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璇玑和有领玉璧的奥秘

 1234qinr 2016-06-09


玉璇玑和有领玉璧的奥秘

   

     玉璇玑和有领玉璧从宽泛的定义上看都属于玉璧,是玉璧的延伸又赋予其新的形式和内涵,且在玉器史上存在的时间相对较短、出土数量相对较少

璇玑的称谓见于《尚书·禹贡》:“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清代大学者吴大瀓认为:“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将玉璇玑视为天文仪器。目前,众多学者纠正了其用途的讹传,因其形似玉璧而称谓牙璧。带齿牙的玉璧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齿牙多为三齿,山东五莲丹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玉璇玑(图1),内圆,外有三齿牙,其中两齿上有阑齿,边缘较薄。商周时期的玉璇玑外形作顺时针旋转状,内孔很小,有三个或四个齿牙,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晚期玉璇玑(图2),四周加工出四枚均匀间隔的同向尖牙,状如涡轮叶片,中间对钻小孔。玉璇玑出土数量极少,至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消失。

 


其它各个时期出土的玉璇玑


龙山文化晚期

庙底沟二期文化

商代

商代晚期

春秋


         有领玉璧指的是在孔的周缘有一圈凸起的玉璧,是商代玉璧的新品种,流行地域非常广,无论是商王朝的统治中心河南安阳,还是边远的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大洋洲、湖南宁乡黄材,甚至广东深圳等地的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均有出土。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的商代中期有领玉璧(图3),孔周缘两面凸起,高出璧面0.65厘米,孔璧较直,璧面平整,表面抛光,璧面有两圈为一组的5组同心圆凹弦纹。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有领玉璧在中原地区渐渐消失,却在云南滇民族聚居区得到发展。云南江川县李家山战国18号墓出土的有领玉璧(图4),呈扁平圆环状,内缘向两面突棱,截面成“T”字形。


其它各个时期出土的有领玉璧--商代



其它各个时期出土的有领玉璧--春秋



其它各个时期出土的有领玉璧--战国



其它各个时期出土的有领玉璧--西汉





节选自《实用古玉收藏200问》孙长初编著

编辑整理:孙伟

 



长按以下维码关注我们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