺口就接:“敌在本能寺!”他顿时心领神会,说真没想到外国人也了解这段历史。我说:“看了小栗旬的电视剧后,就想来拜拜信长公。”老板身边的女店员一脸“我懂你”的表情。老板笑笑说:“其实这座寺庙是重建的哦,你知道的,原来那座烧掉了。原址离这里还有一些距离。不过附近有北政所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倒是可以去看看。”我问:“北政所?是丰臣秀吉的夫人吗?”老板二度震惊:“这你也知道?!” 我嘴上说着“嗯,我对日本战国时期的历史挺感兴趣的”,内心在默默吐槽:拜托,在《葵·德川三代》中饰演北政所的可是草笛光子奶奶哟!她精湛的演技让人一眼就记住了这个角色,没想到这时候倒让我卖弄上了。就在三言两语之间,两个不同国籍,不同生活背景,不同阅历的人就找到了认同感,这可以说也是旅行的奇妙之处。


某翻译曾经曰过:读而不访则罔,访而不读则殆。搭配您的日本之旅服用此书,有奇效。


另,看完本书后如果有读者对建筑产生了兴趣,那我还有几本书可以推荐——这也是我在翻译前后挖掘出来的宝藏,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意犹未尽吧。《解读建筑》(霍普金斯,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建筑的意境》(萧默,中华书局)《故宫营造》(单士元,中华书局)《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李乾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

作者:〔日〕矶达雄  宫泽洋

译者:杨林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年3月

品牌:未读·旅行家

定价:88.00元

ISBN:978-7-5502-6729-9

分类:游记-日本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页数:370页


《重新发现日本:60处日本最美古建筑之旅》是一本带读者深度了解日本历史与建筑的文化旅行读物。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界享有盛誉,宫殿、神社、寺庙、城堡、民居、茶室、庭院各有特色,知名胜景数不胜数:伊势神宫、松本城、白川乡合掌聚落、法隆寺、金阁寺、伏见稻荷大社、严岛神社、姬路城、出云大社、清水寺、斜阳馆……


本书精选日本全境60处震撼人心的最美古建筑,以海量照片与精致手绘体现建筑细节,以幽默精辟的文章深度解析建筑背后的政治历史背景、建筑本身的设计意图与文化意味,带读者全面欣赏日本建筑细致之美、深入浅出地认识日本历史与文化。带上本书,为独特而有意义的旅程无限加分,让旅行的乐趣无限翻倍!


本文内容 由 未读 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