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种台球杆法下母球与目标球分离角和母球线路详解[组图

 道尽浮生 2016-06-09

最近吧里有球友问到一些各种杆法下母球与目标球的分离角。
我借鉴赵丰邦的视频教程,对此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是基础理论。当母球与目标球相撞的瞬间,如下图所示
母球有纵向前旋转时 分离角 <>
母球无纵向旋转时 分离角 = 90°
母球有纵向逆旋转时 分离角 > 90°

所以,使用高杆杆法时,由于母球始终有纵向前旋转,所以分离角一定会小于 90°

使用中杆杆法时:
1.母球在滑动过程中碰到目标球,此时母球无纵向旋转,分离角= 90°
2.母球由滑动转化为向前滚动后碰到目标球,此时分离角 <>

使用低杆杆法时:
1.母球在纵向逆旋转时碰到目标球,表现为拉杆效果,分离角 > 90°
2.母球由纵向逆旋转转化为滑动时碰到目标球,此时母球无纵向旋转,分离角 = 90°
3.母球由纵向逆旋转转化为滑动,继而转化为纵向前旋转时碰到目标球,分离角 <>
注:以上的2和3既是登杆和低杆刹车球的实现原理。

以上是不加塞的情况,如果加塞,那么分离角以及母球的运动的轨迹会发生怎样
的变化呢?
我们同样以高杆,中杆,低杆为例分别解说。
首先是中杆杆法。加左右塞时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施加了母球的横向旋转,初始分离角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横向旋转与纵向运动的共同作用,加塞的杆法会让母球以弧线行进,尤其是图示的顺塞杆法时,弧线会更为明显。由于弧线的作用,第一库的撞点已经各不相同。而在碰库之后,由于旋转的关系,母球的行进路线变化更大,向施加旋转的同侧方向有了更大的偏移。



接下来是高杆时各种旋转的情况。




如图所示,母球在纵向前旋转,横向旋转,以及纵向运动的共同作用力下,初始分离角已经有所不同,而由于旋转方向的不同,母球行进路线所走的弧线也有了比较大的不同,导致第一库的撞点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吃库后,同样由于塞的作用力,母球的运动轨迹也会产生更大的变化。



最后是低杆杆法。



如图所示,低杆时,母球出现的弧线效果是最强烈的。而在低杆左塞和低杆右塞的情况下,母球的第一入库点已经有了三个星点的位差。这对于要求精确走位的台球,是不容忽略的距离。

通过这些组图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即使是不吃库,加塞与不加塞母球的分离角,运动轨迹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而如果第一库的撞点比较远,那么这个变化会被放大的很明显。

在SNK球台上,由于球台面积大球又小,并且塞的应用不是很多,所以对塞的分离角可以要求的不那么细致。但是在9球球台或者16彩球台上,球台小,球大,球又相对密集,对于走位的细腻度就有更高的要求。计算出现偏差,就很有可能出现走位失当甚至做成障碍球的情况。

希望今天我写的这些内容,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以上很多内容属于个人理解,或有谬误,欢迎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