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亚中运用“深图及变界线”寻找-->>鱼群!

 楚天客 2016-06-09

 


标点的确定对于路亚而言无疑是作钓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体而言,我们的作钓标点,不论鱼种,基本根据静水、流水的不同有所区分,在此基础上,又分为掩蔽物(cover)和结构(structure),两者又都可细分为可见和不可见,亦即可见掩蔽物、不可见掩蔽物;可见结构、不可见结构。

掩蔽物和结构在作钓意义上不仅需要区分,但也需注意不是互相矛盾对立的,而是联系的。国内作钓现在大部分还是着重可见掩蔽物的作钓,但是当代假饵理论的精髓之一,是结构作钓。

因此接下来的重点,是结构作钓初步,以飨国内钓友共同学习。

爬山的朋友看地形图的时候一定会知道等高线绘制的地形拓扑图。类似原理,我们讲解结构的时候,也会大量用到类似的平面投射图,由于我们讨论的都是水下的地形,因此我们钓鱼人的“地形拓扑图”称作等深图。

那些线线圈圈叠在一起究竟表示什么?

别被那颇有高等数学架势的图形吓到了,其实很简单,下面就介绍一下今后要无数次用到的——结构等深图读法。

一、结构等深图读法

等深图实际上是从俯视的角度(也就是从上往下看)对水体地形的投影图,图中每一条曲线代表处于同一深度的地形走势,曲线上标示的数字表示深度。以下图为例子。等深线不一定必须是封闭曲线,在表示局部,或者有些水体(比如河流)的时候,经常遇到不封闭的等深线。

图1:水底地形结构等深例图

蓝色斜线代表湖底,咖啡色部分代表一个结构地形的等深图,每一个黑色的椭圆圈构成等深曲线,数字(单位:尺,一尺=0。3米,今天数字写大了懒得改了就定义尺作单位了。。。以后会用米的)是数字所在圈线的水深,比如最外圈的20表示这个结构的外围是从20米水深开始,而在这个最外圈上任意取一点,其深度都是20米,这就是等深图“等深”的含义。以此类推,第二圈的深度在16米,第三圈深度在12米。。。

呈现拟饵的重要要领之一是要能在自己的脑海里演绎饵的动作,要能够仿佛在自己的眼前看到饵入水后的一系列动作以及在自己操控下饵的反应。解读等深图也需要这种具象化,或者说把平面的等深图转化成立体影像的能力。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将等深图在我们闹钟具象化需要处理的“数据”。

首先看到一个等深图上的结构,那些数字告诉了我们钓鱼人这个结构所处的大致深度范围。知道这个深度范围,对配合考虑季节模式筛选标点意义重大,也对接下去的作钓操作有指导意义。这些以后都会涉及。

其次,通过观察等深线形状(封闭曲线还是不封闭曲线)和其上数字的变化趋势,究竟是朝一个方向递增,还是朝一个方向递减,我们可以判断结构的种类。数字递增的,说明水深朝这个方向变深;数字递减的,说明水深朝这个方向变浅。藉此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将结构的等深图转化为大致的侧视图,这将方便钓手想象和判断结构种类。

再次,等深图还包涵一个重要信息:等深线的紧密程度反应水深变化幅度大小,等深线间距越大,水深变化幅度越小,即坡度越小;等深线间距越小,水深变化幅度越大,即坡度越陡。这项比较是相对的,因此只能用在同一张等深图的结构中,不同图之间只有水平距离标尺相同的图才能互相比较。(结构的平面大小在真的等深地图中会有标尺标示,但是同一等深图中的结构互相之间的大小一般都是按照比例的,所以相对大小可比。谨此说明。)

有了这三个主要信息,我们就有足够的信息将等深图反映的结构的侧视图描绘出来。以上图为例,图中结构所处深度在8——20米的水深范围,等深线是封闭的椭圆,水深从外到里递减,说明这个结构是个水下突起,不是水下凹陷类结构。等深线在这个突起结构的左边稀疏,右边紧密,因此如果我们从黄色箭头一侧看过去,这个突起的侧视图应该如下图所示,左边缓坡,右边陡坡。

图2:图1中结构的侧视图(注意左右坡度对应图一中等深线的疏密)

强调一下,等深图上的封闭曲线仅仅是表示同一深度的地形走向,不标数字无法判断线与线之间是递增还是递减的,所以这个趋势必须通过比较相邻等深线上的深度数字来完成。以下面两图为例,两个结构等深图形状相同,但是因为水深变化趋势不同,上面的结构是凹坑,下面的结构则是小丘。

从外到里变浅:水下小丘结构

从外到里变深:水下凹坑结构

有了以上将等深图转化为侧视图的办法,就可以读出等深图蕴含的基本水底地形结构信息了。

二、结构变界线的认识

结构作钓讨论中变界线概念经常反复出现。

变界线概念是非常有用的定位鱼的位置有效施钓的指针。掌握变界线概念不仅能帮助理解结构作钓的许多主要策略。实际上,变界线本身不仅往往具有明显易读的特征,而且不少情况下也是鱼聚集的标点,因此即便钓者还没有完全掌握结构作钓原理,这些变界线却是最容易找的钓点,实钓应用意义重大。

变界线是根据水底地形陡变(水深突然增加的陡降、水深突然变浅的大平台岛等)或者水底组成情况突然变化而形成的明显交界,主要包括地形变界线和水体特征变界线。

地形变界线:

这一大类变界线主要成因都是水深陡变。以下图为例,8米处水底从缓坡突然变成崖壁水深一下次跳到15米。这个8米等深线代表的水深陡降转折就是地形变界线。从截面图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

地形变界线:左上:等深图表示陡降;右下:陡降截面图和变界线

看左上图的时候,请回顾一下上面讲到的等深图中等深线分布疏密代表的意义:越稀疏坡度越平缓,越紧密坡度越陡峭。

需要指出地形变界线是因为深度突变形成,深度突变不一定必须要变深,一样可以是变浅的,比如大平台上突然出现的长纵列岩脊同平台交界线。

水体特征变界线

先来定义水体特征。水体特征包括:水色、底质组成(泥、沙、砾石、硬底、贝壳床,等等)、温度梯度、掩蔽物和植被(掩蔽物比如:多见于人工水库的大面积的淹没水中的树桩倒木,自然湖泊中经常出现的大面积的零散分布的巨石阵,岸边的浮船坞码头、停泊的船只,岸边的树林提供的树荫等等;植被则更不用细说了,各种水生植物,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葫芦水花生浮萍莲叶等等)。

水体特征变界线就是指因为以上这些方方面面的水体特征发生突然的,不连续的变化形成的分界线。常见的水体特征变界线有以下几种。

1)草线

由大滩水草形成的变界线非常常见,简称草线。下图为同一深度水底的草线俯视示意图,上面一半长草,下面一半不长草,就形成了自然的变界线。

下图是从上面俯视图A——B连线的侧视图,变界线很容易识别。

长草和不长草水底的分界线一般称为下草线,而在一些植被茂密的水体,长(chang)水草往往可以从水底一直长到接近水面,由此和短水草也可以形成变界线,称为上草线,如下图所示:等深图表示的是从2——6尺深度长有长水草,6——8尺深度仅仅长有短水草,8尺以上深度不长草。下方侧视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草线和下草线两条变界线。由于颜色区分在等深图上不明显,因此以后涉及上草线的情况都会配以侧视图。

2)水色线

水色线是由不同水色的水相遇但不相混合形成的明显的清、浊分界线。

清水湖泊大雨后靠近岸边一带常常出现一长带的浑水,而再往外则仍旧是清水,此时就出现水色线;通往清水湖的大通量排水管道也经常形成这类水色线。其他出现这种水色线的典型情况还有,两条径流不同的河流或者小溪,一条的上游下大雨,大量泥沙冲入小溪使得其变成黄泥汤,而另一条小溪流经地区没下雨溪水依然清澈,这两股流水汇合之后会在下游形成相当长一段清、浊相接不相混的水域,如下图所示,清水和浑水交界处形成肉眼可以明显辨别的水色线。

下图为水色线的截面图,这类水色线侧面看过去极少是平直的,静水中因为扩散,流水中则因为水流力道的不同,看两股流最后如何博弈。

对上图这样的流水变界线,由于两股水流力量不可能一样大,最后弱小的那股流代表的水色区带将慢慢变窄到最后消失在对方的水色中,因此水色线仅仅在交汇之后刚开始的地方存在,往下游就逐渐消失了。水色线形成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大量食物和变得容易的伏击捕食,从而吸引鱼呆变界线附近;在流水情况下,由于交汇流之后容易立即形成洄水(流水结构作钓重要一流标点,今后会讲到),因此洄水加上水色线形成双重标点,这时候在这种地方用对饵,往往可以保证爆钓。这里是本系列文章第一次涉及双重标点,以后会详细举例说明各种双重、多重标点。


3) 底质线

底质线是水底几种不同组成的底质相遇形成的变界线。常见的比如泥沙底遇到碎石底(如下图左上角),泥沙底遇到贝壳床,人工防波堤遇到泥沙底等等。

4) 阴影线

树荫、山体、码头船坞、船只等各种自然的或者人工的东西产生的投射在水里的阴影,同没有遮阴的水域自然形成了阴影线,也就是影子的界限。这种阴影线直接影响水里光线亮暗并给鱼提供阴影掩蔽,又会间接影响水温和溶解氧量,比较容易在水清、高水温情况下成为典型的针对标点。上图右下半所示为典型的树荫下的阴影线。

5)温度线

由于温度不同导致的密度不同最终导致的水在垂直方向分层,暖水层和冷水层交界处形成温度突变的变界线,即跃温层。跃温层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变界线。跃温层在探鱼器上是可以看到的,因而可以由此来定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