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水浒】柴进:鸡鸣狗盗难成事

 茂林之家 2016-06-09


柴进第一次出场,是在林冲发配沧州慕名来到柴进庄上之时。在他出场前,有一首诗,道其庄院之雄伟、身世之显赫,以及其为人,诗的最后两句是“仗义疏财欺卓茂,招贤纳士胜田文”。这里的田文,指的就是孟尝君。著名的“鸡鸣狗盗”的故事,便发生在他的身上。

这孟尝君,姓田名文,乃齐国贵族,在秦、齐、魏等国都曾做过相国,是当时风云人物,战国四公子之一,门下有食客数千。西汉贾谊评价其“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是一位古今少有的贤人。曹植则称其为“上古之俊公子”,可以做到“挥袂而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霓”。

但对于这位著名的公子,后人非议者也颇多,比如司马光就说他“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与司马光同时的王安石则说得更明白:“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养的都是帮鸡鸣狗盗之徒,说是“食客三千”可矣,说是“养士三千”则不可矣。而且,因为养了这么多鸡鸣狗盗之徒,真正的“士”就不屑于至了。

回头再说柴进。

柴进在自己的庄院里也是养了食客的,这些食客又是些什么人呢?按照庄院附近酒店主人的说法,柴进“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也就是说,柴进养的食客都是些“好汉”。

那么,这些“好汉”的来源是什么?店主人接着说,柴进常常嘱咐他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流配的犯人当然不会直接留在家里,他们还要去官家报到、服役,好汉也未必都是刑满释放的流配犯人,但既然柴进好这口儿,这些养在家里的好汉其中必有刑满后的流配犯人,也必有未被流配的“犯人”——犯了事儿的人,武松、宋江等人便是如此。

这些犯事儿的人,有被冤枉的,比如林冲,也有不冤枉的,比如宋江,但即便像林冲这样被冤枉的,名义上犯的也是“入白虎节堂”这样擅闯国家军事机密要地的罪,其他如宋江等人,则更是实实在在的杀人越货的勾当。

那些杀人越货者,有几个是像武松那样有值得同情的理由的?又有几个人是活该被杀的?如果杀人便是好汉,那些被李逵如砍瓜切菜一般削掉脑袋的无辜路人的冤魂恐怕不会答应吧?那些被张青孙二娘夫妇包进包子的无辜行人的冤魂恐怕也不会答应吧——谁能保证被包进包子的人里,就没有个差点就成了徐霞客之类的大旅行家的人呢?

这些人,与孟尝君门下的鸡鸣狗盗之徒有何不同?专门招徕这么一帮鸡鸣狗盗之徒者的柴进,被称为“胜田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部写于明代的小说问世之前,治史者对孟尝君的负面评价读书人早已尽人皆知,施公将柴进比作孟尝君,难道是为了赞美吗?

当然不是。

孟尝君毕竟是齐国真正的贵族,号召力在那儿,而柴进则不然,他既没有真正的“士”前来投奔,身边又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家里的丹书铁券只是个摆设,显赫的身份在当朝又只是个一戳就破的纸糊的样子,这就决定了柴进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何况他也没想有什么作为。

柴大官人“招贤纳士”名满天下,赵家朝廷不可能一点都不闻不知。知道而不理不睬,说明朝廷根本没有把他放在心上——随你去折腾去吧,反正也折腾不出什么妖娥子来,只要你开心就好。

要知道,在此之前几十年,《资治通鉴》就已经完成,王安石关于孟尝君是“鸡鸣狗盗之雄耳”的论断也已问世,所以,赵家朝廷对此看得很明白。

宋江就比柴进聪明得多,知道靠鸡鸣狗盗之徒难以成事,上山之后便拼命拉些有头有脸的人进来,为此,他不知在那些被他捉住的人面前下跪过多少次。

到了梁山排座次的时候,前36名所谓天煞星里,除了李逵、张顺等宋江亲信,和阮氏三雄等需要照顾以避免陷自己于不义的阮氏三雄等人外,大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卢俊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花荣、柴进、李应、鲁智深、武松、杨志、徐宁等,这些人大都曾经是体制内的人,属于“士”一级的,且大都无甚劣迹。而像王英、白胜、时迁之类的鸡鸣狗盗之徒,虽然各有各的用处,但也只能进入地煞之列。

可是,虽然勉强凑了些“士”进来,可毕竟主流仍然是些鸡鸣狗盗之徒,所以,梁山再折腾也折腾不起多大的风浪,宋江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像刘邦、朱元璋那样提三尺剑打下一个偌大的天下来。宋江大概也深谙此理,知道无力回天,只好草草投降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