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朝代的胎质、造型、釉面、釉彩、款识的鉴别 细节决定一切

 bhh5505 2016-06-09

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陶瓷,那素胚勾勒的青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那釉色渲染的雪月也依然还在静静地流淌。曾经的中国,是那样地令人遐想,我总在想,是什么让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如此的神奇,而又是什么,让他们生生不息地膜拜这种神奇。

其实,是执着地追寻让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神奇,他们创造了绚烂的中华文明,创造了属于龙之子的壮志豪情。他们从简单的陶器生产摸索出制造瓷器,从原料的改变到温度的提升,从简单的实用器皿到豪华的装饰用品,祖先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追寻。手工制瓷有如下的工艺:从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到最后的取瓷,每一道工序都是复杂的、精细的,不能有任何的疏忽。而古人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总会带上虔诚的心灵去耕耘,而正是这样的虔诚创造,瓷器才会更加地美轮美奂,流芳万世。

我们都知道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此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

曾经的辉煌令我们自豪与向往,当我们为着融入全球文化的目标不断前进的时候,我们是否还会想起那些传统的灵魂,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再也无法超越的那种民族精神。

古玩、旧书、收藏品本身具有魅力和魔力。一个老物件的背后,有着数不清的典故和沧桑,谁也不可能给某个物件定个市场价。可以说,这个行当赌的是眼力,争的是见识和胆识。古玩行里看似闲散,其实暗藏“杀机”,既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也能让人立刻倾家荡产。业内人士还提醒说,在火爆的表象下,古玩收藏市场同样是处处充满陷阱。并非投资古玩艺术品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回报。一位资深古玩收藏家称,投资古玩艺术品首先是要识别古玩艺术品的真假,提高鉴别能力,这就要求投资者多到古玩市场看看,了解其成交的价格。其次,古玩艺术品投资要量力而行,尤其在起步阶段,如果举债投资的话,肯定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压力。第三,投资古玩艺术品忌跟风炒作,是要看藏品的质量,藏品越好其升值的潜力就越大。

在鉴别中,第一直观印象是器物的造型,每个朝代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以宋、元、明、清四代而论。

(一)从器物的造型上区别。

宋代造型多简朴,以仿青铜器造型为主,并多小件,但在器物的边角、口沿、底足很讲究修饰。如汝、官、哥、定、钧的器物都修整得很规范。

元代器物的修胎就不太讲究,特别是器物的底足就很粗糙,大件器往往有翘棱、夹角、凹心、凸底等变型现象。

明代永乐的器型古朴秀美,特别是压手杯、盘、碗等都制作得比较精细。

宣德器物的造型丰富,制作精致。

成化器型小巧轻盈,制工精良。使仿者望尘莫及。

弘治、正德器型端庄秀逸。

嘉靖、万历以后的器形,厚重古朴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但制作比较粗糙。

清朝康、雍、乾三代是中国瓷器的高峰期。

康熙的器物造型敦厚,拙而见秀。以仿明永乐、宣德、成化器物较多。

雍正器型以线条精美闻名于世。

乾隆器型以华丽轻巧而著称。仿古和创新同时并举。后仿者难以达到其精美的程度。

六朝时的鸡头壶,三国后期出现,盛行于两晋、南朝时。西晋时在小小的盘口壶的局部一面贴实心鸡头,另一面贴鸡尾,完全属于一种装饰,盘口较浅,器身矮胖。东晋时鸡头加高,变成空心,出现圆股形把手,盘口加深,壶盘变大。南朝时把手上端饰龙首,盘口较深长。器身修长,造型更加适合于实用性。唐时的鸡头壶,早期还有少量,此后渐被执壶所取代。

(二)从底足上看出差别。

的底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

唐代的器物底足部无釉,圈足分为玉壁形宽足和玉璧形窄足两种形式。

宋代器物底足制作精细规整,有裹足支烧,通体施釉,也有不施釉的,只刷一层护胎釉水。官窑器露胎处呈现深灰或灰褐色,俗称'铁足'。支钉横断面为灰褐色。汝器支钉横断面为粉白色。

元代器物底足大多露胎而质粗,泛火石红色。碗底部作鸡心底内尖外圆,整个元代都有这种特征。

明代永乐、宣德大盘为砂底,质地细腻光滑温润,呈现火石红。

永乐盘砂底一般色白而细,砂底上有小块铁色斑,细腻光滑,抚摸时有糯米粉之润滑感。

宣德器底部为白胎色而有火石红,有一层浅红色的涂抹料,均无旋痕。凡带旋痕的多为清仿产品。

成化器物的底足,有较多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俗称'米糊底'。还有的底足像涂了猪油似的,俗称'猪油白',抚之有玉的感觉。明早期和晚期的盘、碗类底足常有塌底,粘砂,并有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明代末期更为严重。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璧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平底实足、高圈足等。

清代顺治、康熙时有双圈层底二层台式底,带沟槽式底等形式。乾隆器底比雍正宽厚些,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这为我们鉴定乾隆器物提供了线索。了解和掌握各个朝代器物的底足,对于鉴定瓷器是十分必要的。

(三)从瓷釉上看出差别。

瓷釉是瓷器的外表,不同朝代各个窑口烧制瓷器的釉色、硬度、密度、润度、厚薄、有无气泡和橘皮纹等是不同的。观察古瓷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和气泡大小疏密等特征。

如旧瓷有'莹光'或'酥光'一类的光泽,这种深厚温润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又称'蛤蜊光'。

新瓷则具有炯炯刺目的'火光'。但有些仿品经过茶浆沱,药沁,土埋方法加工处理后,也可以将'火光'去掉,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也能找出破绽和不自然的光泽。又如旧瓷常有的柳叶纹、牛毛纹、蟹爪纹、鱼子纹、鳝血纹、冰裂纹等大小不同的片纹,这些虽成为宋官、哥、汝窑瓷器上的自然特征,然而后世仿品也能仿制出这些特征。尤其是景德镇仿官哥的器物达到了乱真地步。因此需要进一步观察釉中所含气泡的大小疏密。如官、哥窑釉泡之密似攒珠,汝窑釉泡疏若晨星,以及宣德釉面有'棕眼'等。这些都是不易仿制的特征,可作为划分时代的线索。

在观察釉质时对于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缩釉、淌流状态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钧窑瓷釉多如堆胎。定窑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胎瓷釉竟薄如蝉翼或莹似玉石。这些固然都是难能可贵的特征。可是后世仿品也能大体近似,若不参照其它方面的特色,注意器里和口边、底足等处则往往失于片面。如元代琢器表里釉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窑裂、漏釉、缩釉、夹扁的缺陷。永乐白釉器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和闪黄色,釉厚处则闪浅淡的豆青色,并且琢器的表里釉多均匀一致。康熙郎窑红釉有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以及'米汤底'、'苹果青底'等特征。这些都是后世仿品难以达到的。

在唐代白瓷中,没有能超过邢窑白度釉色的。在单色釉中,宋代已达到高峰。能烧制与宋代单色釉相似的,只有明景德镇窑的仿制品。但很难出现宋钧窑那种不规则流动的细线'蚯蚓走泥纹'。

清雍正时仿汝窑器,不如明时仿得像。明宣德仿哥窑器,但出现了橘皮纹,哥窑没有橘皮纹。

现在仿明宣德青花瓷,没有那种黑斑效果。有的人为了制造黑斑,看上去不自然,缺乏那种自然的润味。其次釉面稀薄,瓷胎上的旋纹隐约可见,整体看有一种漂浮感。缺乏古瓷的那种深沉稳重的韵味。青色色泽淡,易泛紫或泛灰,胎面不是泛白就是泛青灰色。

元代青花瓷的黑斑,迎光而视,黑斑浮在上面。永乐、宣德青花的黑斑下陷在青花的四周。在明末清初的器物口沿一圈常被涂成酱色。而乾隆时常见在器物的底足涂有黄色和黑色釉。这都为我们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从瓷器的色彩看出差别。

明清的彩瓷,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明代的红彩,以枣皮红居多,绿彩泛翠。

明宣德时已烧制五彩。五彩瓷以红绿、姹紫为主,并配以孔雀绿彩,纹饰线条都很柔和。

但在成化瓷彩绘中没有黑彩,当时除用釉下钴料画蓝线外,还用红、赭色描绘轮廓线。如釉上黑轮廓的成化彩瓷,就值得打上问号。因为黑轮廓线的应用最早不超过正德初期。

成化的彩瓷,只有平涂、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彩。其颜色特征是:

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蛾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黄;松绿,色深浓而闪青;蜜腊黄,色稍透明;姹紫,色浓而无光;孔雀蓝,色沉;孔雀绿,浅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油红,色重艳而有光;姜黄,色浓光弱。这些色彩,在明清两代的官民窑中仿制得好的可以乱真。但只有姹紫一色没有仿制成功。可以肯定的说,凡带姹紫色的成化彩瓷定为真品。

弘治彩瓷有红、绿、赭、黑、孔雀绿等。色调幽青淡雅,绿色浅淡,微微闪黄。嘉靖时五彩、色调纯正,绚烂陆离,并以红浓绿艳取胜。万历彩瓷彩色浓艳凝重,大红大绿,孔雀绿少用,多用青花作局部图案或勾描轮廓,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较多,为此时一大特点。

康熙彩瓷特点,红彩料红润,色调鲜亮,一般用黑线勾勒轮廓线,或用于点染局部或片段画面。其画工精细,改变了明代那种只重色彩,不重画工的粗率画风。

雍、乾之后由于粉彩的使用,已失去康熙五彩的美丽,但绘画效果很好。同治粉彩加粉质较多,具有立体感,能够使色彩浓淡分明,达到最佳效果,所以说从色彩上有时可以判断出彩瓷的具体时代。清代红彩泛黄,绿彩泛黑。明代中晚期以红艳绿翠为主调。色调纯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新仿瓷的红、绿、黄釉色像油漆一样,缺乏透明感。在绘画风格上和彩釉的色泽上也很难达到古人的那种自然、潇洒的画面和色调纯正的色彩。

(五)从款识上看出差别。

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款铭。以刻、画、写在瓷器上的文字和一些特殊图案和符号,用以表明瓷器的窑口、时代、制作者,使用者或用途等。表示纪年的,称年款,同时还有殿名款,堂名款,斋名款,人名款,地名款,古语款,干支款,花押款,图案款等。这些款铭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点。成为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

汉代就出现了'王尊'字样的款铭。六朝瓷器的款识就逐渐多起来,唐和五代以纪年和作场款为名。如'郑家小口天下第一'。'杜家花枕'。'张家造'等。还有吉祥语和诗词款。如'清沽美酒'。'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等。

宋代汝窑器物的'奉华'。建窑器物上的'贡御'、'进 '。定窑器物上的'官'、'新官'等。

明、清两朝,从永乐起,在官窑瓷器上冠以帝王年号,以后历代相仿,谓之'官窑款'。此外还有一些殿、堂、斋款等。如'纯一堂'、'慎德堂'、'大雅斋'、'居仁堂'等。除官窑外,民窑也署写年款和其它款识。但字迹潦草,不太工整。还有一些吉语款,花押和动植物图案。元青花题款甚少。这些题款具有各个朝代的书法艺术风格。如永乐的细小篆体。宣德的题款具有典型的颜体。成化的题款具有李邕的笔意等。但新伪的题款,虽然临摹古人的笔调,但苍白乏力,认真推敲,不难看出破绽。

从这些主要特征鉴别真伪。同时还要关注器物上的纹饰特点。

明代人物一件衣,儿童后脑过大。如元青花纹饰繁缛。明晚期人物上身大下身小,草草几笔大写意。清代人物大都有眼无珠。嘉庆人物为双眼皮。道光为单眼皮。咸丰人物大都面部上小下大'倒大脸'特征。通过真伪对比,掌握真品的规律和熟悉伪品的手段和仿器不足之处,才能提高鉴赏水平。

交流微信ID:15618698593

微信公众平台:chineseart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